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张骞出使西域
课堂导入(汗血宝马)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你们都知道有哪些有名的马?比如:三国演义里吕布的赤兔马、刘备的的卢马,那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种马:“身体健壮、日行千里、出汗如流鲜血”这就是汗血宝马。
汗血宝马流出的汗水真的是鲜血吗?有谁知道?其实是因为这种马的皮肤较薄,奔跑起来能看见它的血管,同时,这种马流出的汗水映在红色的皮毛上,看起来就好像流血一样,所以人们称它为汗血宝马。
在中国,汗血宝马首先出现在西汉,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大宛国(今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发现的,后来传入到中原地区。
那么西域和大宛是在何处,张骞通西域又是怎样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张骞通西域。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67页
学习新课
1:神秘的西域
在汉朝,西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西域指的是: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和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
玉门关和阳关分别在今天的甘肃敦煌西北和西南。
想一想,在你们所学的诗句中,有没有提到过这两个地方?如,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近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葱岭,也就是今天的帕米尔高原,有人认为:葱岭就是中国神话
故事中的不周山,你们知道不周山吗?传说不周山是人界到达天界的唯一途径。
广义的西域是指葱岭以东包括今天的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辽阔地区。
在本堂课,我们讲的主要是狭义的西域。
西域地区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人类活动,分布着众多的民族。
请同学们阅读67到68页的小字内容,了解下西域各族人民是如何生产和生活的。
(请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西域人民有的在水草丰盛的草原上放牧,有的在肥美的绿洲上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瓜果蔬菜,如葡萄、石榴、核桃、胡萝卜等。
此外,那里的人民还能歌善舞,有许多的乐器。
因为,西域与西汉的中原地区相距遥远,并且交往很少,所以西汉人民的心目中,那是遥远而又神秘的地方。
直到张骞通西域后,才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2:张骞出使西域
请同学们阅读68到70页张骞出使西域,3分钟后老师请同学来完成一个表格。
这就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大致情况,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的
学习。
西汉前期,匈奴人控制了西域,并对西域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掠夺。
同时,匈奴骑兵还不断南下侵犯西汉边境,威胁长安的安全,到了汉武帝时,西汉决定对匈奴用兵,但是,匈奴是十分强大的,所以汉武帝想寻找一位帮手,而当时西域与西汉可以说是一对难兄难弟,汉武帝就想借用西域大月氏的力量,从东西两个方向来夹击匈奴。
说到这里,我们思考下汉武帝为什么会选择大月氏呢?
因为汉武帝听说西域有个叫大月氏的国家与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大月氏原住在祁连山一带,力量相当强大,但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却惨遭失败,匈奴人把大月氏王杀死,并把他的头盖骨用来装酒。
大月氏人民在新女王的带领下被迫向西迁移,并发誓要寻找报仇血恨。
敌人的敌人那就是我们的朋友,汉武帝认为大月氏是可以联合的力量。
但问题是大月氏现在去了何处?朝廷上下是无人知晓。
于是汉武帝就发布诏书,想招募一位能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的人。
而这个诏书就相关于我们今天的公司招聘广告。
我们一起来看大汉公司的这则招聘广告,工作内容是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公司(相当于是西汉到西域公费旅游),招聘要求有三条:第一条是要对公司绝对忠诚,第二条是不怕死、不要命,第三条是身体好,能吃苦。
工作待遇:事成之后,吃香的、喝辣的(荣华富贵、加官进爵)。
发布人:董事长、刘彻。
我们来分析下这三条标准:首先是要对公司绝对忠诚,因为国家派出的使者,它所代表的已经不是他个人,而是整个国家,如果使者叛变或投降,不仅完成不了任务,
还会给自己的国家带来耻辱。
第二条不怕死、不要命,从长安去西域,要经过匈奴人所控制的区域,稍有不慎就会被匈奴抓住,然后小命不保。
第三条:是身体好,能吃苦。
长安到西域路途遥远,那时不像我们今天去新疆可以坐火车、飞机等,那是去西域的交通工具是骆驼,同学们,你们相像下,要骑着骆驼走几千上万里,你让个老头或者是一个不能吃苦的人去行吗?
时势造就英雄,当汉武帝的诏书一公布,马上就有人站了出来。
而我们本堂课的主角即将登场。
张骞,汉中郡(今陕西省、城固县)人,当他看到汉武帝的诏书后,毅然放弃稳定的工作、安定的生活(因为当时他在朝廷担任郎官)选择为国出使西域,建立奇功。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同行的人有担任向导的匈奴族人甘父和一百多位勇士。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开始。
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都知道唐僧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同样的,张骞也经历了许多磨难才建立了不朽之功,名垂青史。
(看地图)公元前138年,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
然而,刚出陇西,就被匈奴人给捉住了,我们来看这则材料:(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而不失。
)有没有人主动起来翻译下这句话。
匈奴人扣押了张骞十多年,期间匈奴人不断的对他进行威逼利诱,企图使张骞投降,甚至还对他实行美人计,给他择配妻室,并且有了儿子,但张骞仍牢记自己的使命,忠于自己的国家。
后来,张骞终于找
到机会逃了出来,继续西行,在大宛的帮助下,翻过了葱岭,终于找到了大月氏,然而,由于生活安定,大月氏已经不愿再和远在东方的匈奴作战,张骞无法说服他们,只得失望而归。
在归途中,张骞为了躲避匈奴,选择向南绕行,很不幸的是,还是被匈奴抓住了,扣押了一年多后张骞趁匈奴内乱逃了出来。
长达12年,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长安。
张骞回到了长安后,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的情况,反映了西域各国希望同汉王朝往来的愿望。
后来张骞跟随卫青北击匈奴,因熟悉地形,立了功,被封为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西汉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匈奴被迫向西北迁移,对西汉的威胁基本解除,也为西域门路的通畅创造了条件。
为了进一步发展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孤立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乌孙国,进攻匈奴。
乌孙原来生活在祁连山、敦煌之间,与大月氏为邻,后来被大月氏打败,西迁至伊列水(伊犁河)流域,乌孙与匈奴也时常发生战争。
与第一次出使西域相比,张骞的第二次出使是相当的风光和顺利,因为这次,张骞以中郎将的身份,率领300多人的使团、带着1万多头牛和丰厚的礼物浩浩荡荡的向乌孙进发,因为此时,西域大部分地区已经被西汉所控制,所以张骞很快就来到了乌孙,但是上次出使的悲惨又在这里重演,当时乌孙由于国内动乱,无法与汉朝合作。
同学想,我们这么多人,带着如此丰厚的礼物来到西域,总不能什么事都没办成就回去,而且回去也交不了差。
于是,张骞就让随行的人带着
礼物分头访问西域各国,广泛进行联络,受到各国的接待。
其中,安息国的接待最为热烈,安息国王多次邀请张骞去他们国家,但我们知道,一般老大都是不轻易出场的,于是张骞派了个副使去访问安息,安息国王很高兴啊!他派将军率领2万多骑兵到边境上迎接汉使。
张骞顺利回国时,乌孙国派出几十名使者跟随来到长安,向西汉政府表达敬意。
后来安息国也派出使团来到长安,赠送给西汉许多奇珍异宝,还带来魔术团表演。
魔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传入中原的。
虽然两次出使西域张骞都没能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但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有哪些呢?同学们思考下?
在汉代以前,内地与西域之间的往来非常少,可在张骞出使西域后呢?双方交往十分频繁,在彼此的交流过程中,西域的葡萄、核桃、胡萝卜、石榴等物品传入了内地,而内地精美的丝绸、铁器也传到了西域。
(展示西域与内地经济交流示意图。
)因此,张骞通西域: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汉代以前,由内地到西域的道路是非常难走的。
张骞出使西域后,这种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
后来,在中原与西域之间产生了一条著名的商路。
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丝绸之路(关于丝绸之路、我们在下一节课将进行学习)。
所以,张骞通西域的第二个意义就在于: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而张骞的第三个意义,就是我们接下来所学习的内容。
3:西域都护的设置。
自张骞通西域后,内地与西域往来人员增多,交流十分频繁,西域各族与汉王朝渐渐融为一体,于是在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来管理西域的政治、军事和保护商旅往来,这就标志着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在这里,特别注意的是:西域都护的设置还标志着新疆地区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张骞的精神品质
值得肯定的是,西域都护的设置也与张骞通西域密不可分。
对于张骞,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是这样评价的。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
”无疑,张骞的品格是高尚的,同学们认为张骞有哪些高尚品格?
性格坚强宽容守信意志坚定忠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