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国家机构体制第一节西方国家机构体制
程同顺主讲
一、总统制
⏹代表国家:美国不少发展中国家仿效:巴西、墨西哥、菲律宾等
⏹特征:
1.三权完全分立
2.三权密切制衡
国会对总统:弹劾、条约和人事任免的批准
总统对国会:立法否决(1789-2000,2532)(国会对总统否决的反否决总体上只有7%成功,
共106件,)
国会对联邦最高法院:弹劾法官(9,4),对法官任命的批准(1789至今,28名以上遭否决,占总统提名的20%)
法院对国会:司法审查权
(1789-1978,联邦立法违宪105件,州立法违宪1007件)
总统对联邦最高法院:提名和任命法官(约110) (美国各级联邦法院法官职位共850个)
法院对总统:司法审查
美总统
国会联邦最高法院
弹劾、批准条约
和对官员的任免
立法否决任命法官司法审查
弹劾、批准任命
司法审查
二、内阁制(英、日、意)
•内阁由议会产生,集体对议会负责(信任投票),内阁用政党纪律约束本党党员•内阁是三权的核心
•虚位元首被排除在三权之外
•过去,英国的最高司法权由上院的议长(兼任大法官)和常任上诉法官行使,审理贵族案件和下院提出的弹劾案、除苏格兰刑事案件外的所有民事、刑事案件。
•2009年10月1日,英国首个最高法院从上议院独立出来,名为“英格兰和威尔士最高法院”。
三、半韩、俄)
•在总统的产生和权限方面类似于总统制
a.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有权任免总理(有实际限制)
c.有权解散议会及绕过议会进行全民公决•在议会和政府的关系方面类似于内阁制
a.内阁要对议会负责
b.不相容原则
•在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关系方面独具特色
a.总统为双重政府首脑之一,有很大政治权力
b.总理具体领导政府工作,也有一定的实权
四、委员制(瑞士)
•行政权由联邦委员会集体行使
a.联邦委员会由7人组成,分兼7个部长
b.主席同时为国家元首,轮流担任,与委员权力平等,只有双方票数相等时,主席一票等于两票。
•联邦委员会组成除了反映政党议席比例外,还十分
强调语区的平衡(德、法、意为4:2:1)。
任何一州,无论大小都不得出现两个委员。
•联邦委员一旦当选,就不得以政党身份参加工作。
•行政权服从立法权
a.联邦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联邦委员会由联邦议会产生,是其执行机关,对其负责。
联邦委员会无权解散联邦议会。
b.相容原则,但联邦委员会成员没有表决权。
•联邦议会是全国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由国民院和联邦院组成。
国民院共有200个席位,根据各州和半州的常住人口按比例分配;联邦院代表各州,有46个席位。
补充
•问题:其他国家的司法机关如何?
•除部分国家(加、澳、印、西等)最高法院有司法审查权外,同一体制下各个国家差别较大。
•共同点:司法独立。
•瑞士联邦法院设在洛桑,法官由联邦委员会提名、联邦议会任命,每年向议会报告工作,但独立行使审判权。
西方国家机构体制的理论基础
程同顺主讲
一、思想基础:主权在民和天赋人权•《独立宣言》: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
•《人权宣言》: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二、政治活动的依据:法治
•通俗的含义:对于民众而言,只要不是法律所禁止的,都是可以做的;对于官员而言,只要不是法律所允许的,都是不能做的。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A.无论是平民还是官员,都要受到法律的管辖,尤其在于强调规范官员的行为。
(要有法的依据)
B.以法律制约专断的权力。
法的目的不是废除和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
(天赋人权)
C.并非强调法律的完整性和严厉性,而是强调“法律的统治”、“规则的统治”比“人的统治”的至上性。
•中国对于法治的误解:
A.执法必严,严刑峻法,“严打”
B.加快立法,有法可依
这一点确为中国所需,但并非法治的内涵。
立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看立的是什么法,法律是否公平、公正,立法的目的是什么。
三、国家机关权力分配的原则:制衡
•三权分立的含义:
立法、行政、司法这三大国家权力应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独立行使并相互制约。
“分”是相对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分”的目的在于制衡,避免一权独大、滥用权力。
第三节中国国家机构及体制
一、中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元首(国家主席结合全国人大常委会集体行使)
•行政机关(国务院)
•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
•军事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教材P239页)
A.立法权
B.组织其它国家机关的职权
C.对其它国家机关的监督权
D.决定国家重大事项的职权
有无财政权?
宪法第六十二条第十款: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检察院的职权(教材P241-242页)
•对一般刑事案件侦查,提起诉讼;
•审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决定是否逮捕、起诉;(2004检察机关对不应逮捕的嫌疑人决定不准逮捕的68676人,对侦查机关不应立案的纠正2699件。
)•监督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行为进行侦查,提起公诉(反贪局,2003-2007,检察机关查处了35名省部级以上官员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
检察院的双重领导、垂直领导•宪法第六十七条第十二款: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
•第一百零一条: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或罢免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一百三十二条: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第一百三十三条: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
二、中国国家机构体制的组织原则
•议行合一(集立法与执行于一身)
•渊源:巴黎公社(公社委员会领导十个分委员会,集立法与行政于一身)
•马克思: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
•列宁:议员必须亲自工作,亲自执行自己通过的法律,亲自检查在实际工作中执行的结果,亲自对选民负责。
•出发点: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
•演变: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和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权力,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
其它国家机关不能与它平行,没有可以牵制它的机关。
•与内阁制的比较:在内阁制中,尽管内阁是从议会中产生,但内阁是三权的核心;内阁可以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
•与委员制的比较?
三、中
两种说法: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前者过于抽象,建议使用后者。
主要内容(教材P244-245页)
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2.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其它国家机关间的关系
3.国家结构形式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是个补充
6.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
思考题
如何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和问题,如何进一步改革?
理论层面的优势:
最大限度地体现民主的精神
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
•现实层面的要求(限制)
人民要有选拔人民代表的能力
人民代表要有参政议政能力
人民代表大会应该是常设的和长会期的
华东某省第11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
改革设想
●按人口(城乡同比例)划分选区,实行直接选举;
●全国人大代表专职化,采取不相容原则;
●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按职能设立委员会;
●延长全国人大工作时间,每年至少1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