功夫在诗外——新课程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摘要】言语,是人类的本质特性。
牧养言语生命——写作生命的个性,是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之本。
如何有效地打通孩子们阅读与写作、生活与写作的通道,引导孩子们说真话、抒真情,把写作教学的过程转化为孩子们的精神品味、认识能力不断上升的过程,真正使写作成为孩子们成长的需要,使写作成为孩子们幸福的旅程,使他们不再为作文所困,而把整个的写作过程变为一种快乐的生命体验,是本文努力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思考与探索言语,是人类的本质特性。
牧养言语生命——写作生命的个性,是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之本。
如何有效地打通孩子们阅读与写作、生活与写作的通道,引导孩子们说真话、抒真情,把写作教学的过程转化为孩子们的精神品味、认识能力不断上升的过程,真正使写作成为孩子们成长的需要,使写作成为孩子们幸福的旅程,是笔者一直努力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宋朝大诗人陆游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给他儿子陆遹写的一首诗中曾有“功夫在诗外”的说法。
大意是说你如果真想学习写诗,应多花点时间精力在写诗以外的方面。
意指真正的好诗来源于生活的感悟、知识的积累和丰富的阅历,而不是凭空想象或堆砌词藻。
陆放翁这个“诗外”说,倒百分百地意在诗内。
唯其诗外功夫扎实而又充分,所以,他的诗词,在文学史上得以不朽。
今天,借用陆老夫子的这一观点,把我多年从事高年级作文教学的思考、探索与感悟写一写。
给孩子一双慧眼——用发展的眼光来观察高年级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较低中年级已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个有较强观察能力的学生,已能够敏锐地发现一些别人想不到的或有细微差别的现象,也能从周围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很多的知识和感悟,把学习和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用心剖析一下那些作文写得不错的孩子,会发现他们往往很有灵气,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小插曲、小片段,常能被他们摄入眼中,留存心底,洋溢笔端。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可贵的观察能力,无论是对于高年级的作文教学,还是孩子将来的可持续发展都是最有价值的。
那么,我们如何在孩子们已有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孩子们逐步学会由粗线条的观察到细致深刻的观察,给孩子们一双慧眼呢?我以“我眼中的王老师”为训练内容为例谈谈自己是如何构划一个训练程序,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观察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观察生活中平凡的人。
五年级作文训练计划之一:内容:围绕“我眼中的王老师”,用一个阶段的时间观察王老师。
时间:训练过程计划十周时间。
话题:根据认识事物的规律,设定了六个话题。
(见后面的训练计划附表)目的:根据不同阶段的观察要求,拟定了六个层次的训练目的。
首先,初步观察感受老师的特点;其次,进一步观察了解,知道看一个人或一件事会有变化;第三,在较长时间的交往中发现别人没有注意的细节,通过具体事例说说自己的感受;第四,学习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观察人或事,并能注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第五,抓住人物特点通过具体事例,生动、具体地写出人物特点;第六,让学生明白: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观察过程中的“引导”见后面的训练计划附表。
通过以上的训练计划,学生逐步学会了由粗线条的观察到细致的观察。
下面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写下的习作片断。
(一)教学方法独特的王老师一天课间,我和几个小伙伴正聊得津津有味。
突然,王老师叫道:“汪洋,过来过来!”我的心里一沉,莫不是昨晚的作业出错了?我忐忑不安地来到讲桌边,王老师故作生气状,用手指轻轻点了点我的额头,说:“你可真是个小懒虫!”听了王老师的话,我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王老师见我一脸疑惑的样子,指着我本子上的“”字,笑着说:“瞧瞧你,自家的田里长草都出头了,还不是小懒虫吗?”我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笑了。
王老师又说:“记住了,自家的田里长草不能出头。
”我双脚并拢行了个礼,大声说道:“Yes Sir!”(二)“火眼金睛”的王老师已经有十几个同学的作业被评为“免检作业”了,我还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心里真着急。
昨晚的默写作业我特别细心,我先把要默写的内容仔仔细细地复习了一遍,又把容易错的地方仔细看了看,默写完后,还请妈妈帮我检查了一遍。
第三节课,王老师把昨晚的作业发了下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作业本。
什么?我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王老师居然把我写错的一个不起眼的“的”字圈了出来!都说孙悟空火眼金睛,我看,王老师一点也不比孙悟空逊色。
(三)幽默风趣的王老师王老师带着神秘的微笑对大家说:“同学们,咱们班有同学有特异功能。
”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道王老师葫芦里又卖什么药。
这时,王老师随手从讲桌上拿起一本作文,绘声绘色地读了起来“……雪越下越大,天色也越来越暗,街上的景物已模糊不清了。
我不由得担心起来:戚老师能来吗?天气这么糟糕,戚老师可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突然,我的眼睛一亮,那个远远地向这边移动的小黑点不就是戚老师吗?”王老师读到这里,故意眯起眼睛,极力地向远处眺望,还把“远远地”拖得长长的,把“小黑点儿”读得又重又短。
有不少同学明白了王老师的意思,哈哈大笑起来,王老师也笑着说:“同学们,你们说这个同学是不是超人?这下你们明白了吧,在扩写文章的时候,想象一定要合理。
”显然,学生写出来的王老师,是他们眼中观察到的活生生的王老师,是富有个性的。
而不是像以往一样,苦于没内容可写,只好一拿到作文题首先回忆作文选中的“王老师”,自然写出来的也就是别人的“王老师”。
通过这样的训练,更是让学生明白了,其实生活中很多的人、事、物都可以这样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那么,我们的认识就会更深刻更全面,从而积累丰富的写作内容。
植养孩子诗意的心灵——用美的旋律丰富情感一篇好的学生习作应该是一种有自己独特情感的心灵之音的流泻,它未必是完美的,未必体现成熟的写作技巧,但它不应是空洞的,无奈的。
如果我们能帮助学生丰富情感,引导学生用一种诗意的心灵去感受生活,,获得写作的灵感,学生自然也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了。
音乐最能激发人的情感,会令人在一种不经意间获得美的熏陶。
那些动人的旋律,优美的歌词,令人百听不厌。
经典老歌成为人们难忘的记忆,优秀的新歌作品脍炙人口,那些隽永的文字,美妙的意境,给人以情的熏陶,心的启迪。
那么好的资源,不拿来一用岂不可惜!于是,我把那些适合学生欣赏的老歌新歌收集起来,带学生学唱欣赏。
台湾著名词作家庄奴创作的《又见炊烟》,仅寥寥几笔便勾划出了一幅乡村美景,令人陶醉;尽管没去过大草原,但通过《草原夜色美》,通过德德玛那饱含深情的演唱,我们仿佛就置身于美丽的草原夜色之中……课间成为我和孩子们最享受的时光,久而久之,那些优美的文字学生们竟耳熟能详。
有些同学也能有意无意地在作文中运用起来,这是我所期待的。
但我的目的还没有达到,当孩子们爱上这些词曲,我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赏歌后的感受,三句二句成,四句五句也行。
渐渐的,学生们的心思细腻了,感情丰富了,语言生动了。
一曲《烟花三月》学生感叹:“我的心都融化了”,一首《我的未来不是梦》使学生们思索:“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人生,追求梦想。
”还有学生这样写道:“我发现一首好歌就是一首诗,一篇美文。
”……在愉快高雅的氛围中,孩子们赏词赏曲赏出了品味,积淀了情感,丰富了语言。
为孩子提供体验的过程——用亲身的感受提高认识学生是在自己的生命实践中成长的,而这一过程是不可替代的,甚至是痛苦的,是艰难的,但那是对生命的唤醒,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能力得到提升,才华得以展示,新的思考能力正在觉醒。
因此,根据孩子们成长的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让孩子充分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活动过程中的困难,智慧地解决困难的过程,失败的懊恼,成功的喜悦,用亲身的感受提高思想认识,对于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时期,情感体验肤浅的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
比如,我们班组织的一次主题为“我是岗位追星族”的班队活动。
由各个小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把本小队队员中,岗位做得最出色的同学的事迹表现出来,以此赞扬岗位明星奉献的精神、智慧的工作方法、遇到困难不放弃的品质等等,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教育,得到启发。
作为班主任,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鼓励者、指导者。
我决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对于孩子们提出的想法,我适时地给以指导和补充,对他们遇到的困难,我更多地是引导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尽可能自己解决。
在整个活动的策划、组织中学生更多地走到前台,自主地参与班队活动的全过程,主动地感受、思考、推进活动的进行。
因为有了这样真实的经历体验的过程,孩子们的感受是真实的,是深刻的!下面是孩子们写下的活动中不同阶段的感悟。
活动准备阶段那次活动中,我们首次集体创作表演一个说唱节目,每个人分配到的戏份并不多,我只有一个字的台词“NO”,太简单了。
没想到节目排练的并不顺利,虽然大家对自己的台词都很熟悉,但在表演时却是各顾各的,不注意配合同伴的表演,节目很不流畅。
渐渐地,队员们都认识到了这是一个集体在表演,而不是唱独角戏,需要大家的配合协作才能完成。
大家开始努力地记住同伴的台词,在一起聊聊自己对节目表演的想法,对同伴的表演提出建议,相互设计动作。
经过这样的磨合,大家的默契明显增强了,本来简简单单的台词,被我们演得活灵活现,生动传神。
看着大家的精彩表演,我期待班会活动早一点到来!终于,班会活动开始了!我们全体队员自信的走上台,开始了精彩的表演……那次表演,让我们收获了老师和同学的称赞,也让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集体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流星的光辉来自于天体的摩擦,每个队员台词背得再熟也不能让表演完美,是大家的协作努力让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个精彩的节目!这次活动让我真正懂得了古人所说的“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的道理。
活动呈现阶段(一)今天,我看了同学们用快板、相声、小品、三句半、说唱等形式展示的几位岗位明星的事迹,又听了他们的感言,我深受启发。
尤其是徐忆和张楚涵,看到她们能用智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
我是报刊分发员,每次领到报刊后,还没发完就上课了。
或者是一下课,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去后面翻看还没发完的报刊,常常乱得不成样子。
哎,真愁死我了。
可是,听了她们的感言,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可以在订阅同学的杂志上先写上各位同学的名字,这样的话,很快就可以发到每个同学的手中,大大节省了时间,他们也不会急着嚷着来找我了。
我突然明白了小事情看出大智慧呀!(二)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感到有些惭愧。
我的岗位是每天放学的时候,提醒大家把椅子放到桌子底下。
当时,我是主动要求这个岗位的,我想:不就是每天放学的时候说句话吗?简单!但我才坚持了没两天,就总忘记了。
每次只有当王老师提醒大家的时候,我才想起来。
现在,我听了岗位明星们的发言,我决定,以后做事一定要有责任心,就像王老师说得那样,从小事情来锻炼自己的恒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