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锅炉水压试验方案修改新

锅炉水压试验方案修改新

目录1.工程概况 (3)2.编制依据 (9)3.水压试验人员职能 (9)4. 水压试验所需的机械、工器具及要求 (10)5.水压试验的范围 (11)6.风压试验压力 (11)7.水压试验数据 (12)8.水压试验应具备的条件 (13)9.水压试验设备 (15)10.压力试验步骤 (16)11.水压试验的有关计算 (17)12.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8)13.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 (20)14.文明施工: (20)15.水压试验用表格 (20)1.工程概况西乌金山热电厂一期工程2×150MW是由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炉室为膜式水冷壁悬吊结构,炉膛内有水冷屏、过热屏与再热屏,炉膛出口有旋风分离器,尾部竖井依次布置高、低温过热器,低温再热器,省煤器和卧式空气预热器。

锅炉型号UG-520/13.7-M西乌金山热电厂一期工程1#锅炉钢结构安装自2010年10月20日开始吊装,至2011年7月20日基本结束。

受热面自2011年4月10日组合开始,至2011年7月20结束,共计完成水压承压焊口约16411道。

1.1锅炉容量及参数炉膛宽度(两侧水冷壁中心线距离) 18210mm炉膛深度(前后水冷壁中心线距离) 7410mm尾部对流烟道宽度(两侧包墙中心线距离) 12200mm尾部对流烟道深度(前后包墙中心线距离) 6400mm尾部对流烟道宽度(空气预热器烟道宽度) 12200mm尾部对流烟道深度(空气预热器烟道深度) 6440mm锅筒中心线标高 51600mm省煤器进口集箱标高 24040mm过热器出口集箱标高 47020mm再热器进口集箱标高 32300mm再热器出口集箱标高 52300mm锅炉运转层标高 10000mm锅炉最高点标高(顶板上标高) 59000mm 锅炉宽度(两侧外支柱中心线距离) 34000mm 锅炉深度(BE柱至BH柱中心线距离) 36800mm1.3受热面系统1.3.1水冷系统1.3.1.1水冷壁。

炉膛水冷壁断面呈长方形,深度×宽度=18210×7410mm。

炉膛各面墙全部采用膜式水冷壁,由光管和扁钢焊制而成;底部为水冷布风板和水冷风室。

燃烧室四周及顶部的管子节距均为80mm。

水冷壁采用60×6.5管子,管子材料为20G。

下部前后水冷壁向炉内倾斜与垂直方向成14°角。

布风板的截面积小于上部燃烧室的截面积,使布风板上部具有合理的流化速度。

1.3.1.2下水管。

下降管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由锅筒下部引出四根下降管,通过4根φ457×40mm集中下水管,向下引至分配箱,再通过46根φ159×16mm分散下水管向前墙、后墙以及两侧墙水冷壁下集箱供水,其余2根φ219×20mm下水管与水冷屏下集箱相连接,单独向水冷屏供水。

1.3.2过热系统过热器系统由包墙过热器、Ⅰ、Ⅱ、Ⅲ级过热器组成,在Ⅰ级过热器与Ⅱ级过热器之间、Ⅱ级过热器与Ⅲ级过热器之间管道上,分别布置有一、二级喷水减温器。

1.3.2.1过热蒸汽流程饱和蒸汽自锅筒顶部由12根φ133×13mm的连接管分别引入两侧包墙上集箱(φ273×42mm),每侧6根,然后经128根(每侧64根)侧包墙管下行至侧包墙下集箱(φ273×42mm),再分别引入前后包墙下集箱(φ273×42mm),蒸汽由前后包墙下集箱沿122根包墙管引入前包墙管上集箱(φ273×42mm),再通过15根立管(6根为φ159×14mm,9根φ42×5mm),将蒸汽送入尾部烟道的顶棚后包墙上集箱(φ273×42mm),同时蒸汽由后包墙下集箱沿122根包墙管送入后包墙上集箱,蒸汽由此集箱两端引出经两根φ273×28mm 连接管向下流入位于后包墙下部的Ⅰ级过热器入口集箱(φ325×40mm)。

蒸汽流经Ⅰ级过热器逆流而上,进入Ⅰ级过热器出口集箱(φ325×35mm),再自集箱两端引出,经2根φ325×26mm连接管引向炉前,途经Ⅰ级喷水减温器(φ325×35mm),经减温后的蒸汽由分配集箱(φ325×35mm)进入5根(φ219×25mm)的Ⅱ级过热器管屏入口集箱,流入5片屏式Ⅱ级过热器向上进入此5片屏的中间集箱(φ219×25mm),然后,每根集箱上引出两根连接管(φ159×16mm)分别交叉引入其余5个中间集箱(φ219×25mm),过热蒸汽下行至Ⅱ级过热器出口集箱(φ219×25mm),进入Ⅱ级过热器汇集集箱(φ325×35mm),蒸汽从集箱两侧引出,经φ325×31mm连接管向后流经串联其上的Ⅱ级喷水减温器(φ325×35mm),进入位于尾部烟道后部的Ⅲ级过热器入口集箱(φ325×40mm),沿Ⅲ级过热器受热面逆流而上,流至Ⅲ级过热器出口集箱(φ325×50mm),达到540℃的过热蒸汽最后经混合集箱(φ325×40mm)从两端引出。

1.3.2.2顶棚及包墙过热器为了简化炉墙结构和形式尾部对流烟道,本锅炉布置了顶棚及包墙过热器,它是由φ42×5mm管子与δ=6mm 扁钢焊制成膜式壁,管子节距为100mm,管子材料20G,膜式壁间扁钢材料为Q235-A。

1.3.2.3 I级过热器(低温过热器)Ⅰ级过热器位于尾部烟道中,水平布置,共有1个管组,蛇形管的横向排数为121排,横向节距为100mm,每排管子由3根管子绕成,管子直径φ38×5mm,根据管子壁温,冷段采用20G材料,热段采用15CrMoG 材料。

1.3.2.4Ⅱ级过热器(屏式过热器)Ⅱ级过热器位于燃烧室中上部,由10片屏式过热器组成,与前水冷壁垂直布置,下部穿前墙处为屏的蒸汽入口和出口端,有密封盒将管屏与水冷壁焊在一起。

由于Ⅱ级过热器与前水冷壁壁温不同,导致二者膨胀量不同,为此,在屏的上部穿墙密封盒处,装有膨胀节,以补偿膨胀差。

每片屏有管子31根,管子直径φ51×7mm,材料12Cr1MoVG,节距为70mm,管屏为膜式壁,鳍片厚度为6mm,材料为12Cr1MoV。

管屏下部敷有耐火防磨材料及喷涂,以防磨损。

1.3.2.5Ⅲ级过热器(高温过热器)Ⅲ级过热器位于尾部烟道上部,水平布置,由1个管组组成,蛇形管的横向排数为121排,节距100mm,每排管子由3根管子绕成,管子直径φ38×6mm,根据管子壁温,冷段采用12Cr1MoVG材料,热段采用SA213-T91材料。

1.3.3再热系统再热器系统由冷段再热器和热段再热器组成,在冷段再热器与热段再热器之间布置有喷水减温器,在冷段再热器入口布置有事故喷水减温器。

1.3.3.1再热蒸汽流程来自汽轮机高压缸的蒸汽由两端进入再热器入口集箱(φ426×20mm),引入位于尾部对流烟道的冷段再热器蛇形管,蒸汽逆流而上进入冷段再热器出口集箱(φ426×20mm),再自集箱两端引出,经两根φ457×24mm的连接管引向炉前,途经喷水减温器(φ457×24mm),经减温后的蒸汽由分配集箱(φ457×24mm)进入7根(φ245×10mm)的热段再热器管屏入口集箱,流入7片屏式再热器向上进入热段再热器出口集箱(φ508×26mm)达到540℃的再热蒸汽最后两端引出,进入汽轮机中压缸。

1.3.3.2冷段再热器冷段再热器位于尾部烟道中,水平布置,共有3个管组,蛇形管的横向排数为121排,横向节距为100mm,每排管子由4根管子绕成,管子直径φ51×4mm,采用15CrMoG/20G材料。

1.3.3.3热段再热器热段再热器位于燃烧室中上部,由7片屏式再热器组成,与前水冷壁垂直布置,下部穿前墙处为屏的蒸汽入口端,有密封盒将管屏与水冷壁焊在一起。

由于热段再热器与前水冷壁壁温不同,导致二者膨胀量不同,为此,在屏的上部穿墙密封盒处,装有膨胀节,以补偿胀差。

每片屏有管子28根,管子直径φ57×5mm,位于炉内的材料为SA213-T91,位于炉外的材料为12Cr1MoVG,节距为75mm,管屏为膜式壁,鳍片厚度为5mm,位于炉内的材料为1Cr18Ni9Ti,位于炉外的材料为12Cr1MoV。

管屏下部敷有耐火防磨材料,以防磨损。

1.3.4省煤器系统省煤器布置在尾部对流烟道内,呈逆流、水平、错列布置,为检修方便,省煤器的蛇形管分成2个管组。

省煤器蛇形管由φ42×6mm,材料20G管子组成,蛇形管为双管圈,横向节距为93mm,共142排。

省煤器的给水由入口集箱(φ325×40mm)一端引入,经省煤器受热面逆流而上,进入二根φ273×32mm省煤器中间集箱,然后通过二排共122根吊挂管引至省煤器上集箱(φ273×32mm),再从省煤器出口集箱通过12根φ108×10mm连接管引至锅筒。

省煤器吊挂管直径在省煤器和冷段再热器处为φ42×8mm,在Ⅰ级过热器及以上部位为φ51×8mm,材料为20G。

省煤器蛇形管用撑架吊在省煤器中间集箱上,然后通过吊挂管和炉顶吊挂装置吊在顶板上。

1.4锅炉主要汽水流程1.4.1一次汽系统给水经锅炉给水管道进入省煤器入口集箱经省煤器蛇形管排,进入省煤器2个中间集箱后,经省煤器吊挂管汇入省煤器出口集箱,通过顶部连接管道汇入汽包。

进入汽包的饱和水经4根集中降水管及炉底分散降水管将水均匀的分散到4根水冷壁下集箱,水经水冷壁导入3根水冷壁上集箱,通过炉顶连接管道汇入汽包,进入汽包分两路循环,一路是水经集中降水、分散降水、水冷壁下集箱、水冷壁、水冷壁上集箱、连接管道、汽包作再一次的循环。

另一路是汽经顶部连接管导入左右包墙上集箱,经左右包墙逆行至左右包墙下集箱,通过环形集箱汇入前后包墙下集箱,经前后包墙顺行至前后包墙上集箱,通过前包墙上集箱两端的过热器连接管导入低温过热器入口集箱,经低温过热器汇入低温过热器出口集箱,经过热器连接导入屏式过热器入口集箱经屏式过热器汇入屏式过热器出口集箱,通过过热器连接管导入高温过热器入口集箱,经高温过热器汇入高温过热器出口集箱,导入过热器集汽集箱,通过主蒸汽管道去汽轮机高压缸作功。

1.4.2二次汽系统作功后的乏汽通过再热冷段汇入低温再热器入口集箱,经低温再热器导入低温再热器出口集箱,通过再热器连接管,汇入屏式再热器入口集箱,经屏式再热器汇入屏式再热器出口集箱,通过再热热段去汽轮机中低压缸作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