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杂交实验一
3
:2
:
:
1
1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分析图解 P
DD × dd
D Dd
高
配子 F1
d
F1 配子 F2
Dd D d
×
Dd D d
DD
高 高
Dd
高
Dd
矮
dd
3 : 1
F1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F2性
高茎∶矮茎 =3∶1 ,遗传因子组 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条件下保持纯种 2、豌豆的花比较大,易于操作人工杂交。 3、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4、豌豆具有多个稳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
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
人工杂交:
1、去雄 2、套袋 3、授粉
4、套袋
人工异花授粉示意图
一、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
矮
高
DD 第一组
第二组
Dd
dd
基因组合 比
性状比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组 第 n组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 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 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 后代。
DD∶Dd∶dd =1∶2∶1 。 成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
♂
抓取一次情况之一
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1、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玻璃弹子充分混合。
2 、请一位组员闭上眼睛或蒙住眼睛,分别从甲桶和 乙桶内取出一枚弹子,这表示让雌配子和雄配子随 机结合成合子,并记录下这两枚弹子的字母组合。 3 取出的弹子放回原来的小桶,并重复上述操作50次, 统计弹子组合分别为DD、Dd、dd的数量
遗传因子 (1)生物性状由_____________ 基因 )控制的。 (现称_________
高茎矮茎P Nhomakorabea配 子dd DD _____________
______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基
成对 因)__________ 存在。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 基因 彼此______ 分离 , 时,成对的________
亚里士多德:认为雄性提供“蓝图”,母体提供物
质。(物质--唯物)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 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 性状。
孟德尔:遗传学奠基人
奥地利人, 修道士, 主要工作:
1856-1864经过8年的杂交试验,
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
的论文。 主要工作成就:发现两大遗传规律
D
(受精)
______
d
F1
______
Dd
高茎
不同的配子 。 分别进入___________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的 ____________
配子类型及比例:? D:d=1:1
高茎
高茎
F1 配子
Dd ♀
×
Dd
♂
d
D
d
D
F2
DD
Dd
高茎
Dd 高茎
dd 矮茎
高茎
基因组合比: 1 性状分离比:
七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
性 状 F2 显 圆粒 高茎 黄色 灰色 饱满 的 表 现 型 性 隐 性 显性:隐性 5474 皱粒 1850 2.96:1 787 277 矮茎 2.84:1 6022 绿色 2001 3.01:1 705 224 白色 3.15:1 882 不饱满 299 2.95:1 黄色 顶生 152 207 2.82:1 3.14:1
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Mendel,1822-1884)
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
豌
豆
豌豆花
豌豆荚
自花传粉(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
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自 花 传 粉
闭 花 传 粉
异 花 传 粉
为什么用豌豆做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1、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且是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
高
×
矮
高
高
正交
反交
杂交实验和常用符号
P F1
高
×
矮
P
:亲本 :母本 :父本
高
×
♀ ♂
×
×
:杂交
:自交
F2
高
矮
F1 F2
:子一代
:子二代
787
277
3
: 1
讨论:
1、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
2、为什么子二代矮茎性状又出现了呢?
3、什么是显性性状,什么是隐性性状?
4、什么是性状分离?
5、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种子的形状 茎的高度 子叶的颜色 种皮的颜色 豆荚的形状
豆荚的颜色 绿色 428 (未成熟) 花的位置 腋生 651
二、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显性性状:由显性因子(基因)控制(用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因子(基因)控制(用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纯种高茎豌豆:DD 纯种矮茎豌豆:dd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课时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遗传: 亲代与子代之间能保持性状的稳定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下崽打地洞” “牛生小犊,山羊生羔,人生娃儿”
问题探讨:
那么,生物的遗传是什么在起作用?
柏拉图:认为子女更象父方还是更象母方,取决于受 孕时哪方的感情更投入,更浓烈些。(精神—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