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Chinese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编号:D002 开课单位:社科部
开课时间:第一学期总学时数:36
学分:2 主讲教师:熊絮茸
【教学目的】
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注重政治性和学术性、思想性和知识性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重开启历史和现实、中国和世界的比较视野,努力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战略思维能力。

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及要求】
导论
导论分析了20 世纪人类社会的成就和问题、进入21 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指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理论内涵以及如何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中国和世界,并系统阐述了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本讲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当代人类社会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2)总体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主要观点。

(3)学习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一讲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第一讲分析了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的主要变化,为认识当代人类面临的问题,明确中国的定位提供了基本背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基本特征,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面对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世界上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中国如何更好地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应对其带来的挑战,形势严峻。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本讲教学基本要求:(1)认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并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分析这些变化及其趋势。

(2)认识和分析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动力、特征、实质和影响。

(3)深刻理解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分析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重大挑战。

(4)正确理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以及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

第二讲当代发展问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两大主题。

发展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极为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为把握当代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代人类解决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与共同课题。

全面发展是推动当代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全面发展是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与历史趋势。

中国推进实施科学发展为解决当代发展问题作出了独特贡献。

本讲教学基本要求:(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认识当代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其根源。

(2)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历史必然性及其实践途径。

(3)理解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4)分析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理论内涵以及对当代发展的独特贡献。

第三讲当代社会建设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深刻揭示了当代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途径,为认识和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推进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

推进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化解社会存在的风险,使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在此基础上推动社会更文明、更完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发展基础上解决社会问题、处理社会矛盾的基本途径。

本讲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

(2)认识当代社会建设问题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意义。

(3)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第四讲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紧密关联,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也因此成为生态文明的新境界。

全球环境问题有着极其复杂的表现,越来越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安全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

本讲教学基本要求:(1)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环境问题的思想,认识和把握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2)分析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3)把握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及其意义。

(4)认识解决环境问题所面临的障碍,以及中国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举措。

第五讲当代社会思潮
正确认识和分析当代社会思潮的本质及其影响,对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具有重要意义。

近代以来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适应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价值观通常以社会思潮和其他意识形式传播。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是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及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舆论支持的必然要求。

本讲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社会思潮的基本特点、产生原因及其社会影响。

(2)认识当代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本质及其对社会思潮的影响,重点剖析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

(3)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意义和途径。

第六讲当代科学技术
科技革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极大地推进了当代社会进步与发展。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科技发展加速、科技知识综合化、科技研究集约化等一系列新的特征。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而科技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

本讲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革命的基本思想,了解当代新科技革命对世界产生的深刻影响。

(2)了解当代科技革命的主要特征、基本趋势以及前沿动态。

(3)了解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和战略要求。

第七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国际垄断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趋势,引起当代资本主义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

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矛盾,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的结构性矛盾等,依然长期存在并时有激化。

这说明资本主义发展没有改变其本质和最终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总根源,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必然会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本讲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和新变化。

(2)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冲突。

(3)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并分析当代国际金融危机。

(4)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历史趋势的论断,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八讲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既取得过辉煌成就,也遭遇过重大挫折,但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在曲折中发展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创造的重大成果,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汲取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成功开创并不断发展的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平等、公正等社会理想的追求,以人类的彻底解放为目标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实践,将始终深刻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本讲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巨大贡献。

(2)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意义。

(3)了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4)理解“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教材】《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
【参考书】1. 《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韦正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2.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龚育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