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工)钢筋混凝土考试复习重点

(水工)钢筋混凝土考试复习重点

1.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采用高强度钢筋是否合理?为什么?不合理。

2.试画出软钢和硬钢的应力应变曲线,说明其特征点,并说明设计时分别采用什么强度指标作为他们的设计强度?软钢以屈服强度作为设计强度;硬钢以协定流限作为设计强度。

3.画出混凝土一次短期加载的受压应力应变曲线。

标明几个特征点,并给出简要说明。

4.什么是混凝土的徐变?混凝土为什么会发生徐变?混凝土在何在长期作用下,应力没有变化而应变随着时间的增长的现象称为徐变。

产生徐变的原因:a水泥凝胶体的粘性流动;b应力较大时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发展5.混凝土的徐变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减小混凝土的徐变?影响因素:a内在因素:水泥用量、水灰比、配合比、骨料性质等;b环境因素:养护时的温度湿度,使用时的环境条件;c应力因素:应力较小时徐变与应力成正比,称为线性徐变,应力较大时,徐变增加得更快,甚至不能稳定。

减小徐变:a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加强混凝土密实性,采用高强度骨料等;b 高温高湿养护;长期所受应力不应太大,最好小于0.5fc。

6.轴心受压构件中混凝土徐变将使钢筋应力及混凝土应力发生什么变化?假定轴心受压构件在承受何在初期的长度为l,如果构件内未配钢筋,即为素混凝土构件,由于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在持荷一定时间以后,构件的长度将缩短为l1.当构件内配有纵向受力钢筋是,钢筋对混凝土的徐变变形将起阻碍作用,因此,钢筋的压应力将增大,而混凝土的压应力则将减小,构件的长度为l2,且l1<l2<l7.徐变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什么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有利影响:徐变能缓和应力集中,减小支座内线引起的内力以及温度变化形成的温度应力。

不利影响:加大结构变形;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造成预应力的巨大损失。

8.钢筋混凝土板内,为何在垂直受力钢筋防向还要布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如何具体选配?在板中,布置分布钢筋的作用是将板面荷载更均匀的传布给受力钢筋,同时在施工中用以固定受力钢筋,并起抵抗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的作用。

9.正常配筋的钢筋混凝土梁从加载到破坏,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与计算有何联系?10.有两根条件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梁,但正截面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量不同,一根梁配筋量大,另一根梁配筋量小,试问两根梁的正截面开裂弯矩Mcr与正截面极限弯矩Mu 的比值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则哪根梁大,哪根小?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抵抗开裂能力而言,钢筋所起的作用很小,所以两根梁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大小差不多,与配筋量关系不大。

而配筋量大的梁的正截面极限弯矩要大于配筋量小的梁。

由此可见,比值是配筋量小的梁大。

11.试分析纵向钢筋配筋量对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抗裂性、裂缝宽度及挠度的影响?当受弯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给定时,其正截面承载力几乎与配筋率成线性关系增长,直到配筋率很大,混凝土先被压坏(超筋破坏)时,配筋率才与承载力无关。

抗裂性主要与截面尺寸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有关。

配筋量的增加虽也可使折算截面面积A0稍有增加,但这是极其有限的。

如果截面尺寸随着配筋率的提高而减小时,则配筋率越高,抗裂性就越低。

当截面尺寸给定后,构件的刚度也随着配筋量的增加而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增加的速度比承载力增加的速度要缓慢得多。

12.受弯构件正截面有哪几种破坏形态?破坏特点如何?在设计上如何防止发生这几种破坏?a.适筋破坏,受拉钢筋的应力首先达到屈服强度,有一根或几根裂缝迅速扩展并向上延伸,受压面积大大减小,迫使混凝土边缘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被压碎,构件即告破坏。

在破坏前,构件有明显的破坏征兆,这种属于延性破坏。

b.超筋破坏,若钢筋用量过多,加载后受拉钢筋应力尚未达到屈服强度前,受压混凝土却先达到极限压应变而被破坏,这种破坏属于脆性图软破坏。

超筋梁由于混凝土压坏前没有明显的征兆,对结构的安全很不利,在设计中必须避免采用。

c.少筋破坏,若配筋量过少,受拉区混凝土一出现裂缝,裂缝截面的钢筋应力很快达到屈服强度,并可能经过流幅段而进入强化阶段。

这种少筋梁在破坏时往往只出现一条裂缝,单裂缝开展极宽,挠度也增长极大,实用上认为已不能使用。

少筋构件的破坏基本上属于脆性破坏,而且构件的承载力又很低,所以在设计中也应避免采用。

13.影响梁斜截面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A.剪跨比:随着剪跨比的增加,斜截面承载力降低。

B.混凝土强度等级: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岁混凝土的强度提高而增大。

C.腹筋数量及其强度:梁的受剪承载力随腹筋数量的增多、腹筋强度的提高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D.纵筋配筋率“纵向配筋率越大,斜截面的承载力也越大。

此外,梁的截面尺寸和截面的形状也对斜截面承载力有所影响:大截面尺寸梁的受剪承载力相对偏低,而T形、I形截面梁的受剪承载力略高于矩形截面梁。

14.试从破坏原因、破坏性质及影响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来分析偏心受压构件的两种破坏特征。

当构件的截面、配筋及材料强度给定时,形成两种破坏特征的条件是什么?A.大偏心受压:构件破坏是由于受拉钢筋首先达到屈服,裂缝开展,最后导致受压区混凝土压土。

破坏前裂缝显著开展,变形增大,具有塑性破坏的性质。

其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受拉钢筋,形成这种破坏的条件是:偏心距e0较大,且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太高。

B.小偏心受压:构件破坏是由于受压区混凝土达到其抗压强度,距轴力较远一侧的钢筋,一般均未到达(受拉或受压)屈服。

破坏前缺乏明显的预兆,具有脆性破坏的性质。

其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压区混凝土及受压钢筋。

形成这种破坏的条件是:偏心距e0小;或偏心距虽大但受拉钢筋的配筋率过高。

15.提高受弯构件刚度的措施有哪些?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增加配筋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增多受压钢筋等都能提高受弯构件的刚度,但最主要的措施是加大截面尺寸(特别是高度)16.什么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为什么要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为什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必须采用高强度钢筋及高强度等级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外荷载作用之前,先对混凝土预加压力,造成认为的应力状态。

它所产生的预压应力能抵消外荷载所引起的部分或全部拉应力,达到能使裂缝推迟出现或根本不发生的目的。

所以就有可能利用高强度钢材,提高经济指标。

预应力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省钢材30%-50%。

由于采用材料强度高,可使截面减小,自重减轻,就有可能建造大跨度承重结构。

同时因为混凝土不开裂也就提高了构件的刚度,在预加偏心压力时又有返拱产生,从而可减少构件的总挠度。

特别是由于可根本解决裂缝问题,对水工建筑物意义尤为重大。

混凝土预压应力的大小,取决于预应力筋张拉力的大小。

由于构建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预应力损失,不采取高强度钢筋,就无法克服各种因素造成的预应力损失,也就不能有效地建立预应力。

同时,只有高强度混凝土才能有效地承受预应力并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和减轻自重。

特别是先张法构件,粘结强度一般是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增加而增加。

17.什么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它的优点是什么?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是相对于全预应力混凝土而言的,它的定义是:在全部使用荷载作用下,允许受拉边的混凝土产生拉应力甚至出现宽度不大的裂缝的中等或低预应力度的混凝土结构。

可以看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是介于全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之间的一中预应力混凝土。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有如下优点:1由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所施加的预应力比较小,可较全预应力混凝土减少预应力钢筋数量,或可用一部分中强度的肥预应力钢筋来代替高强度的预应力钢筋,这将使总价降低。

2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可以减少过大的反拱。

3从抗震来说,全预应力混凝土的延性较差,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延性比较好。

由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有这些特点,近年来受到普遍重视。

18.什么是先张法和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他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其特点及其适用的范围如何?先张法是在浇捣混凝土之前在台座上张拉预应力钢筋,而后张法是在获得足够强度的混凝土结构构件上张拉预应力钢筋。

可见,两者不仅在张拉钢筋的先后程序上不同,而且张拉的台座也不一样,后者是把构件本身作为台座的。

在先张法中,首先将预应力张拉到需要的程度,并临时锚固与台座上,然后浇灌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之后,放松预应力钢筋。

这是幸存的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约束着钢筋的回缩,因而,混凝土得到了预压应力。

后张法中,首先浇捣混凝土构件,同时在构件中预留孔道,在混凝土到达规定的设计强度之后,通过孔道穿入要拉张的预应力筋,然后利用构件本身作为台座张拉钢筋。

咋拉张同时,混凝土受到压缩,张拉完毕后,构件两端都用锚具固住预应力筋,最后向孔道内压力灌浆。

主要区别:1施工工艺不同。

先张法在浇捣混凝土之前张拉钢筋,而后张法是在混凝土结硬后在固件上张拉钢筋。

2预应力传递方式不同。

先张法中,预应力是靠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传递的,后张法主要通过构件两端的锚固传递预应力。

特点及适用范围:先张法的生产工艺比较简单,质量较易保证,不需要永久性的工作锚具,生产成本较低,台座越长,一次生产构件数量就越多,适合工厂化成批生产中,小型预应力构件。

但先张法需要台座设备,第一次投资费用较大,且只能固定在一处,不能移动。

后张法不需要台座,比较灵活,构件可在现场施工,也可在工厂预制,但由于构件是一个个地进行张拉,工序较复杂,又需安装永久性的锚具,耗钢量大,成本较高。

所以后张法适用于运输不便,现场成型的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19.哪些原因会引起预应损失?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可以减少这些损失?对先张法、后张法预应力构件通常分别发生的是哪几种预应力损失?1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2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预应力筋与台座之间的温差引起的应力损失。

4预应力钢筋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5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6螺旋式预应力钢丝挤压混凝土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20.先张法、后张法构件的第一批预应力损失及第二批预应力损失分别是如何组合的?各项预应力损失并不同时发生,而是按不同张拉方式分阶段发生的。

通常把混凝土预压应力前出现的损失称为第一批预应力损失(先张法指放张前,后张法指卸去千斤顶前的损失);混凝土预压后出现的损失称为第二批预应力损失。

总的损失= + 。

第一批损失:先张法(1+2+3+4)后张法(1+2)第二批损失:先张法(5)后张法(4+5+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