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师附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分班考试

南师附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分班考试

乙甲 x 1t 1 x/m O t/sB A 南师附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分班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

1~7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8~12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每当上课铃声响起,南师附中的同学们就能听到亲切温馨的广播声“上课时间到了,请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准备上课。

”其实此处的“时间”准确地说应该是时刻B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里的“二万五千里”是指位移大小C .毛泽东主席有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遥天巡看一千河”,此处八万里的路程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D .传统寓言故事“龟兔赛跑”中,虽然兔子睡了一觉导致乌龟先到终点,但是兔子的平均速度仍然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完全失重的物体重力为零B .速度变化率越大的物体加速度也一定越大C .形状规则的实心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上D .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但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3.如图所示,一轻绳吊着一重物悬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物对轻绳的拉力就是重物的重力B .轻绳对天花板的拉力是因为天花板发生了形变要恢复原状C .轻绳对重物的拉力与重物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 .重物对轻绳的拉力与重物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4.如图所示,A 、B 两均匀直杆上端分别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下端搁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悬挂A 杆的绳倾斜,悬挂B 杆的绳恰好竖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地面对A 的作用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B .A 有向左运动的趋势C .地面对B 的支持力可能为零D .地面对B 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5.下列各物理量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 ) A .克 B . 牛 C .伏 D .安 6.一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现在用两种方式使小车向右作加速运动。

第一种方式,对小车加上水平向右大小为10N 的拉力(见图甲);第二种方式,通过光滑定滑轮挂上10N 的重物(见图乙)。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两种方式中小车的加速度相同B .第一种方式小车的加速度小于第二种方式C .第二种方式中小车和重物的加速度相同D .第二种方式中细绳的张力小于10N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x-t 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两物体的初速度都为零C .在0~t 1时间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 .甲、乙两物体相遇时速度相等8.当两个力F 1、F 2夹角α(0°< α <180°)保持不变,在同时增大两个分力时,关于它们的合力F 的大小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 .可能增大B .可能减小C .可能不变D .以上叙述都正确F =10NG =10N 甲 乙9.如图所示,倾角α=30°的斜面顶端有一光滑定滑轮,一根轻绳跨过定滑轮分别拴住物体A 和B ,与A 相连接的这段轻绳与斜面平行。

已知G A =14N ,G B =5N ,物体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732=,在竖直段轻绳上的某点C 施加一个方向始终水平的外力F ,使物体B 缓慢移动,而物体A 始终保持静止。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轻绳对物体A 的拉力大小为F T ,则此过程中( ) A .F 一直变大 B .F T 一直变大 C .F T 先减小后变大 D .若F 超过12N 时,物体A 将沿斜面向上运动10.在第9题中,物体A 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为F f ,则( ) A .F f 一直变大 B .F f 先减小后变大 C .F f 方向始终不变D .F f 方向先沿斜面向上后沿斜面向下1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在掷标枪时的助跑是为了利用惯性B .运动员在跳远时的助跑是为了增大起跳时的惯性C .战斗机在空战时,甩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提高飞行的灵活性D .踢出去的足球由于受到惯性作用仍然能够在草地上滚动12.如图所示,一水平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一物体相连(未拴接),弹簧原长l 0=20cm ,劲度系数k =100N/m ;物体的质量m =1kg ,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现用外力F 使物体静止在A 点,且AO =10cm ,O 点是弹簧原长位置。

现撤去外力F ,物体运动到B 点静止,g =10m/s 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B .撤去外力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8m/s 2C .物体运动至距A 点8cm 时速度最大D .物体运动至O 点时速度最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12分,第14、15题每题4分,共20分)13.有四个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a 与物体质量m 的关系”的实验。

(1)(多选)某同学想用钩码的总重力表示小车(包括车上的砝码)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时要平衡摩擦力B .实验进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C .钩码的总重力要远小于小车(包括车上的砝码)的总重力D .钩码的总重力要远大于小车(包括车上的砝码)的总重力甲B A FCα 乙A B C D E 单位:cm1.213.045.458.48A O Ba m O a O a1 O m 1 O a 1 m A B CD m 1(2)某小组用接在50Hz 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加速度时,得到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A 、B 、C 、D 、E 为5个相邻的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打印点没有画出,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2,打下D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 。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多选)为了验证“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的猜想,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图乙是四个小组描绘出的不同图象,其中能够准确验证上述猜想的图象有( )14.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

一个质量为m 的人(称为“底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0.1m 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0.5m 的人以加速度0.1g (g 为重力加速度)加速下滑时,底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

15.如图所示,AO 、BO 、CO 、AD 是竖直面内四根固定的光滑细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依次是60°、45°、30°和90°,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可视为质点,图中未画出),四个滑环分别从各细杆顶端无初速释放(运动过程中各环互不影响),用t 1、t 2、t 3、t 4分别表示细杆AO 、BO 、CO 、AD 上的滑环到达底端所用的时间,则t 1、t 2、t 3、t 4的大小关系是 。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6.(10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均为m 、半径均为r 的均匀光滑小球放置在底面直径为3r 的圆柱形容器内,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

求甲球受到容器壁的压力大小和乙球对容器底面的压力大小。

BB AC DO30°45° 60°rr 3r 甲 乙1 v/(m ·s -1) O t/s234 2 4 6 A B αF 17.(10分)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恰好能一起沿光滑水平面运动,A 与B 接触面光滑,且与水平面夹角α=53°,A 、B 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38。

求两物块从静止开始运动x =0.9m 的位移时的速度多大。

(g =10m/s 2)18.(10分)在水平地面上有质量为3kg 的物体,物体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3s 后拉力大小不变,方向改为与原来相反,该物体的速度图象如下图所示。

求水平拉力F 和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各为多大。

19.(12分)如图所示,在倾角α=37°的斜面上有相距x =10m 的A 、B 两个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5。

B 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的同时A 物体正沿斜面向上运动,速度v 0=10m/s ,g =10m/s 2。

求:(1)A 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与B 物体之间的距离Δx ;(2)B 物体从开始释放起经过多少时间与A 物体相遇。

αBA v 0高一 班 姓名: 考号:南师附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分班考试物理试题答题卷一、选择题(4分×12=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二、填空题(第13题12分,第14、15题每题4分,共20分)13. (1) (2) 、 (3) 14. 15.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座位号16. 17.r r3r 甲乙 A B α F)(1 5m =1m ×210=2=101分t v x A )1( s 1=s 1010==∴101分a v t )(1 21=2222分t a x A )(1 21+=2222分t a t v x B B B )(1 2m /s =m /s 1×2==1分t a v B B 22-=A B x x x ∆) (1 s 2=s 24==∴2分B v x t ∆3s s 2s 121=+=+=∴t t t )(1 1m =m 1×2×21=21=2211分t a x B B )(1 4m =m )1-5-10(=--=∴11分B A x x x x ∆参考答案二、填空题(20分)13.(1) AC (2)0.60 、 0.27 (3)BC 14. 1.5mg 15.t 1=t 3>t 2>t 4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解:对甲球:mg F N1=tan α (2分)°30=⇒21=22-3=sin ααr r r (2分) mg F 33=∴1N (2分) 对甲、乙两球系统:F N2=2mg (2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乙球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等于2mg 。

(2分) 17.解:对于A 物体:F -F N sin α=ma (2分) F N cos α=mg (2分)对于A 、B 整体:F =(m +m 38)a (2分)解之得:a =0.5g =5m/s 2 (2分)s /m 3=s /m 9.0×5×2=2=∴ax v(2分)18.解:由v -t 图象可知,在0~3s 内,a 1=22112m/s =m/s 0-30-6=t v ∆∆ (2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μmg =ma 1 (2分) 在3~4s 内,a 2=2222-6m/s =m/s 3-46-0=t v ∆∆ (2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μmg =ma 2 (2分) 解得:F =12N ,μ=0.2 (2分) 19.解:(1)A 向上运动时:m A g sin α+μm A g cos α=m A a 1 ∴ a 1 =g (sin α+μcos α)=10m/s 2(1分)m B g sin α-μm B g cosα=m B a B ∴ a B =g (sin α-μcos α)=2m/s 2 (1分)(2)A 物体向下运动时:m A g sin α-μm A g cos α=m A a 2 ∴ a 2 =g (sin α-μcos α)=2m/s 2 (1分)(1分)FF。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