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预防医学的对象(E)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2.预防医学是(C)C.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生态健康模式是(D)D.环境—人群—健康4.预防医学经历了(B)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C)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7.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B)B.慢性病8.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A.传染病9.个体的免疫接种(D)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E.以上均不是10.公共卫生体系的支柱是(B)B.各级政府的公共卫生机构11.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12.以下哪一项重点在第一级预防,还应兼顾第二和第三级预防(B) B.心脑血管疾病13.罹患率适用于(C)C.较小范围或短期流行14.使用一种新疗法可减少某病的死亡人数,但不能治愈该病,则(D) D.该病的患病率增加15.使用一种新疗法可使某病的康复人数增加,则会发生(C)C.该病的患病率减少16.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C.发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不会发病的人17.表示流行强度的术语,包括(A)A.暴发、散发、流行18.疾病的流行是指(C)C.疾病的发生,明显地超过当地人群的一般发病水平19.关于患病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D.患病率的单位是人年20.下列哪项不是疾病时间分布的形式(A)A.流行21.某地区在1周内进行了高血压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高血压病的(A)A.患病率22.某病的发病率是指(A)A.某病在某年内发生的新病例数与同年暴露人口数之比23.罹患率是指(D)D.观察期间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E.观察期间新旧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24.一种疾病的病死率为(E)E.该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百分比25.周期性的正确解释是(A)A.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26.美国白人,美国的日本移民与日本人的一些死因的标化死亡比如下表:疾病日本人日本移民美国白人非美国生美国生冠心病(男)100226163481宫颈癌100523348以上资料说明(D)D.两者都是环境因素起作用27.某地区1980年疫情资料统计,狂犬病患者100人全部死亡,该资料可计算DD.病死率28.某单位会餐的100人中,有30人因食某被污染的食物,于会餐后的两天内发生腹泻、腹痛,这30%是(C)c.罹患率29.某地进行糖尿病普查,可得出(C)C.糖尿病患病率30.1983年某市乙脑发病率为1/万,该市历年来乙脑发病率一般波动在0.8/万~1.1/万。
判断该市1983年乙脑的流行强度属于(A)A.散发31.流脑一般发病率为10/lO万~20/10万,1966年全国红卫兵大串联,使该年流脑发病率高达200/10万~400/lO万,这种状况是(C)C.大流行32.当前我国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D)D.燃料燃烧33.室内空气中甲醛主要来源于(D)D.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34.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C)C.含有大量磷、氮废水污染所致35.受环境因素影响后(C)的人群称为敏感人群C.产生健康效应早且严重36.体内缺氟时可导致龋齿,但过量时却会引起氟中毒。
这种现象表明人体与氟(B)B.存在着剂量一效应关系37.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产生的生物学效应超过单个元素引起的效应之和称为多种环境因素的(C)作用。
C.协同作用38.环境污染对健康的特征不包括(D)D.环境污染造成人群健康危害有特异性39.从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角度,高危人群是指(C)C.对环境污染引起健康损害最敏感的人群40.在环境有害物质的危险度评价中危害鉴定的目的是确定有害化学物(D)D.是否对机体产生危害41.某生产氯气的工厂,由于管道的溢漏,致使当地主导风向下风侧居民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现象,此种情况应判断为(D)D.急性中毒42.在阳光照射强烈的夏天,某交通繁忙的城市居民尤其是心脏病及肺部疾病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眼睛红肿、流泪、咽喉痛、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头痛、胸闷、心脏功能障碍等症状,你认为出现这些症状可能的原因是(B)B.光化学烟雾43.铅对血液系统的主要损害是(D)D.干扰卟啉代谢44.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含有的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组织修复、维持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不属于营养素的是(A)A.有机盐45.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主要指标是(E)E.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及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程度46.目前公认的必需脂肪酸是(C)C.亚油酸和a-亚麻酸47.谷类蛋白质的限制氨基酸是(E)E.赖氨酸48.奶类含量低的营养素是(B)B.铁49.储留氮*100是(D)吸收氮D.蛋白质生物学价值50.动物性脂类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D)D.鱼油51.下列哪项不是膳食纤维生理功能(A)A.刺激消化液分泌52.哪项不是维生素特点(C)C.每日需要较多53.维生素A相对较少的食物是(C)C.肉54.粮食碾磨过细丢失最多的维生素是(C)C.维生素B155.哪项不属于维生素B2缺乏表现(E)E.毛囊炎56.哪项不是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C)C.参与胶原蛋白合成57.下列哪项不是维生素A缺乏时眼部的表现(B) B.色盲症58.含铁量相对缺乏的食物是(C)C.瘦肉59.粮谷是哪种营养素最主要来源(C)C.碳水化合物60.蔬菜中含量最丰富的维生素是(E)E.维生素C61.在下列哪期缺碘可引起地方性克汀病(A)A.胚胎期62.不属于合理营养基本要求的是(E)E.以上都不是63.下列哪项不是食物中毒特点(C)C.临床症状相似64.易引起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常见的中毒食品是(C)C.奶及动物性制品、剩米饭、糯米糕65.河豚鱼有毒成分最主要存在鱼体的(A)A.肝脏与卵巢66.耐热性最强的食物中毒病原是(D)D.肉毒梭菌的芽胞67.耐盐最强的食物中毒病原是(A)A.副溶血性弧菌68.河豚毒素的特点是(B)B.毒性极强的神经毒素69.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是(C)C.合理控制能量的摄人70.某婴儿,11个月,出生后一直人工喂养牛奶,3个月时开始只添加辅食鸡蛋,发现该婴儿生长缓慢、面色苍白,最可能缺乏的营养素是(A)A.铁71.2001年5月,某单位10位同事在海鲜馆聚会,吃完海产品5小时后,陆续有8人出现腹痛、频繁腹泻、里急后重不明显,继而出现恶心、呕吐,重症者出现脱水,少数出现休克、意识障碍,3天后中毒症状逐渐好转,发生食物中毒的最可能原因是(E)E.副溶血性弧菌72.某年7月,某小学20多名学生食用了由奶、蛋、糖制作的冰淇淋12小时后,出现腹痛、腹泻、黄绿水样便,少数病人有脓血便,体温高达39~C,重症者出现谵妄、昏迷等,引起该次食物中毒的最可能病原是(B)B.沙门菌73.某家庭5人,吃了自制的豆酱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食欲不振,随后出现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颈无力、头下垂,经治疗后逐渐恢复健康,发生中毒的最可能病原是(D)D.肉毒毒素74.我国的卫生事业的性质是(D)D.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75.卫生系统的功能有(E)E.卫生服务提供、公平对待所有人与满足人群非卫生服务的期望76.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测量包括(D)D.对人的尊重和以卫生服务对象为中心77.卫生组织机构包括(E)E.卫生行政组织、群众性卫生组织和卫生服务组织78.由国家通过法制强制实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C)C.社会医疗保险79.下面哪个不是我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C)C.按需提供80.我国目前所推行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B)B.大病医疗保险81.卫生系统反应性在对人尊重方面不包括的领域(C)C.及时82.卫生系统反应性在以卫生服务对象为中心方面不包括的领域(BB.保密性83.在实际工作中,同质是指(C)C.被研究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同84.小概率事件是指(P是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A)A.P≤0.0585.描述一组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平均水平用(A)A.算术均数86.表示变量值变异情况的指标最常用的是(C)C.标准差87.两组呈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但均数相差悬殊,若比较离散趋势,最好选用的指标为(E)E.变异系数88.变异系数的数值(C)C.可大于1,也可小于189.在同一总体中随机抽样,样本含量n越大,则理论上(C)越小C.标准误90.在同一总体中抽样,哪些样本均数可靠(B)B.sx小91.两总体均数比较,可作(C)C.t检验和u检验92.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个数后(D)D.均数变,标准差不变93.正态分布曲线下(μ±1.96σ)区间的面积占总面积的(B)B.95%94.若一组数据呈正态分布,其中小于的变量值有(C)C.97.5%95.两样本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得出P<a,说明(E)E.两个总体均数一定有差异96.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不大,总体标准差已知,若估计总体均数95%的可信区间,最好选用(C)C.97.(E)小,表示用该样本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E.98.第l类错误的概念是(B)B.H。
是对的,统计检验结果拒绝Ho99.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检验,差别有显著性时,P值越小,说明(C)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100.减小均数抽样误差的最好方法之一是(B)B.增大样本含量101.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必然有(B)B.SS总=SS组问+SS组内102.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无效假设是(B)B.103.乙肝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阳转率计算其分母为(D)D.乙肝疫苗接种人数104.在两个及两个以上总率进行对比时应先进行率的标准化,其目的是(B)B.平衡混杂因素构成不同的影响105.某省疾病控制中心某日统计报告,该地累计诊断SARS病例232例,其中已治愈出院人数117人,死亡人数7人,该地现住人I=I273426人。
要反映该病死亡水平,应计算(A) A.病死率(7/232)106.某医院就诊的高血压病人数/该医院各科就诊病人总数,称为(A)。
A.高血压患者构成比107.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但不能治愈其病,则发生下列情况(A)A.该病患病率将增加108.在使用相对数时,容易犯的错误是(A)A.把构成比作率看待109.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
今欲比较甲、乙两乡居民总的钩虫感染率,但甲乡人口女多于男,而乙乡男多于女,适当的比较方法是(D)D.对性别进行标准化后再比较110.总体率可信区间正态近似法估计的应用条件是(D)D.n足够大,p或(1一p)不太小,np或n(n一p)远大于5111.某研究组欲以某省现场调查5000人求得的高血压患病率11.2%推断全国高血压患病水平,估计95%可信区间可采用(A)A.p±1.96sp112.用两种方法检测住院患者痰中抗乳酸杆菌,甲法检查痰标本234份,阳性率30%,乙法检查108份,阳性率20%,两法合并阳性率等于(D)D.(234×30%+108×20%)/(234+108)112.经四组率比较的检验,得P〈0.05,可认为(E)E.至少有两总体率间存在差别114.某医师用手术方法治疗椎间盘突出患者26人,19例有效;注射疗法治疗25人,12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