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高频考点汇编考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划分(1)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在公路设计时,我国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设计交通量一般按20年预测;二、三级公路设计交通量一般按15年预测;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和专用道路。
考点:设计阶段的划分①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文件一经主管部门批准,其概算就是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不得随意突破;②三阶段设计:技术设计文件一经批准,其修正概算就是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不得随意突破。
三阶段设计:技术设计文件一经批准,其修正概算就是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不得随意突破。
考点:岩石与土的分类考点: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考点:工程地质对公路工程建设的影响(1)公路隧道围岩分级:Ⅰ—Ⅵ级,六个等级;(2)最理想的桥位应选择在水流集中、河床稳定、河道顺直、坡降均匀、河谷较窄的地段,桥梁的轴线与河流方向垂直;(3)软土、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岩溶空洞和地下矿山采空区等分布区域的路基常出现路基沉陷变形,而在盐渍土和膨胀土分布地区的路基则出现不均匀鼓胀变形,冰冻地区路基顶部水分集中与冻融变化是路基冻胀翻浆的原因考点:地下水的类型与特征考点:河流的侵蚀作用考点:路基工程的组成内容考点:路基标准横断面考点:路面工程的组成内容考点:面层结构和面层类型、适用范围考点:沥青路面相关要求(1)沥青面层可由单层、双层或三层沥青混合料组成,遵循原则:沥青面层的集料最大粒径宜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中粒式及细粒式用于上层,粗粒式只能用于中下层。
砂粒式仅适用于通行非机动车及行人的路面工程。
(2)必须浇撒透层沥青:沥青路面的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基层及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或粒料的半刚性基层。
考点: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要求(1)材料选择:特重和重交通量的公路,基层宜采用水泥稳定砂砾、水硬性工业废渣稳定类或沥青混合料类等;中等和轻交通量的公路,除上述类型外,也可采用石灰土、泥灰结碎石等。
(2)基层宽度应比混凝土面板每侧宽出30cm(采用小型机具或轨道式摊铺机施工)或50cm(采用轨模式摊铺机施工)或65cm(采用滑模式摊铺机施工)。
考点: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设计(1)纵缝一般分为纵向缩缝、纵向施工缝;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并应设置拉杆;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并应设置拉杆。
(2)横缝一般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横向缩缝采用假缝,在特重交通的公路上,横向缩缝宜加设传力杆;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筑物处、与柔性路面相接处、板厚改变处、隧道口、小半径平曲线和凹形竖曲线纵坡变换处,均应设置胀缝;胀缝应采用滑动传力杆;横向施工缝宜设在胀缝或缩缝处。
考点:隧道的分类特长隧道:L>3000m;长隧道:1000<L≦3000m;中隧道:500<L≦1000m;短隧道:L≦500m考点:隧道横断面(1)隧道建筑限界高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5m,三级、四级公路4.5m。
(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隧道应设计为上、下分离的独立双洞,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注:“B”表示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考点:隧道主体建筑物结构组成考点:桥梁的结构组成考点:桥梁的分类(1)按照建设规模大小分类(2)按上部结构行车道所处的位置分类(3)按桥梁结构类型分类考点:桩基础的组成与分类(1)桩基础由若干根桩和承台两部分组成。
(2)按桩的受力条件分类:①支承桩和摩擦桩、②竖直桩和斜桩;③桩墩。
(3)按施工方法分类:①钻(挖)孔灌注桩、②沉入桩。
(4)按承台位置分类:①高桩承台(承台底面位于地面以上、②低桩承台。
考点:桥梁下部构造组成考点:梁式桥的上部构造组成考点:拱式桥的上部构造组成考点:斜拉桥和悬索桥的结构组成(1)斜拉桥由索塔、斜索和主梁三部分组成。
斜拉索是斜拉桥的主要承重结构。
(2)斜拉索的分类:辐射形斜拉索、竖琴型斜拉索、扇形斜拉索(3)悬索桥由索塔、主缆索、锚锭、吊索、加劲梁及索鞍组成。
主缆索是悬索桥的主要承重构件。
考点:涵洞的组成及分类(1)涵洞由洞身、洞口建筑、基础和附属工程组成。
(2)洞身是涵洞的主要部分,其截面形式有圆形、拱形、箱型。
(3)根据涵洞洞身截面形状的不同,分为:圆管涵、盖板涵、拱涵、箱涵。
考点: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内容考点:工程主要材料的分类按照材料在设计和施工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考点:沥青的主要分类考点:混凝土的相关性能指标(1)原材料组成:水泥、水、粗集料、细集料、外加剂。
(2)混合料的性质:和易性(包括: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易密性)、耐久性(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碳化反应、碱集料反应)。
(3)混凝土外加剂:(见下表)考点:施工组织设计相关内容(1)按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施工组织总设计、单项(或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临时工程包括:生活房屋、生产房屋、便道、便桥、电力和电信设施以及小型临时设施等。
(3)大型辅助工程种类:①平整场地,②大型拌合站,③混凝土蒸汽养护设施,④大型预制构件场,⑤钢桁架栈桥式码头,⑥先张法预应力钢筋张拉、冷拉台座,⑦船上混凝土搅拌台及泥浆循环系统,⑧施工电梯,⑨塔吊,⑩钢结构拼装场,⑪大型预制场吊移工具设备,⑫装配式混凝土桥梁的上部构造,⑬现浇混凝土梁式桥上部构造,⑭石砌拱桥的拱盔支架,⑮斜拉贝雷钢拱架支架。
考点:挖方路基施工技术(1)土质路堑开挖方法:横向挖掘法、纵向挖掘法、混合式挖掘法。
(2)石质路堑的作业方法:钻爆开挖、直接应用机械开挖、静态破碎。
(3)常用爆破方法:光面爆破、预裂爆破、微差爆破、定向爆破、定向爆破。
考点:填方路基施工技术(1)土质路堤施工工序:施工放样→清除表土→填前处理→分层填筑→整平→碾压→整修。
(2)土方路堤规定:①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
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②对潮湿或冻融敏感性小的填料应填筑在路基上层。
强度较小的填料应填筑在下层;③路堤填筑时,应从最低处起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于1:5时,应按设计要求挖台阶。
④压实机具应先轻后重,碾压速度宜先慢后快。
考点:填石路堤和土石路堤施工技术(1)路床施工前,应先修筑试验路段,确定能达到最大压实干密度的松铺厚度、压实机械型号及组合、压实速度及压实遍数、沉降差等参数。
(2)土石路堤不得倾填,宜选用自重不小于18t的振动压路机分层填筑压实。
(3)填石路堤的填筑方法:竖向填筑法、分层压实法、冲击压实法、强力夯实法。
考点:软土路基地基处理考点:透层施工要求(1)沥青路面的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基层及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或粒料的半刚性基层上必须浇洒透层沥青。
(2)透层沥青宜采用慢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也可采用经稀释的中、慢凝液体石油沥青、煤沥青,稠度宜通过透入深度及试洒确定,一般要求透入深度0.5~1cm。
(3)应采用沥青洒布车,在铺筑沥青层前1~2天,一次均匀洒布透层考点:黏层施工要求(1)宜采用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也可采用快、中凝液体石油沥青,规格和用量应符合规定要求,所使用的基层基质沥青等级宜与主层沥青混合料相同。
(2)应采用沥青洒布车均匀洒布,喷洒的黏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黏层宜在当天洒布完成。
考点:封层施工要求(1)按施工类型来分,可采用拌和法或层铺法的单层式表面处置,也可以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2)封层可分为上封层和下封层。
上封层可根据情况选择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微表处、改性沥青集料封层、薄层磨耗层或其他适宜的材料;下封层宜采用层铺法表面处置或稀浆封层法施工,可采用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作结合料。
下封层的厚度不宜小于6mm。
考点: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施工技术施工步骤施工要点配合比设计①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②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③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合①设置间歇式具有密封性能及除尘设备,并有检测拌和温度装置的沥青混凝土拌和站;②混合料的出厂温度控制在140~165oC,混合料运至施工现场的温度控制在120~150oC运输应采用较大吨位的自卸汽车,一般不小于15t摊铺①选用1〜2台具有自动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装置、可加热的振动熨平板,并且运行良好的高密度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进行摊铺;②底、中、面层采用走线法施工,表面层采用平衡梁法施工;③采用双机或三机梯进式施工时,相邻两机的间距控制在10~20m;④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地方,在监理工程师同意后采取人工摊铺压实①初压:采用双轮双振压路机静压1~2遍,正常施工情况下,温度应不低于110oC并紧跟摊铺机进行;②复压:采用胶轮压路机和双轮双振压路机振压等综合碾压4~6遍,碾压温度多控制在80〜100oC;③终压:采用双轮双振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温度应不低于65oC。
边角部分压路机碾压不到的位置,使用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
接缝处理梯队作业采用热接缝;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热接缝时,采用人工顺直刨缝或切缝开放交通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表面温度低于50oC后方可开放交通考点:隧道施工方法隧道种类施工方法山岭隧道传统矿山法、新奥法、掘进机法浅埋及软土隧道明挖法、地下连续墙法、盖挖法、浅埋暗挖法、盾构法水底隧道处理身后软土地基荷载较大、变形要求较严格的高路堤段、沉管法、盾构法新奥法施工可划分为:开挖、喷锚(初期支护)、模筑混凝土(二次衬砌)和装饰四个过程矿山法施工进度慢、建设周期长、机械化程度低、耗用劳力多,难以适应现代公路建设工期的需要明挖法公路隧道施工中,明洞和棚洞都是采用明挖法施工掘进机法装置有破碎岩石的刀具,采用机械破碎岩石的施工方法开挖隧道,并将破碎的石渣传送出机外的一种开挖与出渣联合作业的掘进机械,能连续掘进考点:隧道洞口与明洞施工(1)明洞施工一般采用先墙后拱法。
当边坡松软易坍塌及明洞与暗洞衔接时,施工宜采用先拱后墙法;(2)明洞应设置防水层,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拱圈背部以砂浆涂抹平整。
设置防水层时应在拱背涂上一层热沥青后,立即从下向上敷设卷材防水层;(3)明洞段顶部回填土方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不得大于0.5m;回填至拱顶后应分层满铺填筑,顶层回填材料宜采用黏土以利于隔水。
考点:洞身超前支护施工考点:洞身初期支护选用的形式考点:洞身初期支护施工内容考点:洞身二次衬砌施工内容(1)二次衬砌采用模筑混凝土,应在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2)二次衬砌施作应在铺设完成防水层之后进行,施工顺序目前多采用由下到上、先墙后拱的顺序连续浇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