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本研修格式和内容

校本研修格式和内容

武陟县大虹桥乡阳城第一初级中学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
一、课程名称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指南
二、课程意义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提高中华民族道德素质的起点之一,是实施中学德育纲要的抓手。

初中学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人基本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和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最佳期,如果能够得到适当的刺激和帮助,就会取得最佳效果,还会产生永久性的影响。

因此,把握这一时机进行恰当的教育,尤为重要。

三、课程目标
课程总目标
通过学生认知的提高,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体育锻炼的习惯、劳动习惯,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分目标
(1)在社会行为规范上,培养学生正确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和社会适应性。

(2)在生活行为规范上,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3)在学习行为习惯上,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在劳动行为规范上,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

(5)在交往行为规范上,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交往规则,提高其交往能力。

四、课程设置
本课程为校本活动课程,在七----九年级开设。

课程执教教师为班主任。

本课程教学时间按每课时45分钟,每学年总课时不少于20课时。

五、分年级内容
1、课程实施原则
(1)实践原则
就像离开游泳实践不可能学会游泳一样,行为素养提高的惟一途径也就只能是实践活动。

(2)渗透原则
因为校园生活处处有教育,所以落实课程的工作将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

(3)评价原则
评价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充分利用儿童模仿性强的特点,发挥群体效应,大大提高教育效益。

(4)自主原则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根据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2、课程实施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

在学校党政领导下,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课程工作领导机构。

具体领导、组织校本课程的实施。

(2)抓好教师培训。

采用举办讲座、研讨等学习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帮助教师掌握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懂得实施校本课程,搞好校本课程评价。

(3)根据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担任本课程任务的教师做好课案收集。

学校做好实施的协调、检查工作。

七、评价意见
对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学生的实际行为能力上,评价应体现:(1)评价内容多元化;(2)评价过程动态化;(3)评价个体主动化;(4)评价方式的质性化;(5)评价行为日常化。

八、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体系
任何一种良好行为都必须细心地培养,我们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多渠道、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道德品质,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使他们成为“有教养的、既善于合作,又敢于竞争,能追随时代、适应社会”的现代人。

就必须从小培养,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培养,我们制定的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体系,力争贴近生活,强调基础,要求具体。

七年级阶段目标:
(一)对自己
1 、注意自身的安全健康,养成天天做操,正确使用手帕的好习惯。

2 、养成正规的生活习惯,学会整理身边的东西。

3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说真话,说实话。

4 、努力学习,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二)对他人
1 、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主动与他人打招呼,同学间作为朋友对待。

2 、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对自己有帮助的人要表示感谢。

3 、要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说话要亲切,行为要文明。

(三)对社会
1 、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争着做)
2 、懂得按时上学是中学生必须遵守的学校纪律。

3 、享受学校生活的愉快,课间文明休息,课内自觉守纪。

4 、爱护公共财物。

(不在墙上乱涂乱画)
5 、遵守交通规则。

(四)对自然
1 、爱护动植物,珍惜有生命的东西。

2 、对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要相应地有所反应,或爱或赞扬。

八年级阶段目标:
(一)对自己
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节制地生活。

2 、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正确的坐、立、行、卧姿势,注意口袋卫生等)
3 、凡事先思后行,有错认错,知错就改。

4 、自信自强,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做事有决心,有毅力,说到就要做到,想做的事情就要坚持下
去。

5 、对自己要真诚,真实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学习,诚实对待考试。

(二)对他人
1 、知道礼仪的重要性,学会集体交往礼仪。

做到交往得体,游戏中的礼让,学会礼貌待人,学会微笑。

2 、关心残疾人,照顾一切有困难的人。

3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宽厚待人,朋友间理解、信赖、帮助,对自己生活有帮助的人表示谢意。

(三)对社会
1 、要充分了解劳动的重要,做自己的小当家,师长的小帮手,集体的主人,社会的小公民,养成角色规范。

2 、尊重社会公德,不做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事情,遵纪守法。

3 、要有责任意识,和家庭成员一起创建愉快和睦的家庭。

和老师、同学一起创建和谐团结的班集体。

4 、关心祖国文化传统,要有爱国之心。

(四)对自然
1 、培养审美观点,保护好奇心,对自然中美好的东西和自己认为不知道的东西要尽可能去了解,并学会鉴赏。

2 、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节约水电,爱护动植物,深知生命的珍贵,尽可能去爱护有生命的东西。

3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有被美的东西和气质高的东西所感染的心。

九年级阶段目标:
(一)对自己
1 、生活有规律,有节制、有目标,要有上进心和求新精神。

2 、培养自强、自信、自尊、自立的好品质,提倡善于合作、敢于竞争的精神风貌。

3 、胸襟坦白,愉快生活,了解自己特长,扬长避短。

4 、刻苦好学,会学善学,兴趣广泛,学有所长。

(二)对他人
1 、待人谦恭,彬彬有礼,热情大方,学会在不同时间和场合正确礼仪。

2 、待人体贴,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襟怀坦白地对待与自己意见及立场不同的人。

3 、提倡合作、互助,学会在社会中和睦、融洽的生活。

4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才使自己要做的事情得以成功,对此要给予感谢。

(三)对社会
1 、自觉有效地在班集体中发挥应尽的责任。

2 、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

3 、待人公正,要有正义感。

4 、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努力为社会服务,体验劳动的喜悦和乐趣。

5 、珍惜劳动成果,学会尊重、关心、友好、合作,为创造家庭幸福,创建美好校园起推动作用。

6 、正确理解和评价东方与西方传统因素,关心国际时事,树已中华民族意识。

(四)对自然
1 、要了解自然的伟大之处,珍惜自然环境,深知生命的可贵,珍惜其他的生命。

2 、对于美好的东西要有感动向往之心,对于超过人类认识水平,关于未来科学的知识应当有好奇、好问、探究心理。

本课程从2013年9月起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