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的产业创新模式研究

企业的产业创新模式研究


3 3
对本企业 的长期发展 不利。 第三种模式 :联手—— 合作 型创新 。是指 企业 间或企业 、 科研机构 、高等 院校之 间的联合创新 行为 。它是联合 企业 内
但其 中的核心技术 或主导技 术必须 是 由企业 依靠 自身力量 独 立研究开发而获得 的 ,这是 “ 原发” 的含义所 在 。( )率 先 2 进行技术与市场开发 。率先性 是 自主创 新所追 求的 目 ,生 标 成——原发型创新 的技术成果具有 独 占性 ,从 而 占据 了市 场 上 的主动和先机。( )知识和能力支 持的 内在性。知识 和能 3 力 的支持是创新成功 的内在基础 和必要条 件。生成——原 发 型的创新模式 ,主要用于全新创新或重大 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 它需要有很大的资源投入 ,较大 的研究与 发展资 金和研究 与 发展力量投 入。运用 这种模 式 ,必须 有较 雄厚 的技 术 力量 , 特别是研究与发展的力量 ,并 有较多 的技术 积累。企业 在竞 争 中取得领先地位时 ,必须采 取这种模 式。其基 本形态 是首 先研究 ,然后 通过试 验发 展 ,接 着生 产工 程 ,再试 制 试销 , 然后批量生产 ,最后销售及售后 服务 。 第 二种模式 :消化—— 吸收型创新 , 又可称为模仿创新 。 是指企业通过学习 、 模仿率 先创新者 的方法 ,在消化 中吸取 , 在继承 、模仿 、消化吸取 中升华 、飞跃 ,引进 、购 买率 先创 新者 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 ,或 以其为基 础进行 改进再创新 的做法 。该过程的切入点 可以是技术选 择 ,也可 以是市场 产 品。纵观世界各国 ,当今市场领袖 大多并 非是原 来的率 先创 新者 ,而更多的恰 恰是消化—— 吸收创新者 , 日 本松下公 司、 三洋 电机等都是依靠 消化—— 吸收创新 取得 了巨大成 功。其
维普资讯
徐建 中等 : 企业 的产业创新模 式研究
产业创新 所需 资源 ( 人力 、资金 、技术 等 ) 由企 业投入 ,企 业对创新独 自进行管理 、运作 。 该模式具有三个 特点 :( ) 内生的技术 突破 。生成—— 1 原发型创新不是在研究 开发上对 每一个技术环节都 面面俱 到 ,
企业技 f 市 场信 f f f财力
术 识 I息 管 I~
产 品 禹 内 市 场
产 品 匿 际 市场
资 f技 I 源 能f I 力l l } 理
企业产业创新就是指企 业突破 已结构 化的产业 约束 ,运 用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 、市场创 新或组合 创新 等来改 变现有 产业结构或创造全新行业 的过程 ;是几 个大型 企业 主动联手 开展研发活动或单个技术领先企 业通过技 术扩 散进而 实现产 业 内的共同创新。产业创新 是技术创 新 、产 品创新 、市场创 新等的系统集成 ,是企业创新 的最 高层次 和归属。
统的运行效率和水平 ;企 业产业创 新系统 的最终 目标 是通过
收稿 日期 :2 0 0 0 6— 5—1 6.修 回 日期 :20 0 2 06— 6— 8
企业在产业 中的竞争力
图 1 企 业 的产 业 创 新 系 统 模 型
4 企 业产 业创新 模式
关 于产业创新 的模式 ,长期 以来 是 以引发创新 活动的诱 因为标准 ,将其分为技 术推动 模式 和需 求拉动模 式 ,后来学 术上又 出现 了双拉推 动模式 。其 实 ,技术创 新的模式 划分可 以是多种多样的 。在本文 中,产业创新被分为五种模式 : 第一种模式 :生成——原 发型创新 。即企业 在深刻 把握 事物发展规律与社会需求 规律 ,有 效探索社 会实践新 领域的 基础上 ,依靠 自己的力量 ,独辟蹊径 ,标新立 异 ,独树 一帜 , 提 出新的观点 、创立新的原理 、独立完成创新 的一系列 工作 ,
2 企 业产 业创新 的 内涵
加里 ・ 哈梅尔 ( 9 8 19 )认为大 企业进 行发展 就是靠 改变 游戏规则 ,即它们或是改 变 了本 行业 的竞 争基础 ,或是创 造 了全 新 的 行 业 ,或 是 改 造 了 现 有 的 行 业 。普 拉 哈 拉 德 (98 19 )也认 为 ,一 个企 业 要 创 造 未 来 ,就 必 须 同 时能 够 “ 改造” 整个 产业 ,以创造 未来 产 业或 改 变 现有 产 业结 构 、 以对 自己有利为 出发点来制定企业战略。
基本形态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
( )完全模仿创新 。这是对市场 上现有 产品 的仿 制 。一 1 项新技术从诞生到完全使市场饱 和是需要 一定 时间的 ,所 以 , 新产品诞生并投放市场后 ,都 还存在一 定的市场 空 间,使得 技术模仿成为可能。尽 管是模仿 , 在本质 上也 带动 了企业 但 的创新活动 。很多企业 发展都 是从模仿 创新 开始的 ,因为 刚 刚起步的企业不可能有很大的经济 实力去 开展大 规模 的技术 研发活动 , 以模仿 成 为它们 廉价 获取 技术 的最 有效 途径 。 所 进行完全模仿创新 的企业需要具备 以下条件 :生产 的灵 活性 , 生产制造系统能够迅速地由原有 产品的生产转 向被模仿 产品 ; 技术人员具备复制产品 的水平和 能力 ;由于 是跟随进 入 ,要 求企业具有较 强 的营销力 量 ,能够 快速 地 把产 品投放 市场 ; 产品生产成本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 势。 ( ) 吸收后再创新 ,又称 二次创新 。这 是对 率先进入 市 2 场的产品进行 再创新 ,也就是在 引进他人技术后 ,经过消化 、 吸收 ,模仿创新过 程 ,超过原来 的技术水 平 。模仿创 新并 非 简单抄袭 ,而是站 在他人肩膀 上 ,投入 一定研发 资源 ,进 行 进一步的完善和开发 ,特别是工艺 和市场化研究开发 。 吸收后再创新 的特点是 :①模 仿跟 随性 ,研究 开发 的针 对性。它同样 需要 投入一定 的研究开发 力量 ,有 针对性 地破 译无法获得的技术 秘密以及对 产品 的功能的 复制和改进 。② 投资的后发性。吸收后创新 的投资 主要 分布在创新 过程 的后 几个阶段上 。因此模仿创新往往具有低投入 、低风险的特点 , 其在产品成本 和性 能上 也具有更 强的市 场竞争力 ,成 功率更
治 和
堡 竺
供 给 I . I

需 求
法 律
环 境
评 价 反 馈 系 统
给为核心 ,以实现企业 产业创新 为 目标 的 网络 体系。根据 产 业创新 系统 的基本 原理 ,结合企 业发展 的具体 实际 ,本文 构 建了企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型 ( 见图 1 。该 模型是根据 国家创 ) 新系统 和技术创新系统 以及创新理论 等相 关原理 ,结合产 业 经 济学 、管理学 、市 场营销 学等 知识 ,借鉴 P r r的钻石模 ot e 型构建 的。它主要反映企业产 业创新 系统 内部 各要 素问 的联 系及相互作用。企业产业创新 系统运行 的动力 机制具 有鲜 明 的市场需求拉动性 ;在企业 产业创新 系统 中 ,整个 系统的核 心是技术系统 ,整个技术 系统 的核 心是研究 与开发 活动 ( 研 发) ,企业的研发 水平决 定着 产业创 新 的能 力 ;政 策系 统 的 调控对产业创新的成功具有深 刻的影 响 ,它保障企业的规范 、 引导各 子系统的发展 方向 ,决定着企业产业创新 系统 的效 率 ; 基础是产业创新环境系统 ,它 是产业创新 过程顺 利完成 的重 要支撑 ;手 段是 产业创 新评价 系统 ,它能 够科学 显示各 子系
国 际 国 内
贸 易 所 需
3 企 业产 业创 新 系统 模型
产业创 新系统是 以企业产 品的市场需 求为 动力 ,以国家 政策为导向 ,以良好 的国 内外环 境为保 障 ,以创 新性技术 供
研 发 的 政 治、 经 济 和 法 律环境
的 经 济 、政 技术可 市 场 可
市场创新等的 系统 集成 ,是企 业创新 的最高层次和归属。本文结合企业创新的 内涵 ,建立 了企业产业创新的模 型 ,并在 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 出了企 业进 行产 业创 新的五种 模式。 关 键 词 :企 业产 业 创 新 ;模 型 ;模 式 中图分类 号 :1 0 F 2 . 7 6: 14 3 4 文献标识码 :A 产 业创新 提高企 业在 该产 业中的竞 争力。 根据企业产业创新 系统我们 可知 ,在 企业产 业创新过 程
高 ,耗 时更短 。
部 和外部 力量进行 的一种技 术创新 活动 。合 作创新 通常 以合 作伙 伴的共 同利 益 为基础 ,以 资源共 享或 优势 互 补为前 提 , 有明确的合作 目标 、合作期 限和 合作规则 。合 作各方 在技术 创新 的全 过程 或某 些 环节共 同投 入 ,共 同参 与 ,共 享成 果 , 共担 风险 ,最 终达 到双赢 。 由于 国际竞争 的 日趋 激烈 ,企业 技术 问题 的复 杂性 、综 合 性和系统 性 日益 突出 ,依靠 单个企 业 的力量越来越 困难 。因此 ,利用外部 力量 的创新 资源 ,实 现优势互 补 、成果 共 享 ,已成 为技 术创 新 日益重 要 的趋势 。 合作创新 有利 于优化创新 资源组合 ,缩短创 新周期 , 摊创 分 新成本 , 分散创新 风险 。合作创 新模 式的局 限性 在 于企 业不 能独 占 新成果 ,获取绝对垄 断优势。 创 第 四种模 式 :集成—— 系统 型创新 。综 合就 是创 新 。根 据实践的需要 ,对 首先创新企业 的创 新思想 和实 际应 用进行 重新 梳理 ,使其 系统化 。前人 在某些 领域的创新 是在 不同时 期 、不同的角度进 行的 。企业 可 以把其 他企业 不同 的创 新加 以综合分 析 ,按照其 内在联系 和逻辑使 之构成一 个新 的有机 的创新 系统。然后 运用 到企业生产 当中 , 就是一种创新 。 第五 种模式 :实验——研究 型创新 。实践是认识 的来 源 , 爱迪 生发 明 电灯 ,莱 特兄弟 发 明飞机 ,瓦特 发 明 了蒸 汽机 , 拉开了工 业革命 的序幕 ,使人类 生产力第 一次得 到 了狂 飙式 的发展 。打字机 、汽车 、人 造纤 维 、拖 拉机 、电车 、合成 药 品 、电话 、无线 电等 的发 明都是不断进行 实验 、探索 的结果 。 人类 历史 上科 学的进步 ,每一次都 宣扬着 实验——研究 型创 新的成 功。所 以企业 可 以设 立专 门的试验研 究 中心 ,对 于设 想大胆地进行实验 ,最 终获得创新 。 以上五种模式拥有各 自的特点 ,他们对企业资金 、技术 、 人力 的投 入要求各 不相 同,各 有其优 缺点。企业 可有针对 性 地选择某 种模式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