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还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

”作者心中的天地有多大,作品就有多厚重;文化功底有多宽,作品的内涵就有多深;而根雕艺术家的悟性有多高,创作的胆量就有多大。

艺如其人,千真万确。

数十年来,我潜心艺术,结合了书法艺和根雕艺术独创出了根艺书法。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丰富、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人类文化的宝库中熠熠生辉。

书法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一定的审美境界。

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而书法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

根雕,似百花苑中初绽的蓓蕾、文化园里的艺术奇葩、不可多得的东方艺术特产,世间孤品,独一无二,因此,把古老的中国书法艺术同根雕艺术结合起来,以盘根错节的植物、形质各异的扁平古根为主料,发现其酷似汉字的神韵,以毛笔书法为结字法则,以草书为范本,经纯手工加工成精美的根艺书法作品。

这种大胆的艺术创新,便是根艺书法的灵魂。

她赋予了汉字以立体、原始、生态、质朴的表现力,其立体地表现了汉字的结构之美,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古老汉字的内涵和神韵,因此根艺书法具有崇高的美学境界,是独树一帜的艺术珍品。

根艺创作技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绝非易事。

许多根艺作者都懂得,根艺作品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还其自然的道理。

自然美,是作者创作过程中须遵从的最高境界,其制作应强调“三雕七借”和意向造型,不管是什么根材,或是什么创作题材,都必须遵守这个原则。

在雕琢方法上应是“三雕七磨”,即以模仿根自然形态的磨制方法为主,以少量、局部的雕琢为辅,使雕磨过的部分和根的形态尽量融为一体,不露雕琢的痕迹,因此根艺书法的创作需要奇特的根材、丰厚的文化功底、精湛的创作技巧。

奇特的根材,需要寻奇觅美。

根艺书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发现美的艺术。

有人说,有了奇特的根材,便是成功的一半。

此话不无道理。

但并不是仅仅依靠运气和拾趣就能发现的。

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只有生活经验积累丰富的人,具有敏锐艺术审美眼光的人,才更能遇之。

丰厚的文化功底,指的是面对杂乱纷繁,“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材体,从联想、构思、立意到整个创作过程,使材体自然美得以充分的显现提升,并和人工美有机交融而所具备的综合素质。

精湛的技艺,指的是通过勤动手、多实践而练出来的手上功夫。

根材中所蕴藏的自然美和丰富的联想、构图、结字,都要通过技法来表现。

凡施以刀工雕磨之处,要尽力处理好过渡,使之不留痕迹,没有匠气,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

总之,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复杂过程,要上升到一个完美的境界,必须处处留心生活、涉猎百家、博采众长、勤学苦练。

具体的制作方法主要是:选材。

根书贵在自然天成,需要寻觅好的根材,但好的根才并不是随处可见的。

只有生长于山崖、涧岩、石缝及石表等处的裸露或半显的硬质古根,因挤夹、攀援石表而扁平者为最佳。

基本处理。

与根雕的创作过程一样,要经过浸泡去皮,脱脂,杀虫防腐,自然阴干,粗磨、细磨以备用,此处不多赘述。

最关键的一步是单字的构思。

先不急于动手雕刻,应仔细琢磨,依其根形,据其长势,裁截成字,力求字形独立完整,杜绝拼接,这要求有相当深厚的美学基础和书法功底,非功底深厚,难以精美作品。

有时,对一块根材的构思长达数月,常人看来无比的枯燥乏味,但我却从中体会到创作艰辛的背后更多的是快乐。

最后将多个单字按气韵、走势、纹理、笔法、风格,分门别类,有机结合成锦言、妙句、诗文、联络。

不生拼硬凑,不牵强附会,要做到天衣无缝、一气呵成。

打磨上漆之后,再依据作品尺幅大小,制框,装裱,落款,整件作品完成。

根艺书法的创作选材严格,制作工序复杂,历时较长,作返璞归真,天工造化,超凡脱俗,每件作品均存世唯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它远不仅把玩手艺、装扮生活,其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精神作用是值得重视的。

它那诗情画意般的艺术造型,天姿婀娜之娇态,恢弘奔放之气势,飘飘于然的韵味,使人在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享受中,不由得托着对大自然的无限情思,从而崇尚、爱戴、保护大自然,自觉地和天地万物、生灵造化和谐共处。

根艺书法精神方面的作用,便是它那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深邃的意境,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在人们透过视觉传导快感,并为之陶醉的过程中,人们不免产生无限的遐想,从中领悟出某些哲理,从而激发奋发向上的信心。

经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艺术家们呕心沥血的创造,根艺书法给人们带来了无穷快感,时也提升了人们在艺术享受中的文化品位。

独树一帜的根艺书法□陈迪忠54奥古斯特 罗丹 ! ∀年 月 # 日生于巴黎父亲巴蒂斯特·罗丹是警察署的小官史,母亲玛丽·素菲亚是续妻,她生了大女儿玛丽亚和罗丹。

罗丹家的住址是阿尔巴雷特街三号,这一带是古老而肮脏的街道, 十五世纪以来就是工人住宅区,可见罗丹一家是属于并不富裕的平民阶层∃是家里没有忽视对年幼的奥古斯特的教育,每逢礼拜日母亲就带着他到教堂去,并且送他进教会学校读书∃罗丹在这里一直学到九岁∃虽然在知识方面收获不大∃但从这时却培养起一生的志〔向∃他回忆说%“我从记事的时候就开始画画了”,就是指这个时期∃以后奥古斯特转学到叔父亚力山大,罗丹开办的私立学校,在叔父家里寄宿。

在也没有特别的长进,因为他从小近视,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所以学习竟成了负担,直到十二岁时还几乎不会写文章,不能正确地写字,从他十八岁和姐姐玛丽亚合影的照片签名上可以看出,字迹实在很笨拙。

但是,从他以后的许多素描习作签名或书信中禾难看出此后罗丹在文字方面所下的功夫,其熟练程度已令人不能辨认了∃奥古斯特十三岁回到巴黎,与贫寒的家庭分享着微薄的幸福。

第二年他必须选择出路了,他抱着当画家决心进了通称“小学院”的绘画教学专门学校∃这是巴切里埃建立的名门学府,所以坚守十八世纪传统∃在这里奥古斯特跟一位叫布瓦博德朗的教师学习由于教师灵活的指导他得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

他天天重复着从早晨开始的铅笔素描练习,这个时期& ∋!一∋( ) 画的十三张人体素描习作至今还保存在罗丹美术馆∃那时奥古斯特钻研的尽是素描∃对于雕刻他还从未接触过∃有一天,罗丹到楼上雕刻工作室,看到学生们正在揉搓粘土摹塑古代雕刻石膏像。

能从手指间产生“形体”,他被这神奇的事业感动了∃这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情景深深地吸引了他,不久自己也尝试了一下∃多么高兴啊∗罗丹说%“真像上了天堂般的境界”∃从此,他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年仅十四岁,他与天赋的道路相逢了。

此后奥古斯特把全部时间和力都用于雕刻的学习∃每天天刚亮就到画家洛泽那里画一会儿画,上午八点到中午上学校跟雕刻教师弗尔和劳姆兰学习∃幸运的是卡尔波正巧从罗马归来罗丹得到了他的指导每到中午罗丹便离开学校,一路上嚼着十生丁的面包和一块巧克力算作午餐,赶到卢弗尔博物馆写生临摹古代雕刻,有时到皇家图书馆借阅米开朗基罗或拉斐尔的画∃至此一天还木算结束∃他步行几乎半个巴黎市到高布兰工作室参加素描练习∃下午五点到八点在这里跟一位叫留卡的教师学习裸体模特儿写生∃天黑回家后开始修改和整理下午画的习作∃他还按照布瓦博德朗先生的教学方法试作记忆写生∃由于长期坚持日以继夜的学习生活,他得了胃病,几年间健康情况很不好。

从这时起他对读书也极为热心,因为和同学的交往中罗丹痛感自己文化修养、学识水平的不足。

最初开始研读浪漫派的诗,以后不仅通晓古典文学并且还去听历史学讲座。

这样的学习生活继续到十七岁∃以后便是所谓从“小学院”到“大学院”时期。

奥古斯特三次报考国立美术学校, 不幸的是没被录取∃当时国立美术学校是路易·大卫特的体系居统治地位,极端无视十八世纪的传统,因此奥古斯特在“小学院”所受的教育反而遭到了排斥。

对罗丹来说三次的落榜唤起了他对学院派的反抗,以后他称大卫特为“法国绘画界讨厌的天使”,对学院派进行全面抨击的第一步正是从这时开始的。

屡次的落第不仅没使奥古斯特气馁,反而使他自立的意志更加坚强了他不再依靠贫困的家庭而开始了做工没有选择职业的余地,在石雕承包商的雇佣下与装饰雕刻匠、铸造匠、金匠、手工艺匠、雕刻工一起做工∃这些工作没有徒劳,同行的匠师教给他学不尽的技艺∃有一次雕刻工匠康斯坦·西门看到奥古斯特作叶形装饰雕刻实在太平板,便指责道%“你作的不好∃把叶子作平板了,作叶子时应当把它的尖端直向着你,这样作出来就会有立体的感觉,才是园雕∃好好记住我的话吧∃以后再作雕刻时千万不要只看形体的宽度,要看到它的深度∃要把物体的表面看作是体积的一端,看作是向着你的具有宽度的一个尖端∃这样才能获得塑造的奥妙”∃罗丹终生没有忘记这次的忠告,很快地掌握了深度、空间、立体、体积等感觉的要领∃奥古斯特做工直到二十岁∃这个时期留下的作品是父亲的青铜肖像,这是他最早期的作品∃第二年& + ) 过不多时∃苦难的阴影投向罗丹的一家∃父亲年迈退休,姐姐玛丽亚心怀失恋的创伤幽闭于修道院,不久即离开人世∃痛爱姐姐的奥古斯特悲痛欲绝,也和姐姐一样投身僧院,法名奥古斯坦,当时廿二岁∃僧院院长叶马尔发现了这个新来的年轻人潜在的才能,不仅允许他在修行之余从事绘画,而且很快对他指出% “你不应当留在这里,应当离开这里去学习”,奥古斯特听从了院长的话∃《叶马尔神父》塑像就是这个时期作的,这是罗丹早期的精心之作, / (年铸成青铜像,罗丹美术馆和国立西洋美术馆都藏有此像∃离开僧院后,奥古斯特又复了勤奋的学习,跟动物雕刻家巴里出入于马市或来往于博物馆继续研究∃同时因生活所迫还做装饰雕刻的承包订件工作,先后在香则尔的帕那拉马的弗仑顿或哥德剧院,高布兰剧院做过工∃在高布兰剧院工作时古斯特与罗丝·布莱相识∃玛丽·罗丝·布莱当时二十岁,是服装店的缝纫女,他们悄悄地组成了家庭,顾贫穷开始了新的生活。

浪乎为纪念这年的婚事,奥古斯特得到了新的工作,在著名的装饰雕刻家卡埃·别尔兹的工作室工作,原以为是暂时的,不料却在此工作达六年之久∃罗丹开始向沙龙送作品也是这一年∃有一个绰号叫比比的老人是工作室的佣人,舆子塌陷给人以奇异的感觉∃罗丹对此很感兴趣,作一胸像送到沙龙,结果落了选∃这就是以后有名的《奔子塌陷的男人》,本来是等人大的胸像∃由于工作室的寒冷,泥土被冻裂只剩下个头部∃罗丹到比利时后又用大理石雕了一件,这回头上缠着古式的头巾∃ ( ∀年普法战争爆发,罗丹被征兵到国防军 ∋连队当了步兵下士,因生来就近视,不久被解除乓役∃在比利时的匠师卡利埃·别尔兹被委托作布鲁塞尔股份交易所的装饰雕刻,他高兴地迎接退伍归来的罗丹,让他参加这项工作∃就这样,罗丹又到了比利时,但不久因和别尔兹发生争执而被解雇∃结果卡利埃·别尔兹回了法国∃此后罗丹便和同事凡·拉士布尔签订了协作合同,规定凡在比利时作的署名拉士布尔,在法国制作的署名罗丹∃这个合同一直继续到 盯(年月0 日罗丹回到巴黎为止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国雕塑家,欧洲雕塑史上继米开朗琪罗之后最具世界性影响的雕塑大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