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安装硬盘

如何安装硬盘

目录方法一: (2)方法二: (2)方法三: (4)方法一:硬盘的安装分为A TA和SATA两种ATA也叫并口,使用IDE接口连接,用一条IDE数据线连接,多为白色或者其他颜色。

SATA也叫串口,由SATA接口连接,用一条SATA数据线连接,多为红色连接完毕以后开机按DEL或其他键(根据主板不同有差异)进入BISO设置硬盘安装好以后,我们就可以进入BIOS查看硬盘是否工作正常了:启动电脑,进入BIOS 中的“Standard CMOS Setup”(标准CMOS设定)。

将硬盘的“Type(类型)”和“Mode(模式)”设为“Auto”,让BIOS自动检测硬盘。

也可以通过主菜单中的“IDE HDD Auto Detection”选项来自动检测硬盘。

如今的主板都具备自动检测功能,只要没有物理故障,一般都能检测出来,此时就可以看到BIOS中4个IDE端口上的设备了方法二:一、确定连接方案IDE设备(例如硬盘、光驱等)上都会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盘(Master,MA)、从盘(Slave,SL)状态。

如果在一根IDE数据线上接两个IDE设备的话,还必须分别将这两个IDE设备设置为一个为主盘,另一个为从盘状态。

这样,安装后才能正常使用。

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惟一的IDE设备,不管这个IDE设备原先是设置为主盘还是从盘状态,都不需要对这个惟一的IDE设备重新设置跳线。

通常都是将性能较好的新硬盘接在第一条IDE数据线上,设为主盘,作为开机引导硬盘。

至于旧硬盘,有几种接法:1.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

2.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主盘,另一个设为从盘,这由你决定。

二、设置硬盘跳线确定好硬盘的连接方案后,就要设置硬盘跳线了。

一般可以在硬盘的IDE接口与电源接口之间找到由3~5列跳线。

不管是什么硬盘,在跳线设置上,大致可分成主盘、从盘与电缆选择(Cable Select)三种。

硬盘的出厂预设值都是设为主盘,所以如果将硬盘设为主盘,一般就不用设置跳线了。

硬盘跳线大多设置在硬盘的电源插座和数据线接口之间,如图1所示。

图1有些三星硬盘的跳线是设置在硬盘背面的电路板上,然后根据硬盘正面或数据线接口上方标示的跳线设置方法,如本例的希捷4.3GB硬盘正面就有跳线设置图,如图2所示。

根据图中标示的设置方案,取出所有跳线帽就是从盘了,如图3所示。

图3三、安装硬盘与数据线打开机箱,将硬盘装入机箱的3.5英寸的安装架,并用螺钉固定,将第一根IDE数据线未端插入老硬盘的IDE接口,IDE数据线中端插入新硬盘的IDE 接口,如图4所示。

而且,IDE数据线的Pin1(也就是红边)必须与硬盘和IDE接口的Pin1相连接。

最后再将梯形的四针电源插头接到硬盘的电源插座上。

图4将IDE数据线接到主板的IDE插槽中,同样也要将IDE数据线的红边对准IDE插槽的Pin1,如图5所示。

一般来说,主板上会有两个IDE插槽,将80针或40针的IDE数据线的另一端插入这个主板上第一个IDE插槽中。

图5如果主板和硬盘都支持ATA 66/100/133,那么务必要使用80针的IDE数据线。

否则,如果使用40针的IDE数据线的话(即与光驱的数据线相同),将会影响硬盘传输速率。

四、设置CMOS参数对于新的主板来说,一般都会自动检测硬盘参数,也就是说只要硬盘安装正确,就无须设置CMOS。

对于一些老主板来说,可能就需要手动进行设置了。

启动计算机后,按“Del”键进入CMOS Setup程序的主菜单,选择“IDE HDD AutoDetection(IDE硬盘驱动器自动检测)”并回车,可以看到第一、第二硬盘的所有参数,包括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工作模式等等。

检测结果表明,双硬盘的安装和设置已经成功。

按“Esc”键,退回到主菜单,最后按快捷键“F10”或选择“Save And Exit Setup(存盘退出)”。

退出CMOS Setup程序后,将重新启动计算机,如果在开机自检时,能检测出硬盘参数就说明已安装成功。

用Fdisk进行硬盘的重新分区及用Format进行硬盘分区的格式化。

不过在格式化硬盘时一定要注意“盘符交错”问题。

例如已将新硬盘分为三个区,格式化D盘时,千万不能输入“format D:”,而是要输入“format E:”,否则只会格式化老硬盘的C盘。

建议在格式化新硬盘之前不要挂接老硬盘,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安装双硬盘的过程比较简单,只要、细心一般就可以顺利完成。

如果主板比较老,安装双硬盘之后,出现在通电自检时就可能死机、锁住,或者硬盘容量显示错误等现象,那么很可能是遇到传说中的硬盘容量限制问题了。

方法三:如何安装和使用SATA硬盘(BIOS设置)注:此文章版权为BIOS维修网站所有,请不要随意转载或用于其它商业目的。

随着各主板芯片组厂商陆续发布直接支持SATA硬盘甚至SATA RAID的芯片组,具备SATA RAID 功能的主板成为了市场热点;而且STAT硬盘的高性价比,也使很多网友舍弃IDE硬盘,直接购买和使用拥有SA TA接口的主板;不过,新事物的出现,必竟会产生新的问题,目前对于使用SA TA主板和硬盘的用户来说,如何设置和使用好SA TA设备,成了关键问题。

首先安装硬盘数据线和电源线;SA TA硬盘与传统硬盘在接口上有很大差异,SA TA硬盘采用7针细线缆而不是大家常见的40/80针扁平硬盘线作为传输数据的通道。

细线缆的优点在于它很细,因此弯曲起来非常容易(但是对于SA TA数据线,最好不要弯春成90度,否则会影响数据传输)。

接下来用细线缆将SA TA硬盘连接到接口卡或主板上的SA TA接口上。

由于SA TA采用了点对点的连接方式,每个SA TA接口只能连接一块硬盘,因此不必像并行硬盘那样设置跳线了,系统自动会将SA TA硬盘设定为主盘。

为硬盘连接上电源线。

与数据线一样,SATA硬盘也没有使用传统的4针的“D型”电源接口,而采用了更易于插拔的15针扁平接口,使用的电压为+12V、+5V和+3.3V,如果你的电源没有提供这种接口,则需要购买专门的支持SA TA硬盘的电源或者转换器接头。

有些SA TA硬盘提供了4针的“D型”和15针扁平两种接口,这样就可以直接使用原有的电源了。

所有这些完成之后需要再仔细检查一遍,确信准确无误之后就可以盖上机箱了。

SA TA硬盘在使用上完全兼容传统的并行硬盘,因此在驱动程序的安装使用上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如果你使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9x/ME,那么只需进入BIOS,在里面的SA TA选项下简单地设置一下就可以了。

不过SA TA硬盘在安装Windows XP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由于Windows XP无法辨认出连接在接口卡上的SA TA硬盘,所以用户必须手工安装SA TA硬盘的驱动程序。

在安装过程中,当Windows XP寻找SCSI设备时按下F6键,然后插入随SA TA接口卡附送的驱动软盘,这样就可以正常安装Windows XP了INTEL ICH5R南桥芯片的主板上使用SATA硬盘安装系统将SA TA硬盘正确安装在SATA1插槽,开启电脑,按DEL进入CMOS设置,选择“Integrated Peripherals-OnChip IDE Device-OnChip Serial A TA Setting”,也就是SA TA硬盘的相关设置,其中有“SATA Mode”、“On-Chip Serial A TA”和“Serial ATA Port0/1 Mode”三个选项。

“SA TA Mode”设定是否开启SATA RAID,默认值是“IDE”,即不开启SA TA RAID,而且只有当“SA TA Mode”设置为“IDE”时,“On-Chip Serial ATA”和“Serial A TA Port0/1 Mode”这两项才可选。

“On-Chip Serial A TA”是选择SATA控制器的工作模式:1、Disabled禁用SA TA设备,默认值。

在使用SA TA硬盘时,要开启这一项;2、Auto,由BIOS自动侦测存在的SA TA设备;3、Conbined Mode,SA TA硬盘被映谢到IDE1或IDE2口,模拟为IDE设置,此时要在“Serial ATA Port0/1 Mode”中选定一个位置启用SA TA设备;4、Enhanced Mode,允许使用所有连接的IDE和SA TA设备,最多支持6个A TA设备,要在“Serial ATA Port0/1 Mode”中设定一个SA TA设备作为主SA TA设备;5、SA TA Only,只能使用SA TA设备。

Primary P-A TA+S-ATA:并行IDE硬盘占据IDE0+1的主通道(Primary IDE Channel),串行SA TA硬盘占据IDE2+3的从通道(Secondary IDE Channel)。

也就是说这时主板上的第二个并行IDE接口对应的端口不可用。

Secondary P-A TA+S-ATA:与上面正相反,此时主板第一个并行IDE接口(Primary P-A TA)上对应的端口不可用,因为给SA TA硬盘占用了。

P-A TA Ports Only:屏蔽了串行SA TA硬盘接口,只能使用并行接口设备。

注:前两种模式中,主板上的SATA1接口自动对应IDE通道中的主盘位置,SA TA2接口自动对应IDE 通道中的从盘位置。

当选择模式为增强模式Enhanced Mode时,其下的端口设置的字样变为Enhanced Mode Supports On,其中也有三个选项:P-A TA+S-ATA:并行和串行硬盘并存模式,此时SATA和PA TA通道都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理论上4个P-A TA和2个S-ATA可同时接6个设备,实际上得根据不同主板而定,有的南桥芯片就只支持4个A TA设备。

此时SATA1口硬盘对应Third IDE Master(第三IDE通道主盘),SATA2口硬盘对应Fourth IDE Master(第四IDE 通道主盘)。

S-A TA:串行硬盘增强模式,此时理论上支持4个串行硬盘,但还得看主板的支持情况(如果是ICH5R芯片组如P4P800,想组RAID模式,则必须要选择此项,并将Configure S-A TA as RAID项设为Yes,S-A TA BOOTROM项设为Enable,设置后BIOS自动检测的时候按“Ctrl+I”进行RAID设置)。

P-A TA:其实还是一种映射模式,SA TA硬盘占据的是第一个IDE通道,SA TA1口对应第一个通道的主盘,SA TA2口对应第一个通道的从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