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课件(1)
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课件(1)
所能提供的福利水平。
E点是W′W中的任何一点,可移动,每一点均是现
有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下的福利水平。
效率实现的条件之一:TSR>0>TSC
TSR(Total
Social Revenue) 社会总收益,指人们从某一产品所获得 的总的满足程度。 TSC(Total Social Cost) 社会总成本,指人们为生产某一产品所 消耗的社会成本总和。 TSR必须是非负;TSR力求最大化。
第二讲 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一、资源的配置和定义 二、竞争机制与市场失灵 三、行政干预与政府失灵
资源稀缺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 政府如何促进社会资源配置优化是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
本讲内容线索:
狭义资源最优配置
资源稀缺—资源最优配置 广义资源最优配置 资源配置方场失灵——政府的介入——政府失灵——
对收入再分配的介入 对经济稳定的介入
政府失灵
①代表性的局限; ②信息的有限性; ③对私人部门控制的有限性; ④决策时限与效率的有限性: 决策时限 的有限性
认识时滞 决策时滞 执行与生效时滞
时滞
效率的 有限性 政策意图和 政策效果的差异
⑤决策程序的有限性: 民主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公共选择理论);社会偏好的局限。 ⑥政府干预的失控性: 对政策难以作出准确的描述;政府干预成本的不可预见性。
四大特征之三:多样性
政治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 • 宏观经济学 政治学 • 微观经济学 社会学 • 福利经济学 伦理学
四大特征之四:可探讨性
• 法律制度是不是公共产品? • 民主有无缺陷及如何克服? • 什么叫第三部门?
二、公共经济学的定义、研究 对象和研究方法
•
• •
Public Sector——公共部门(政府及其附 属物) Private Sector——私人部门(企业和居民)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政府经济 学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 • •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实体为研究对象,说明市 场经济如何通过价格机制来解决社会资源配置优 化问题。 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身看成是一个单个的经济实 体,对其公共经济行为进行量化分析。政府本身 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 政府的价格即是税收水平。微观经济学中的个量 分析、需求供给理论、成本收益分析、边际效应 理论、均衡理论,均在公共经济学中得到应用。
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范围:
①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②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后果及影响; ③政府经济政策的评估; ④政治程序的经济效应; ⑤政府政策取向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体制和政策)。
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角度:
①财政收支; ②财政收支对资源配置优化的影响; ③公共经济部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①竞争失效: 产品非同质、规模经济、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阻 碍市场的自由进出入; ②公共产品 (第三讲主要内容); ③外部性: 成本外溢(如污染);收益外溢(如教育); ④市场不完全性: 如保险业(私人保险不能为所有风险提供保障),高科技等; ⑤偏好不合理: 如劣币驱逐良币,假货横行等; ⑥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失衡; ⑦信息不对称; ⑧收入分配不公。
由价格竞争来决定生产、分配和消费
消费者的选票(货币)决定生产什么 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决定如何生产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等的提供者决定为谁生产
二、市场配置与市场失灵
价格机制通过市场的作用
需求 供给
鞋子 住房 茶叶
产品市场价格
鞋子 住房 茶叶
$消费者的投票 家庭 要素的所有者
劳动 土地 资本品 供给
福利边界与帕累托最优
B的福利
W′
.C
.E D ′. D
A的福利 O W
W′W为福利边界,是在现有经济技术水平和现有
资源配置方式下,A、B两个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福 利水平社会曲线。
C点是超越了福利边界,即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
不可能达到的福利水平。
D点是低效率福利水平,即低于现有经济技术水平
三、行政干预与政府失灵
政府介入的领域和措施
对效率的介入
①财政支出: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②财政补贴:通过 补贴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③政府采购:通过采购调 节经济。 ①税收和转移支付:劫富济贫;②公共事业投资:补贴 弱势群体;③特别征税:强制或限制富人消费。 ①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②财政制度内在的“自动稳定 器”;③金融政策;④紧急行政措施;⑤道义上的劝告。
混合经济体制 和 第三部门
一、资源配置的定义及配置方式
资源配置有狭义资源最优配置和广义资
源配置之分
狭义资源最优配置:
指以有限的资源(生产要素)尽可能生
产出更多的符合人们偏好的产品和服务。 What 生产什么 效率问题—— How 如何生产 (3W问题) Whom 为谁生产 不考虑人们收入分配的公平及宏观经济 的稳定。
• 《中国预算体制重构——理论分析与制度设计》
丛树海 主编
王东京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年5月第1版
• 《与官员谈经济学名著》
赵建军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年1月第1版
• 《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
彼得· · M 杰克逊 主编 郭庆旺 刘立群 杨越 译 中国税务出版社 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 2000年1月第1版
一个对象:政府经济行为
• 廉价而又高效的政府 • 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府 • 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政府
两条基本原理:
• 公共产品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公共选择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政府除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与非市场 性社会生产活动和非市场性社会财富再分配(义务教育、 环境保护、社会基础设施整治、收税、社会保障等)
《公共经济学》
樊勇明、杜莉 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3月第1版
参考书目
•
《公共经济学》
[英]安东尼· · B 阿特金森 [美]约瑟夫· · E 斯蒂格里茨著 蔡江南 许斌 邹华明 译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9月第1版
• 《当代西方财政学》
刘宇飞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7月第1版
•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 什么叫政府-何谓政府经济行为- 研究范围、角度和方法
• 国民收入决定一般理论:
三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三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企业 居民
政府
政府的定义:
国民经济中唯一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特定区域内行 使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实体。政府除对辖区内居民负 有政治责任外,还参与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从事非 市场性财富分配。 ①狭义政府:(核心政府)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 厅、局及其附属机构。 ②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③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 企业 ④广义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 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由国民收入理论、就业与通
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经济周期 与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5个方 面组成。 经济发展的关键:微观层次—价格机制 宏观层次—政府调节 政府三大经济职能:配置、稳定、分配
• •
公共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
•
福利经济学: 在增加国家财富基础上增进社会福利,也即个 人如何从全社会财富的增长中获得更多的满足。
混合经济体制
①私人经济目标与公共经济目标相结合; ②个人经济决策与政府经济决策相结合; ③自由放任和政府管制相结合; ④政府与企业、私人分工合作; ⑤私人经济因政府介入受到的损失将会在 公共领域里得到某种补偿。
政府经济行为之一: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
政府为满足居民的公共消费需要,通过向社会成员 征税或强制转移财富的办法来筹措资金,以不盈利 为目的,从事生产和提供诸如国防、治安、教育、 卫生、文化等公共产品和服务。
政府经济行为之二:非市场性社会财富分配
为了保证辖区内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与公正, 维护社会稳定,采取税收制度和其他强制性 手段对社会成员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
基尼系数 (Gini Coefficient)
基尼系数由劳伦斯曲线而来,是劳伦斯
曲线的指数化。 基尼系数=A/(A+B) A为阴影部分,B为OEF。
稳定原则的四大指标:
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资源配置方式
习惯:
命令: 市场:
市场
配置 三种 形式
社会经济活动中长期形成并被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 例。(长子继承、手艺人传媳不传女等) 由政府或掌权者对所有生产和分配作出决策。(封建王 朝、集权经济)
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生产成本 企业 工资、租金等等
要素市场 价格—— 工资、租金、 利息
劳动 土地 资本品 需求
完全竞争的市场的基本特征:
①人数众多的小规模卖者和买者; ②产品是同质的; ③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自由进入和退出); ④完全的信息与知识; ⑤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行为具有一致性; ⑥经济利益的可分性和所有权的确定性; ⑦私人占有; ⑧无论生产与消费都没有外部经济; ⑨不存在规模经济。
三根支柱:
• 公共收入:
税收、行政性收费、罚款、借贷等
• 公共支出:
政府采购、转移性收支
• 收入再分配:
税制、社会保障体系
四大特征之一:宏观性
• 公共经济引导全社会资源配置优化 • 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涉及 • 影响个人和家庭的生活与发展(政策取
向可支配个人所得)
四大特征之二:实用性
• 公务员队伍建设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 • 改革开放的需要
•
福利经济学的核心: 共同利益 公平分配 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