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报表制度

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报表制度

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报表制度○E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报表制度(2012年统计年报和2013年定期统计报表)福建省统计局制定2012年11月1 / 90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报表制度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福建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2 / 90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报表制度目录一、总说明 (2)二、报表目录 (3)三、调查表式(一) 基层年报表式纳入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的报表1.法人单位基本情况(101-1表) (6)2.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101-2表) (8)3.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102-1表) (10)4.财务状况(E103表) (11)5.批发和零售业商品购进、销售和库存(E104-1表) (12)6.信息化情况(109表) (13)未纳入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的报表7.批发和零售业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商品购进、销售和库存(E104-3表) (14)8.批发和零售业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情况调查表(E107表) (15)9.批发和零售业连锁经营情况(E120-1) (16)10.批发和零售业连锁门店及配送中心分布情况(E120-2表) (17)11.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情况(E130表) (19)(二) 基层定报表式纳入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的报表1.法人单位基本情况(201-1表) (20)2.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202-1表) (22)3.财务状况(E203表) (23)4.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和库存(E204-1表) (24)5.重要商品购进、销售和库存(E204-2表) (25)6.批发和零售业调查问卷(E210表) (25)未纳入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的报表7.批发和零售业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商品销售和库存(E204-3表) (26)8.重要商品购进、销售和库存(成品油批发单位填报)(E221表) (27)9.重要商品销售和库存(成品油零售单位填报)(E222表) (28)(三) 综合定报表式1.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库存情况(E401表) (29)2.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库存情况(E451表) (2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E404表) (3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E454表) (30)5.重要商品购进、销售和库存(成品油批发单位填报)(E421表) (31)6.重要商品销售和库存(成品油零售单位填报)(E422表) (31)四、附录(一)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表(批发和零售业) (32)(二) 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及实施办法 (37)(三) 批发和零售业统计限额标准 (42)(四) 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批发和零售业) (42)(五) 零售业态分类标准 (43)(六) 商品分类目录 (44)(七) 重要商品购进、销售和库存目录 (45)(八) 商品交易市场类别目录 (46)(九)福建省市、县(区)地址标准代码 (47)(十) 主要指标解释 (48).- 1 - / 90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报表制度一、总说明(一)为了解批发和零售业的基本情况及经营状况,观察、反映商品流通、市场运行、商品消费情况以及流通领域现代化进程,为各级政府制定经济政策、进行经济管理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定本统计报表制度。

(二)本制度是福建统计制度,是福建省统计局对各设区市统计局的综合要求。

各地区和各部门应按照本制度规定的统计范围、统计口径、计算方法,认真组织实施,按时报送。

(三)本制度按报表报告期分为年度报表和定期报表。

基本调查方法是: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实施全数调查;对其他行业法人单位附营的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产业活动单位、批发和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成交额在亿元及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实行全数调查。

(四)本制度一律执行国家有关标准。

各设区市统计局可在本制度的报表中增加指标,但不得打乱指标的排列顺序和编码。

(五)有关说明和主要制度变化1.组织实施方面变化。

(1)限上法人数据统一使用“一套表联网直报平台”进行数据处理。

取消原重点企业联网直报系统。

(2)批发和零售业的“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表(102-1、202-1表)、“信息化情况”表(109表),统一布置,贸易统计专业催报,分别由人口统计专业、服务业统计专业负责数据审核、查询等后期数据处理工作。

2012年“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表在去年报表基础上新增了按职业类型分组的指标。

“信息化情况”表改为问卷调查,由4个指标增加为17个指标,信息化指标填报范围改为大型企业。

(3)市级统计机构的年报审核验收时间由3月15日改为3月25日。

2.重点企业报表的变化:增加季度调查问卷(E210表),统计范围为大型企业和部分中小微企业(限上范围)。

财务季报(E203表)填报范围改为大型企业。

3.其他变化:取消基本单位调查表(101-1、101-2、E107表)中的指标“行业代码(2002年标准)”;调整财务状况表(E103、E203表)部分指标,年报增加指标“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季报增加指标“应付职工薪酬”;连锁企业报表(E120-1表)中增加指标“单位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等,“零售业态”改为“批发零售连锁业态”。

(六)本报表制度由福建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 2 - / 90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报表制度二、报表目录(一)基层年报表式纳入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的报表未纳入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的报表(二)基层定报表式纳入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的报表- 3 - / 90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报表制度未纳入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的报表(三)综合定报表式- 4 - / 90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报表制度- 5 - / 90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报表制度三、调查表式(一)基层年报表式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号:101-1表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文号:国统字(2012)84号- 6 - / 90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报表制度- 7 - / 90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报表制度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分机号:报出日期:20年月日说明:1.统计范围:辖区内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

2.报送日期及方式:按批发和零售业报表目录。

3.本表涉及的填报目录:《国民经济行业目录及代码》(GB/T 4754-2011) 和201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

4.调查单位填报要求:本表数据由国家统计局或省级统计机构在年报调查开始前统一导入数据采集处理软件中,生成报表数,调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对表中的数据进行认真核对,指标数据如有变动应及时进行修改(加灰底的指标除外)。

5.统计机构数据审核、处理要求:(1)已通过各级名录库管理部门年度审批的指标,开网后不得再修改,包括:“101 组织机构代码”和“104 报表类别”。

不能跨报表类别修改“103 行业代码”,不能跨省(区、市)修改“105、106”中的“区划代码”;“105、106”中的“城乡代码”根据201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提取生成。

(2)“191 单位规模”、“192 从业人员”和“193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等指标数据由各级统计机构待相关报表数据确认后进行摘抄或计算取得。

具体方法为:“192 从业人员”数据从2012年年报“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102-1表)中“从业人员期末人数(01)”和“其中:女性(02)摘抄取得;“193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从2012年年报“财务状况”(E103表)中“营业收入(301)”、“其中:主营业务收入(302)”和“资产总计(213)”摘抄取得;“191 单位规模”依据《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及“192 从业人员”和“193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的数据计算取得。

- 8 - / 90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号:101-2表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文号:国统字(2012)84号说明:1.统计范围:辖区内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

2.报送日期及方式:按批发和零售业报表目录。

3.本表涉及的填报目录:《国民经济行业目录及代码》(GB/T 4754-2011)和201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

4.本表由法人单位填报或调整所属产业活动单位的指标数据。

5.本表数据由国家统计局或省级统计机构在年报调查开始前统一导入数据采集处理软件中,生成报表数据,调查单位可以修改数据,增加新增的产业活动单位,也可以删除不存在的产业活动单位。

6.本表“103 行业代码”和“105”中“区划代码、城乡代码”等加灰底的指标由统计机构填写,调查单位免填。

7.“182 产业活动单位归属法人单位情况”指标数据从“法人单位基本情况”(101-1表)中摘抄取得,调查单位免填,各级统计机构均不得修改。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表号:102 - 1表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组织机构代码□□□□□□□□-□文号:国统字(2012)84号发放工资的法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49)□□□□□□□□-□单位详细名称(50)说明:1.统计范围:辖区内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

2.报送日期及方式:按批发和零售业报表目录。

3.本表“补充资料一”和“补充资料二”调查单位免填;“补充资料三”由主表数据为空的调查单位填报。

4.“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及分组为计算指标(计算结果乘以1000),调查单位免填。

计算公式为:(1)20=12/08 (2)21=13/09 (3)22=18/10 (4)23=19/11 (5)86=81/76(6)87=82/77 (7)88=83/78 (8)89=84/79 (9)90=85/805.审核关系:(1)01≥02 (2)01≥03 (3)01=05+06+07 (4)08=09+10+11 (5)12=13+18+19(6)13=14+15+16+17 (7)01=71+72+73+74+75 (8)08=76+77+78+79+80 (9)12=81+82+83+84+85财务状况表号:E103表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文号:国统字(2012)84号组织机构代码□□□□□□□□-□有效期至:2013年6月说明:1.统计范围:辖区内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

2.报送日期及方式:按批发和零售业报表目录。

3.审核关系:(1)201≥202+205 (2)如果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则:208=209-210(3)如果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则:208≥209-210(4)210≥211 (5)213=217+218 (6)213≥201+208 (7)214≥215 (8)219=220+221+222+223+224+225(9)301≥302 (10)307≥308 (11)309≥310 (12)313>314+315+316(13)501=502+503+504+505+506批发和零售业商品购进、销售和库存表号:E104-1表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组织机构代码□□□□□□□□-□文号:国统字(2012)84号说明:1.统计范围:辖区内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