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常规细则教学计划与总结的撰写要求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是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整体构想和实施方案,教学工作总结是对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深刻反思,认真撰写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是常规教学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内容,也是逐步提高常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业务能力和常规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
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任课教师应在新学期开学一周内提交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及安排,在学期结束前一周内提交教学工作总结。
二、学期教研室教学工作计划的基本内容(一)本学期教研组内教师分工情况(二)本学期主要教学、教研活动安排(三)本学期改进教学工作的主要措施和计划(四)本学期青年教师培养及教师业务进修计划(五)其它相关教学工作安排三、学期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的基本内容(一)本学期备课组教学工作分工(二)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三)本学期集体备课计划(四)本学期学科实验课及演示实验计划(五)本学期备课组教研活动计划(六)本学期改进教学工作的主要措施和计划(七)其它相关教学工作安排四、学期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的基本内容(一)任课班级学生情况分析:学习态度、心理状态、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习方法(二)教材分析:本学期主要的知识点,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科学思想、能力及方法(三)整体教学措施及方法(四)教学常规1.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处理、师生活动的控制、教学起点及难易度的控制、教学语言、板书设计、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控制。
2.其它工作:集体备课方式与次数,撰写教案的方式(简或详),教案、听课应完成数量及达到效果,辅导、作业及练习批改应完成的方式及教学效果。
3.教学成绩: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预达到的及格率、优秀率及其它评价标准。
4.几项重要工作:减负措施及因材施教;竞赛指导及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理论进修、教学基本功培养、本专业业务进修;教研方向及课题;5.教学工作中的主要活动的时间及活动方式。
五、各部门和教师个人学期教学工作总结的基本内容(一)本学期所任课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的表现性评价,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行为;学习的能力;基础训练和常规考试的成绩分析;其它。
(二)对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反思,包括整体教学设计的反思;典型课例的反思;教学技术与教学能力的反思;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的反思;整改和发展的策略与计划。
****学校教师备课与教案撰写要求一、备课的总体要求(一)必须坚持开展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备课。
(二)备课要坚持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情、备学法、备教具。
(三)备课要明确“四个目标”,即课程目标、单元或章节目标、学时目标;弄清“四个要点”,即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做到“三个结合”,即个人研究与集体智慧相结合、学情实际与教参资料相结合、各册教材前后联系与当前教学实际相结合。
(四)备课要优化教学方法,创造性地提高教学艺术,追求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备课要精心策划合理安排使用各种教学器材,尤其要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效果,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效。
二、集体备课要求(一)集体备课是指备课组在规定的时间由备课组成员共同完成下一周或下一阶段的备课任务的教学活动。
(二)为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尽快得到提高,缩小平行班级之间的教学差距,要求每个备课组必须进行集体备课。
(三)每学期开学初,各教研组要根据学校课表初步确定本学期集体备课计划和时间安排,并上报给教研主任,教研主任统一安排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地点,并以表格形式上报教导处,学校将根据此表对各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四)集体备课应做到:四定、四落实、四统一、四优化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讲人。
2.四落实:落实知识结构、落实能力发展、落实教法实施、落实学法指导。
3.四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知识点、统一例题、作业和基础训练。
4.四优化:优化教育思想、优化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
5.教研组长要按照规定的时间,组织本备课组的全体老师,按时到达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体备课,组内教师不得迟到或缺席。
若因特殊情况,确实不能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必须提前到教导处请假,并安排好补备时间。
备课组成员若因事不能参加集体备课,则必须先向组长请假,再到教导处请假。
6.每次集体备课必须有主讲人,主讲人必须提前将集体备课的内容,作好准备,在集体备课时将教案(草案)提交给备课组进行讨论。
主讲人要说明每节课的设计思路、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突破的方法和措施,学习方法、设计思路,信息技术的使用、教案使用方法等,经全体备课组成员讨论修改后才能正式使用。
7.每次集体备课必须备出下一周或下一单元的课,并由集体备课产生基本内容统一的文本教案。
8.集体备课期间,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情,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
9.集体备课结束前,备课组长要将下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和主讲人确定好,以便提前作好准备。
10.集体备课时,备课组长要做好记录(或委托组员做好记录)。
11.每次集体备课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
三、教师个人备课要求(一)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任课班级的学情继续进行个人独立备课。
(二)个人备课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将集体备课产生的教学方案细化、具体化,结合任课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体的学生活动方案。
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
个人独立备课后,应完成文本教案的撰写。
(三)通过个人备课教师应做到“四熟”、“四有”,即熟悉课程、熟悉教材、熟悉方法、熟悉学生;脑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目中有学生。
四、教案撰写要求(一)教案是教师根据教材和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施教方案,教师在授课前必须写出课时教案。
(二)教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间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与突破,教学方法使用,学生学法指导、板书内容和教具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使用。
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师生主要活动)、教学小结,布置作业,布置预习内容,板书使用等内容。
教学后记是课堂教学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目的是通过阶段性的总结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后记可以分课时写,也要分单元写,但一定要注意提高实效性(三)文本教案中必须书写的内容包括:时间、授课班级、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作业。
各种课型要按照学科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备课。
(四)教务处定期抽查教师教案,学期末,将综合以上检查单中的原始数据对教师教案进行评定。
****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坚持“双基”与能力并重的原则;注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训练,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优化教育思想、优化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要贯彻“有效教学”的教学主张,即:学生的参与必须是有效的;教学的整体设计与具体实施必须是有效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是有效的。
一、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学生学习的需求主要包括释疑的需求、参与的需求、学法的需求、成就与满足的需求。
教师只有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求,才能真正起到主导作用,课堂才能真正的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二、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情感教学”的教学理念,要努力做到“以情施教”即以情育情、以情感人、以情施教。
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师生情感交流的环节,教学内容要注意对情感的挖掘,教学语言应具有真诚的情感色彩。
三、课堂教学要讲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教学的原则,不仅要重视语言直观,还要运用实物直观与模象直观。
应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正确选择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直观教具及其它辅助教具教学,达到增容、增情、增效的效果。
四、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按照学校制定的课时计划和课程表,提前候课,准时上课。
2.教师要按照学校的规定认真组织教学,维护教学秩序。
对未上课的学生要及时记录名单并在课后及时通知班主任。
对学习行为不规范,干扰正常学习秩序的学生,要及时提出批评和指正意见,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3.上课时,教师要保持站姿授课。
不能随意中断授课,离开课堂。
不能在教学时间内接、打移动电话或收发信息。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普通话进行授课,音量要适中。
要随时调整教学节奏,保证学生的有效参与。
要提醒学生注意用眼卫生,保护视力。
5.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的40分钟,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以及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
6.在执行课堂教学计划的同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与接受情况,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部分教学设计。
7.教师不得随意延迟下课时间或占用学生休息和其它活动的时间,加重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8.在课堂教学中如发生意外事件或事故,教师应及时给予必要处理并通知相关部门责任人。
9.在教学中,教师不得使用挖苦、讽刺侮辱学生人格的语言。
教师不得因学生未完成作业或学习表现不好,将学生逐出课堂。
(二)执行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1.导入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挖掘教学资源,利用问题导入、情境导入、任务导入等方法,灵活导入新知,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潜能,使学生开始有效的参与。
2.讲授环节:要坚持直观性原则,采用启发性教法。
既要强调设计的有效,更要强调执行的有效。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逐步提高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水平。
3.学生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和探究,实现新知识的建构。
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要做到导的适时、导的合理、导的准确。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还要做好学习习惯(如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习作、先思考后动笔等)和学习行为(如及时记笔记、规范书写格式、灵活使用学习工具等)的指导。
4.教学小结:教学小结是对一堂课的知识内容和活动过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通过小结,应使学生再次明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明确本节课的意义,为下面的学习活动作好铺垫。
5.布置作业和预习任务: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内容适当、题量适度、难度适中的作业,以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按时完成所要求的预习任务,为下节课做充分的准备。
6.板书使用:课堂教学中,板书是强化学生理解、记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善知识结构,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之一。
教师要充分发挥板书的强化、引导功能。
可以用计算机辅助手段补充传统板书的不足之处,但不能以此替代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