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罗丹雕塑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浅析罗丹雕塑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艺术文艺欣赏
课程名称浅析罗丹雕塑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姓名刘茜学号 2011101297 专业美术年级 2011级
院、所美术学院年月日 2012年3月6日星期二
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
浅析罗丹雕塑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学生姓名:刘茜学号:2011101297
美术学院油画专业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位置,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位置。

罗丹和他的两个先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琢“三大支柱”。

作为一位天赋雕塑家,罗丹的秘诀在于擅长用雕塑的静态和姿态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外延,并注入了令人无法忘怀的理想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

关于古代人来讲,他是旧时期的最初一位雕塑家,又是新时期最后一位雕塑家。

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古代派的门槛。

可以讲,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锤炼得成熟而无力的大手,用他不为传统约束的发明肉体,为新时代翻开了古代雕塑的大门。

罗丹深信“艺术即感情”。

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入地提醒了人类的丰厚情感。

自古以来,在艺术创作上人们就讲究“有感而发”,因此,情感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最根本起源。

艺术作为情感的表现,不论从主体的精神心理来看,还是从艺术作品的内容来看,情感在艺术作品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没有感情就不会有艺术。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只有融入了情感,才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艺术创作是在认识自然、研究自然的基础上,将人的感情、思想通过一定的形式和内容给予真情的流露。

艺术创作并不是简单地描摹和再现客观对象,而是通过艺术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在西方雕刻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罗丹以对世界的独特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

可以说,罗丹用他的雕塑语言向世人表达强烈的情感,对象的形体成了他恣意歌唱的工具,他的艺术作品无不充溢着形体内的生命感受与光影的特殊效果。

罗丹早期的作品是在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中完成的。

雇不起模特儿,他就请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

乞丐的丑陋使罗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凉,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位终生辛苦劳作而孤独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

从而在罗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艺术的美丑有了不同意
义。

他创作时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现,将其所要展现的思想内涵容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艺术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人们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内容要远远超过视觉感受。

这一艺术思想正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经过三百多年后第一次在罗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现,并贯穿其一生,成为它们的灵魂和魅力的源泉。

“要彻底的桀骜的真实。

要毫不踌躇的表白你的感觉,哪怕你的感觉与固有思想是冲突的。

也许你不会马上被人了解,但你的孤独的时间是很短暂的,朋友们不久回来归向你,因为对于你是绝对真实的东西,对于大家也必绝对真实的。


①针对雕塑所用的资料和手法品种单一,如资料有木材、石材、陶、水泥、玻璃、铁、不锈钢、纸板、皮革等,雕刻手法有雕、刻、揉、捏、塑等。

不同的材质及手法给人不同的感受。

罗丹经过对对象的感受,恰外地采用特定资料的质地和表现手法,能大大加强情感的传达和激烈的视觉效果。

罗丹的一位好友回忆道:“罗丹常常一个人孤独地迷恋着一块大理石,对着它细细揣摩,盘算着,静静地度过几个小时,直到从石料中幻视到美好的形象时才动手。

”大理石雕像《沉思》,就是在这种创作灵感的火花中闪现的艺术构思。

这件作品别出心裁,在端庄的正方形基座上烘托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的沉思之中,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她那恬静、执着的沉思神情,的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想象来。

可是在这美丽的头部下面,却既没有肩颈身躯,也没有手足,而是一块粗粗凿成方形的石头。

罗丹曾经解释说,他是要以这个雕像集中地表现“冥想”,因而抛弃了一切与此不相关的东西。

他认为,在一些和主旨无关的局部上加工雕琢,只会损害对中心主题的注意,因此是不必要的。

这就是他在这个年轻妇女头像下面保留了一整块粗糙石头的原因。

人们在看这件作品的时候,初时会感觉好象未做完,形象似乎不完整,但渐渐地,注意力就会完全被这个仅有头部的美丽女性所吸引,会随着她的沉思冥想而驰骋在自己的想象中,而不会再因为她没有手足,没有身躯而深感困惑。

由此可见,艺术作为情感及感受的表现,不管从主体的肉体心思来看,还是从艺术作品的内容来看,感受在艺术作品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没无情感就
①傅雷著,《罗丹艺术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13页
不会有感受,没有感受就不会有艺术。

艺术是人类物质生活之外的肉体家园。

而雕塑,也是人类发明出的有别于其他艺术品种且具有共同魅力的艺术方式,经过几千年的演进和开展,构成了鲜明的言语特点。

几千年来,人类发明的优秀雕塑艺术作品给人类本身以美感享用和肉体鼓舞,随同着人类向更初级的文明阶段开展。

艺术创作是在看法自然、研讨自然的根底上,将人的情感、思想、感受经过一定的方式和内容给予真情的流露。

艺术创作并不是复杂的摹写和重现客观事物,而是一种人类情感的表现,只是这种情感经过艺术的方式来完成。

在这个进程中,艺术凸显了人的情感和生命力,它经过赋予特定的方式来张扬情感。

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

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

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

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刻大师。

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没有浪漫派中容易见到的那些弊病,如肤浅的热情,空洞的夸张,虚假的内涵。

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

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使我们得以神游于心灵的波涛,生命的奥义,宇宙的玄远,创造的神奇。

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义,超越了门户派别,超越了时代和区域,成为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巨星。

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

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

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

经过对以上对罗丹创作情感的解读以及作品《沉思》的剖析,使我愈加坚决了一个信心——在艺术创作中,一定要融入本人的真情实感,假如讲原始社会的雕塑是自在表达感情的开端,阅历了古希腊时期“规范美”的约束,到后来的罗丹打破固有形式,创始了雕塑创作的多种言语的先河,再到当代艺术完全自在和自在下的表现手法,情感表达在雕塑创作中的位置阅历了自在——约束——对抗——自在的进程,艺术最终还是回到了它的根源——关于人类本身情感的自在抒发。

俗话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艺术创作也有是同样的道理。

那就是,“晓”就是晓得用什么方式言语去再现,“理”即是思想,“动”即生活中被什
么事物所打动,“情”即真诚的情感。

“情”“理”融合,这一切构成创作的全进程。

社会在革新中开展,艺术已走上多元化的格式。

无论怎样变化、怎样多样,情感一直处于首要地位。

参考文献
[1]罗丹.罗丹艺术全集[M].济南:金城出版社,2011.
[2]傅雷.罗丹艺术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
[3]蔡可群.激情与表现高泉油画写生教学范本[M].北京:北京美术出版,2008.
[4][法]葛塞尔.罗丹论艺术[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9.
[5][奥]里尔克.罗丹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6]汤俏.罗丹的激情与苦涩[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7]忻东旺.经典教案系列丛书油画人体[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6.
[8]应金飞,李雪芬.速写的高度[M].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2009.
[9]袁元.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基础系列教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10]袁运生.解读素描[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