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大学[0359]《教育统计与测评》在线作业

西南大学[0359]《教育统计与测评》在线作业

[0359]《教育统计与测评》解:设,如果,则.解:甲、乙两个小组在一次测验中获得如下结果:则甲组考生的秩和为 32 .甲组考生秩和分布范围为.解:某小组10名学生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英语单词识记训练,以所需时间为指标获得如下结果:则 3 , 5 , 2 , 17 .解: 1)假设:;2)计算Z统计量:;3)给定显著水平,查正态分布表,得;4)统计推断:因为>1.96,所以拒绝.该年级高一上、下期的平均成绩存在显著差异,教师甲的教学水平要优于教师乙.解: 1)假设:;2)计算Z统计量:,;,,,;3)给定显著水平,查正态分布表,得;4)统计推断:因为>1.96,所以拒绝,男、女生对该问题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解:设,,、的相关系数为,如果,则.解:设、为二分变量,即、,且、相互独立,而,,,,如果,则当时,,如果令,则.解:设为取自某个正态总体的一个样本,,,,则.解:设,,,,且,相互独立,令,如果,则.解:设的相关系数为,,则.解:,即,则的自由度为.的自由度为.的自由度为.第二次作业解答解:已知一组数据:30,32,50,58,60,60,71,75,83,92,则中数,众数,算术平均数.解:1)设为常数,则;2);3).解:百分位的计算公式为:.4.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之间的关系为:,.解: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之间的关系为:,.解:如果,,且,相互独立,则.解:设,,现从中随机取得个样本,如果用去估计,去估计,则在给定置信水平的情况下,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的置信区间为:.第一次作业解答解:设,,,则A、B、C三个节点满足下列关系:(1)A、B相互独立;(2).根据A、B、C三个节点的相互关系,问题解决过程可能出现如下几种结果:①时间事件A、B均不发生,即被试在和上的解答都错,这时被试在C上的解答必然是错的。

就是说,发生了事件:,记为0分;②事件A发生但事件B不发生,即发生了事件:,记为1分;③事件A不发生但事件B发生,即发生了事件:,记为2分;④事件A、B均发生但事件C不发生,即发生了事件:,记为3分;⑤事件C发生,这时事件A、B必发生,记为4分.设,则就构成了问题解决的样本空间.设,并定义一一映射.对应法则规定为中的每一个“分数”与中处于相同位置的事件相对应.于是通过一一映射,问题解决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就与一个数集联系了起来,这个数集就可以作为测验项目的评分步骤.:解:由中数,众数,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得.其中:表示组中值,表示组数,表示第组的频数..解:有题意,位于分数组分这一组内,所以,,,,,,.也位于这一组内,所以.作业解答第一次作业解:设,,,则A、B、C三个节点满足下列关系:(1)A、B相互独立;(2).根据A、B、C三个节点的相互关系,问题解决过程可能出现如下几种结果:①时间事件A、B均不发生,即被试在和上的解答都错,这时被试在C上的解答必然是错的。

就是说,发生了事件:,记为0分;②事件A发生但事件B不发生,即发生了事件:,记为1分;③事件A不发生但事件B发生,即发生了事件:,记为2分;④事件A、B均发生但事件C不发生,即发生了事件:,记为3分;⑤事件C发生,这时事件A、B必发生,记为4分.设,则就构成了问题解决的样本空间.设,并定义一一映射.对应法则规定为中的每一个“分数”与中处于相同位置的事件相对应.于是通过一一映射,问题解决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就与一个数集联系了起来,这个数集就可以作为测验项目的评分步骤.:解:由中数,众数,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得.其中:表示组中值,表示组数,表示第组的频数..解:有题意,位于分数组分这一组内,所以,,,,,,.也位于这一组内,所以.解:设与的回归方程为,有题意,,又,,,所以关于的回归方程为:.解:因为,当时,..7 设表示某射击运动员击中靶标的环数,这里,且具有分布列试求数学期望。

解:由数学期望的定义,得。

8 一次数学单元考试由30个选择题构成,每个选择题有4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1个选项是正确答案,每题选择正确得5分,不选或选错得0分,满分为150分,学生甲选对1题的概率为,学生乙选对任一题的概率为,求学生甲和学生乙在这次考试中的成绩的期望。

解:设学生甲在此次考试中答对的题的个数为,学生乙在此次考试中答对的题目的个数为,则根据题意,知服从二项分布,且,也服从二项分布,且。

从而有,。

因此学生甲在这次考试中的成绩的期望为:(分);学生乙在这次考试中的成绩的期望为:(分)。

9。

已知数据:30,35、70、71、85、87、88、90,100求。

解通过简单观察不难得到=85。

10 .已知数据:40、45、55、60、77、80,求。

解:= 。

11. 已知在一次中期测验中,满分为250分,某班级31名学生的中期测验成绩分布如下表:试求该组数据的中数。

解:设:中数所在组下限分数;:组距;:总数;:中数所在组以下累加频数;:中数,:中数所在组频数;由已知,,∴。

第二次作业解:已知一组数据:30,32,50,58,60,60,71,75,83,92,则中数,众数,算术平均数.解:1)设为常数,则;2);3).解:百分位的计算公式为:.4.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之间的关系为:,.解: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之间的关系为:,.解:如果,,且,相互独立,则.解:设,,现从中随机取得个样本,如果用去估计,去估计,则在给定置信水平的情况下,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的置信区间为:.7. 已知10名学生的语文与数学成绩如下表,求这10名学生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系数。

解:,,,,,,所以。

8.已知,求关于的回归方程,解:由公式,,得,,∴关于的回归方程为:。

9.已知两变量、Y的相关系数为,且是的两倍,,,求变量关于变量的回归方程。

解:由已知,,,∴Y关于的回归方程为。

10. 某班学生51人,期中考试成绩期末一人缺考,平均成绩,两次考试的相关系数为,,,已知缺考考生期中成绩,试估计该考生期末考试成绩。

解:设, 关于的回归方程为:,由已知,,»,∴关于的回归方程为:,当时,。

第三次作业解:设,,、的相关系数为,如果,则.解:设、为二分变量,即、,且、相互独立,而,,,,如果,则当时,,如果令,则.解:设为取自某个正态总体的一个样本,,,,则.解:设,,,,且,相互独立,令,如果,则.解:设的相关系数为,,则.解:,即,则的自由度为.的自由度为.的自由度为.7.一车床加工圆柱形工件,其产品直径据经验服从正态分布,现从中随机抽取100个样本,测得数据如下表:若总体方差=25,试计算总体均值及其95%的置信区间。

解:)。

由定理2·1,,从而Z=。

给定置信水平=0。

05,查正态分布表,得,则P()。

其意义如图2·2·1所示。

图2·2·1图2·2·1表明,当置信水平给定以后,的概率为1—,若取为0。

05,则1—=0。

95,。

从而在0.95的概率意义下,有成立。

解不等式,得,将、、,代入上式,得。

就是说,的真值落在区间(28.97,30.93)内的概率为0.95,所以的95%的置信区间为(28.97,30.93)。

8. 已知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现从中随机抽取了400个样本,计算出样本均值为67.2分,样本标准差为10分,试在95%的概率下,求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

解:由题意,根据置信区间的计算公式:,得,,∴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为(66.225,68.175)。

令=- =,则为置信区间长度。

越小,表明估计值越精确,越大,则表明估计值越差。

9 . 已知在一次数学测验中,考生的成绩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标准差,要使总体平均数的估计误差不超过1分,问至少需要多大的样本?解:取置信水平则。

∴要使总体平均数的估计误差不超过1分,至少应有<1,即。

∴。

10·已知在一次数学测验中,考生的成绩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中总体均值和总体方差均未知,现从中随机抽取了61个样本,算得样本方差,试在95%的概率意义下,求总体方差的置信区间。

解:由定理2·2,。

又由题意,,。

给定置信水平,查分布表,得,,,解不等式,得。

∵,,∴,。

所以的95%的置信区间为。

将上式两边开方,得,∴95%的置信区间为()。

区间即为总体方差估计值的置信区间。

10:设为取自正态母体的一个样本,为样本均值,且相互独立,证明:是的一个无偏估计证明:∵,∴是的无偏估计。

第四次作业解:设,如果,则.解:甲、乙两个小组在一次测验中获得如下结果:则甲组考生的秩和为32 .甲组考生秩和分布范围为.解:某小组10名学生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英语单词识记训练,以所需时间为指标获得如下结果:则 3 , 5 , 2 ,17 .解:1)假设:;2)计算Z统计量:;3)给定显著水平,查正态分布表,得;4)统计推断:因为>1.96,所以拒绝.该年级高一上、下期的平均成绩存在显著差异,教师甲的教学水平要优于教师乙.解:1)假设:;2)计算Z统计量:,;,,,;3)给定显著水平,查正态分布表,得;4)统计推断:因为>1.96,所以拒绝,男、女生对该问题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6. 某厂一车床生产圆形工件,其直径据经验服从正态分布,其中,现抽取样本,算得,试检验:。

解:1)假设:;2)计算统计量:;3)给定显著水平,查正态分布表,得;4)统计推断:,∴接受,样本平均数与26没有显著差异7.已知在某年的高考中,数学平均成绩是78分,某校共有400名毕业生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其数学平均成绩是75分,样本标准差S=12分。

试检验该校考生的数学成绩与78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解:1)假设:;2)计算统计量:;3)给定显著水平查正态分布表,得;4)统计推断:∵∴拒绝,该校数学平均成绩与78分存在显著差异。

应用举例8.对幼儿园七岁儿童的身高调查得如下结果:能否说明性别对7岁儿童的身高有显著影响?解:1)假设:;2)计算统计量:,,3)给定显著水平查正态分布表,得;4)统计推断:,∴拒绝,性别对七岁儿童身高有显著影响。

9.已知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甲、乙两班的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有关数据如下表:试检验两个班级的平均成绩有无显著差异?解:1)假设:(甲乙两班平均成绩没有显著差异);2)计算统计量:,,;3)给定显著水平,查正态分布表,得;4)统计推断:,∴拒绝,甲乙两班的平均成绩有显著差异。

10.在例5中,、不变,但甲、乙两班的标准差分别增加到和,问两班平均成绩有无显著差异?解:1)假设:;2)计算统计量:,,;3)给定显著水平,查正态分布表,得,4)统计推断:,∴接受。

第5次作业1.已知某班级在一次期未考试中,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的有关数据如下表:试检验该班级数学平均成绩与物理平均成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解:1)假设:,2)计算统计量:,,;3)给定显著水平,查正态分布表,得;4),∴拒绝,考生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存在显著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