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产品需求调查报告

金融产品需求调查报告

金融产品需求调查报告
金融产品需求调查之后怎么样写相关的报告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就是为大家带来的金融产品需求调查报告哦!
金融产品需求调查报告为准确把握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及金融消费者教育领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做好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消费者教育工作,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于20XX年首次针对消费者金融素养情况进行了抽样性的试点调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0XX年至20XX 年,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与世界银行集团合作,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问卷》定稿。

问卷调查从消费者态度、消费者行为、消费者金融知识、消费者金融技能等多角度综合反映了当前我国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情况。

与20XX年7个省份2100个样本相比,本次调查扩大了调查范围,根据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按照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区域分布,在全国范围内选定9个具有代表性的省份进行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每个调查省份完成600个样本,全国有效样本数共计5400个。

本次调查涵盖了金融产品认知与选择、财务规划、储蓄与物价、银行卡管理、反假货币、贷款常识、信用管理、投资理财、保险知识、金融教育和消费者基本情况等十一部分内容。

其中金融产品认知与选择、财务规划和反假货币为
20XX版问卷新增内容,在其他部分中也对20XX版问卷中原有的问题做出了一定的修改、删减和新增。

消费者态度分析。

本次调查与20XX年的调查结果均显示消费者对金融消费者教育的态度较为积极,对消费、储蓄和信用的态度趋于理性。

根据20XX年和20XX年调查数据统计,超过80%的消费者认为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超过75%的消费者对于“今天有钱今天花完,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持“不太同意”或“完全不同意”的观点;超过80%的消费者同意“信用是一辈子的记录,不应过度扩张信用,应谨慎维护”的观点。

将本次调查与20XX年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消费者对风险责任的意识有所提高但仍需加强。

20XX年,%的消费者认为把钱存入当地的一家小银行,如果这家银行由于经营不善倒闭了,政府应该赔偿;20XX年调查结果中,这一比例为%。

由此可见,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权责意识有所增强,但幅度较小,仍有许多消费者不能正视金融投资可能产生的正常市场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消费者风险意识和为自己决策承担责任方面的教育。

消费者行为分析。

本次调查与20XX年调查结果均显示,消费者申请贷款行为较为合理,使用自动取款机时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但家庭支出的规划有所欠缺,对信用卡的使用能力有待提高。

根据20XX年和20XX年调查数据统计,超过
90%的消费者在申请贷款前考虑了自己的偿付能力;超过70%的消费者在使用自动取款机输入密码时,有意识地用手或身体遮挡,防止他人看见;不到50%的消费者一直都有或经常做家庭开支计划;不到60%的消费者采用全额还款方式进行信用卡还款。

20XX版问卷新增问题的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未来支出具有一定的计划性,但对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和对账单的使用能力有待提高。

%的消费者完全可以或也许可以支付一笔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的消费者有或曾有或计划为孩子上学存钱;消费者最主要“依靠自己的存款、资产或生意收入”、“依靠退休金”和“依靠养老保险”保障在老年的开支;%的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的消费者会仔细阅读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对账单并能清晰理解。

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

通过本次调查与20XX年的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水平有所提高但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20XX年,%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好”或“比较好”,20XX年,37%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好”或“比较好”。

与之相对应,20XX年消费者对全部金融知识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为%,较20XX年的%有所提高。

由此可见,近年来开展的金融消费者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仍需要进一步推动
和强化,不断提高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素养。

同时,本次调查与20XX年的调查结果都表明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在城乡间和区域间的不平衡特征较为明显。

分城乡看,城镇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水平要明显高于农村消费者。

分区域看,东部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水平要高于其他地区。

并且,本次调查与20XX年的调查结果也均显示出消费者对各类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消费者投资知识、贷款知识、信用知识和保险知识较为薄弱,而对银行卡知识和储蓄知识的掌握情况则相对较好。

消费者金融技能分析。

本次调查与20XX年的调查结果都表明消费者使用银行卡的能力有待提高。

当询问消费者银行卡被自动取款机吞掉后会如何做时,20XX年与20XX年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0%左右的消费者选择了正确的处理方式。

然而,20XX年与20XX年调查结果均显示消费者对银行卡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好,正确率超过70%。

这说明消费者由于存在固有的行为偏差,并不一定能够基于已掌握的金融知识,做出正确的交易行为。

因此,金融消费者教育应重视金融知识的提高和金融行为的改善,提升消费者的金融技能。

20XX版问卷新增问题的调查显示消费者具有一定的假币识别能力,但处理假币和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等方面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调查显示,消费者最经常使用的辨别XX 版100元纸币真伪的防伪特征是水印、凹印图文和手感线以
及光变油墨面额数字。

当询问消费者误收假币后的处理方式时,%的消费者选择了“交银行或者公安机关”,%的消费者选择了“自行留存”,%的人选择了“撕毁”。

当消费者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的消费者对所需的同类金融产品或服务进行了比较,%的消费者能正确辨别合法与非法的投资渠道和产品服务,%的消费者对该产品或服务的风险和收益有清晰的认识,%的消费者能完全理解或大致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条款中规定的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金融知识需求分析。

20XX年调查显示,消费者最感兴趣的金融知识排名前五位为股票基金投资、住房贷款、债券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和保险产品,20XX年的结果则是银行卡、股票基金投资、住房贷款、银行理财产品和汽车贷款。

由此可见,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消费者个人财富的变化以及金融知识水平的改变,消费者的金融知识需求呈现出一种动态变化的态势,主要集中在与日常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和投资领域,消费者对于新形势下热点金融知识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

同时,本次调查与20XX年的调查结果都表明,城乡、区域、职业、文化程度上的差异会导致消费者对金融知识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趋势上看,随着消费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家庭月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对股票基金投资、债券
投资和保险产品等知识的需求逐步增加,而对银行自助终端设备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使用知识的需求逐步减弱。

消费者金融素养情况调查是一项需长期、定期开展的基础性工作。

通过将本次调查结果与20XX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两年内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需求均发生了变化,一成不变的金融知识普及和教育活动将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很难提高金融消费者教育的有效性。

因此,要长期、定期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情况调查,动态掌握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和需求,研究和分析金融消费者行为特点的变化,从而设计、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金融知识普及与教育活动,提高金融消费者教育的有效性。

金融基础知识和社会热点知识是金融知识普及的侧重点。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消费者对银行卡、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金融基础知识和股票基金投资、《存款保险条例》等当前社会热点金融知识的需求最为明显,且在上述两个方面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水平也最为欠缺。

因此,今后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要以消费者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必要的金融基础知识和社会热点金融知识作为侧重点,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要。

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承担意识有待提高。

通过将本次调查与20XX年的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消费者
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承担意识有所提升但仍有待增强,对自身应承担的正常市场风险认识不足。

因此,今后的金融知识普及与教育活动中,要加强对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承担意识的教育,让消费者明白“自享收益”的同时,要“自担风险”。

要引导消费者进行风险自评,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相关产品的风险特征,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

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域消费者的知识缺陷和行为特点设计差异性的金融知识普及方案。

通过将本次调查与20XX 年的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我国不同年龄、地域、文化程度、经济能力、职业特征的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水平仍参差不齐,且其消费行为特点与所欠缺的金融知识也差异较大。

因此,要逐一研究和分析不同类型消费者的知识缺陷和行为特点,设计针对性强的金融知识普及的内容和重点,使消费者掌握符合其消费需求、消费行为特点和既有知识水平的金融知识。

要将金融知识普及与金融技能提升并重。

通过将本次调查与20XX年的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即便在消费者掌握一定金融知识的情况下,由于金融技能方面的欠缺,仍有可能做出不正确或不恰当的消费行为。

因此,要在普及金融知识的同时,引导、传授消费者正确运用金融知识的技能,提高对金融风险的认知与防范。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两年内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金
融需求均发生了变化,一成不变的金融知识普及和教育活动将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很难提高金融消费者教育的有效性。

同时还发现,消费者对银行卡、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金融基础知识和股票基金投资、《存款保险条例》等当前社会热点金融知识的需求最为明显,且在上述两个方面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水平也最为欠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