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矿井零星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苏志强
1.概述
煤矿井下工程施工的主要特点是作业空间小,通风照明条件差,噪音大,劳动条件恶劣。
同时,井巷经常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岩层,地质条件复杂,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多,危险性大,可能发生冒顶、片帮、透水、爆炸、机械伤害、尘毒危害等各种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因此,必须作业前编制相关作业面作业项目的安全技术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就矿井下经常性井下辅助作业铺道、安装绞车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浅析。
2、各井下辅助作业项目工程概况内容
铺道:工作面的轨道顺槽铺道长度,工作面轨道顺槽里车场长度,切眼铺道长度,作业工作面的特点及材料运输情况。
安装绞车:结合工作面设备运输路线及巷道长度、坡度及运输车辆等实际情况,工作面及沿途布置各类型绞车型号和数量,同时安装配套的电气开关、信号系统和安全设施等。
3. 各辅助作业项目组织设计要求
3.1 施工总负责人的设置,主要负责本次施工的主持工作,总指挥和协调,施工安全第一责任人。
施工技术负责人设置,负责措施的贯彻,技术指导和现场的检查监督。
3.2 施工现场具体负责人设置,负责现场跟班,负责当班人员的调配和安全生产,组织安全检查确认,排除现场隐患,以及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为当班现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3.3 施工采用的作业时间方式等。
4. 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4.1铺道
钢轨型号、轨距、轨枕为木轨枕(规格:长×宽×厚),轨枕间距,道接口处适当加轨枕间距。
工作面轨道顺槽与切眼转弯段弯道曲率半径。
连接件规格、型号必须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
轨道接头的平整度,道床上平面与轨枕上平面高度一致等。
(以钢轨型号22kg/m 为例允许偏差见表一)
表一
允许偏差名称允许上偏差(+mm)允许下偏差(-mm)轨道的轨距 5 2
两轨轨面高低差 5 5 接头间隙 5 5 高低和左右错差 2 2
轨枕间距偏差50 50
轨枕中心位置偏差50 50
轨道中心位置偏差50 50
4.2 安装绞车
4.2.1 绞车里侧与巷帮应留有不小于0.7m的检修操作空间,外侧距轨道的安全距离不小于0.6m。
所有绞车必须布置在顶底板完好的地点,底板不平时,必须先将绞车安装位置处的底板拉平,确保绞车的底托架与底板完全接触。
各工作面的绞车采用固定方式是按照技术要求执行(例如:“四压两戗”稳、固单体柱做四压两戗稳固、砼基础浇筑等)。
各个工作面及沿途绞车布置明细表(型号、最大坡度、钢丝绳直径、运输距离、绞车缠绳量、地点及用途)
4.2.2“四压两戗”固定的绞车稳固时要注意绞车滚筒的方向,确保绞车在运行过程中绳不跑偏、不摩擦戗柱和巷帮。
压戗柱标准为:
使用圆直松木做“四压两戗”时,直径不得小于200mm,两根戗柱前倾,与顶板法线成30°角,且两根戗柱角度要一致。
压戗柱上方顶板必须掏窝,掏窝深度不小于100mm,压戗柱上端用专用的防倒绳(Φ9.3mm 钢丝绳)固定。
4.2.3绞车底座高于底板50mm 。
SDJ 系列绞车地锚的使用标准:锚杆选用直径20mm 、长度不小于1.8m 的高强度锚杆。
每根锚杆用树脂药卷全长锚固,每根锚杆上端配置不少于一个铁托盘,且要将铁托盘用螺母上紧上牢,锚杆的外露长度不超过1个螺母的厚度;地脚螺栓标准为M30×1200mm 。
4.2.4 绞车安装完毕后配齐钩头。
钩头应用鸡心环,连接绳卡不少于5副,且绳卡规格必须与绳径相适合。
绳卡开口统一朝向主绳侧,间距5~6倍绳径。
绞车稳固好后,及时安装安全设施及信号装置,绞车操作处要安装红灯及照明。
绞车及其启动装置、安全设施均要编号管理,并有牌板说明。
待所有绞车、安全设施、信号装置安装完毕后,组织人员检查各绞车信号是否齐全,换挡机械闭锁装置安设是否符合规定,地锚是否稳固,绞车的压、戗柱是否齐全牢靠,各钢丝绳、钩头是否合格,双速绞车的快、慢速档是否有明显的标志。
5. 各辅助作业项目相关参数计算
5.1铺道
5.4.1 曲线轨道轨距加宽值计算
ΔS P =0.18R
S B 2 式中: S B —车辆轴距
R —弯道曲线半径
ΔS P —曲线轨道轨距加宽mm
5.4.2 弯道处外轨抬高值计算 Δh =100K V 2=100R SV 2 式中:Δh—曲线轨道外轨超高值mm
V —车辆运行速度
R —弯道曲线半径
S —轨距mm
K —曲线轨道的半径与轨距之比,K=R/S
5.2 安装绞车的绞车及钢丝绳的校验
校核公式:
Q j =Q 0g (sin θ+f 1cos θ)+PLg(sin θ+f 2cos θ)
Q —切点处最大静张力;kN
Q 0—绳端最大载荷(ZY4000-17.5/38型液压支架和平板车重量,共计
15.5×103㎏)
θ—轨道倾角;°
f 1—滚动摩擦系数(提升容器运动的阻力系数),取0.015
f 2—钢丝绳与底板和托绳轮间的摩擦系数,取0.2
P —钢丝绳每米重量;㎏/m
L —钢丝绳的有效运输长度;m
g — 9.8N/㎏
钢丝绳安全系数校核:
M=σ/Q j
M —钢丝绳安全系数(≥6.5)
σ—钢丝绳破断力
6. 各辅助作业项目安全技术措施
6.1铺道
6.1.1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敲帮问顶必须由班组长或有经验的工人进行,且必须站在安全地点,并找好退路。
观察顶板及两帮安全情况,发现危险情况立即发出警号,使敲帮问顶人员及时撤至后巷安全地点。
敲帮问顶时,必须用长柄工具将工作面顶板、两帮危矸活石撬掉。
6.1.2 铺轨必须按设计要求拉轨道中心线铺设,特别是转弯段要按要求加宽及抬高;钉道工必须使用轨道尺,确保铺轨质量。
道接头必须挤紧,道夹板螺丝紧牢固。
6.1.3 铺道时,要求轨道连接件紧固有效,道木密实不悬空,轨道轨距、轨道间隙、内错差符合要求。
铺设轨道前,必须将底板拉平,巷道变化(左右倾向方向)较大地段必须开挖枕木槽。
钢轨枕木下与底板必须垫实,不能用浮煤垫,倾向方向悬空处用半圆木或轨枕垫实。
车场处铺道时,则岔尖到车场开口的距离不得低于10m,否则岔尖到车场开口的距离不能低于5m。
6.1.4、道接头必须挤紧,道夹板螺丝紧牢固,并且保证每个接头下面有轨枕。
巷道转弯处必须由运输队道工指导作业,确保质量和安全。
工程结束后,要将所有剩余设备、材料、工具等及时回收并将巷道内的浮煤及杂物清理干净,确保文明施工。
6.2 安装绞车
6.2.1 针对不同作业面设置风动挡车杠、风动阻车器、联动挡车杠、具体安装点的参数及斜巷安全设施的详细附图必须齐全。
6.2.2 斜巷安装绞车安全设施有:挡车杠必须采用工字钢梁、铰接形式固定。
挡车杠基座采用厚度不小于25mm,宽度不小于200mm的钢板,两端用直径20mm,长度不小于1.8m的高强度锚杆固定在巷道顶板上。
铰接固定销轴及固定螺栓强度必须符合安全要求。
固定梁两端
严禁松动,中间拱形空隙必须背实,若巷道顶板倾斜不平必须掏窝垫平,
保证挡车杠底座水平。
6.2.3操作挡车杠应在在硐室内或其他安全地点。
挡车杠升起后距轨面高度不得小于2.4m,落下后距道面不得超过200mm。
联动挡车杠间距以15m为宜。
挡车杠的吊点必须垂直,且必须符合矿有关标准,导向滑轮必须正确拴挂,止退片能够有效使用。
车场及临时摘挂钩点要设置足够数量的阻车器且要保证其工作可靠性。
7. 结语
本文对矿井下辅助作业项目铺道和安装绞车的相关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了浅析。
安全技术措施中还应该包括详细的避火、瓦斯灾路线及避水路线以及绘制相应的作业面避险路线示意图。
矿井下辅助安全技术措施只是井下作业安全保证的基础,还应该根据实际作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及时调整作业方案。
矿井下其它的辅助的作业项目还有安装工作面供电及排水系统、巷道扩帮、综采面安装与回撤等,都应根据井下作业巷道内的实际地质条件和作业难易程度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同时,还应该对项目作业过程中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作业人员落实安全技术措施的过程,进行动态的监督以保证矿井下作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