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陆某某风电场安全预评价报告

内陆某某风电场安全预评价报告

******有限公司**县**风电场安全预评价报告(初稿)**公司资质编号二〇一三年十二月******有限公司**县**风电场安全预评价报告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评价项目负责人:评价报告完成日期评价人员技术专家姓名签字前言**县**风电场由******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位于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县**乡与麻万镇交界区域。

根据风电场风资源状况,地形地貌条件,以及该地区上网条件,结合我国风电建设的技术发展状况,风电场拟安装24台1000KW的风力发电机,总装机容量24MW。

******有限公司委托**公司进行该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和可行性研究,于2013年11月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工作,提交了《**县**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要求,******有限公司于2013年12 月委托**公司对**县**风电场工程开展安全预评价工作。

**公司接受委托后,组织成立了安全预评价小组,严格遵循《安全预评价导则》的要求开展安全评价工作,评价人员于2013年12月16~17日到风电场选址现场进行实地考查,对业主提供的勘察和可研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制定了风电场安全预评价的工作程序。

在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辨识和分析了风电场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提出了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得出了安全评价结论,编制完成了《**县******风电场安全预评价报告》。

**公司二〇一三年十二月目录1 概述 (1)1.1预评价目的、范围及工作程序 (1)1.1.1预评价目的和原则 (1)1.1.2预评价内容和范围 (1)1.1.3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 (2)1.2 预评价依据 (5)1.2.1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5)1.2.2地方有关规定 (6)1.2.3国家标准 (6)1.2.4安全生产行业技术标准 (8)1.2.6电力行业标准、规范及有关规定 (8)1.2.7其它技术资料 (9)2 项目概况 (11)2.1建设单位简介 (11)2.2项目地理位置、建设内容 (11)2.3主要设计方案 (12)2.3.1风能资源 (12)2.3.2工程地质 (13)2.3.3项目任务与规模 (16)2.3.4风电场场址选择 (16)2.3.5风电场机组选型和总体布置 (16)2.3.6电气 (17)2.3.7土建工程 (21)2.3.8定员 (22)2.3.9施工组织设计 (22)2.3.10投资估算 (26)3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辨识 (26)3.1 风电场场址选址和总体布置危险性辨识分析 (26)3.1.1选址 (26)3.1.2总体布置 (27)3.2 主要生产建(构)物、设备事故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27)3.2.1地震危险性分析 (27)3.2.2坍塌危险性分析 (28)3.2.3主要建筑物缺陷危险性分析 (29)3.2.4风电机组等主要设备缺陷危险性分析 (30)3.3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31)3.3.1火灾危险性分析 (31)3.3.2电伤害危险性分析 (33)3.3.3机械伤害危险性分析 (34)3.3.4高处坠落 (34)3.4生产作业场所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34)3.4.1噪声及振动危害因素分析 (34)3.4.2高温低温危害因素分析 (35)3.4.3采光照明不良危害因素分析 (36)3.4.4 电磁辐射危害因素分析 (37)3.5 施工期间危险性分析 (37)3.7 事故实例 (39)3.8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辨识小结 (40)4 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 (41)4.1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 (41)4.2 评价单元划分 (41)4.3 评价方法选择 (42)4.3.1评价方法概述 (42)4.3.2评价方法 (43)4.4评价步骤 (43)5 定性、定量评价 (44)5.1 系统安全分析 (44)5.1.1系统的预先危险性分析 (44)5.1.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64)5.1.3评价结果分析 (65)5.2场址选择和总平面布置单元 (66)5.2.1场址选择 (66)5.2.2总平面布置 (68)5.3电气单元 (70)5.3.1电气一次 (71)5.3.2电气二次 (80)5.4土建工程单元 (85)5.4.1工程等级与安全级别 (85)5.4.2风电机组 (86)5.4.3其他设施 (88)5.5作业环境单元 (88)5.5.1作业环境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88)5.5.2作业环境防范措施 (89)5.6安全管理 (89)5.7小结 (90)6 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90)6.1《可行性研究报告研》中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 (90)6.2本报告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 (92)6.2.1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92)6.2.2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93)6.3施工期安全对策措施 (98)6.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及框架要求 (99)6.4.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及框架要求 (99)6.4.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要求和依据 (99)6.4.3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程序 (102)6.4.4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的构成及其主要内容 (103)6.4.5本工程应编制的主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05)6.5安全专项投资 (105)7 安全预评价结论 (105)1 概述1.1预评价目的、范围及工作程序1.1.1 预评价目的和原则本工程项目预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建设项目劳动安全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即有利于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寻求事故及危害损失最少,预防因小的失误导致大的灾难,优选有关安全措施和方案,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低职业危害和最优的职业安全卫生投资效益。

(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实现建设项目的安全措施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2)在初步设计会审前,对建设项目所存在的危险、有害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分析评价该项目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程度,以寻求项目建成后获得最低的事故发生率、最小的职业危害、最少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卫生投资效益;(3)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以及国内外有关的先进评价方法,对工程中潜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其危险等级及可接受程度,并由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的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教育及管理等方面的对策措施,进而得出评价结论;(4)提高该工程的本质安全度和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水平,为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供决策参考和设计依据;(5)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管理依据。

评价原则:以收集的资料为基础,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为依据,秉着严肃科学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合法性、针对性的原则,全面、仔细、深入地开展评价工作。

1.1.2 预评价内容和范围1..2.2.1 预评价内容本工程项目安全预评价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工程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种类及其危害程度进行分析、评价;(2)对工程项目的危险、有害程度较大的装置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定性、定量予以评价;(3)对工程项目的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4)对工程项目提出安全对策措施;(5)对工程项目提出安全预评价结论。

1..1.2.1 评价范围本项目评价范围为:**县**风电场风电场安装的24台,总装机容量为24MW的风力发电机组。

包括场址及总图布置、自然环境、风力发电机组、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控制系统等。

有关消防、环保、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内容以负有相关安全管理职能或其他专业职能的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批复和有关文件为准。

不在本评价范围内。

有关本项目以外的其他设备、装置、设施、公用工程等也不在本评价范围。

1.1.3 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根据风电场工程建设的特点以及安全预评价工作任务和时间的要求,本安全预评价的程序为:前期准备;熟悉现场情况,与现场管理人员座谈,现场核实检查;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辨识,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得出安全预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其流程图如图1-1所示。

(1)前期准备阶段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进行现场调查,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与评价对象有关的数据资料。

(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根据风电场周边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及风电场工程及其运行特点,辨识和分析风电场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和事故发生的致因。

(2)划分评价单元根据评价工作的需要,按运行工艺功能、运行设施和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及事故范围划分评价单元。

(4) 定性、定量评价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科学、合理、适用的评价方法对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事故发生的致因因素、影响因素和事故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5)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6) 安全预评价结论在对评价结果分析归纳和整合的基础上,做出安全评价结论,并指出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因素,以及重要的安全措施。

(7) 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依据安全评价的过程、采用的安全评价方法、获得的安全评价结果,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图1-1 安全预评价程序流程图1.2 预评价依据1.2.1 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9月1日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资源法》(2006年1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1000年1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起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起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施行)等。

(1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1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令第167号);(1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14)《电力监管条例》(国务院令第432号);(1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373号)等。

(16)《特种设备质量监督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000」第13号令);(17)《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2006]第1号);(1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6]第3号);(19)《电力安全监察规定》(电安生(1995)687号);(20)《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2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22)《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2001]第61号);(23)《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能源[2005]1511号);(24)《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通知》(安监管办字[2001]39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号);(25)(26)《关于开展全国大型风电场建设前期工作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办能源[2003]408号);(2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质监总局令第70号);(28)《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4号);(2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0号令);(3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31)《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国发[1994]97号);(32)《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3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生部卫监发[2002]63号);(34)《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第23号令)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