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考试题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考试题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考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临床医师在治疗感染疾病时,应该明确及病原体,以及病原体可能存在的耐药性。

2、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抗菌药物应用指南指出,当发生使用抗生素引起的相关性腹泻,灭滴灵治疗无效,或者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时推荐使用治疗。


3、目前医院内抗菌药物造成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最主要的原因。

4、临床医师开处方使用抗菌药物前需考虑,选用的抗菌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时间、有无的指征,有无使用抗菌药物的适用症等因素。

5、《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将合理用药的定义概括为,六个字。

一:多选题;
1;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

()
A.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杀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C.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D.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E.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类可防止气性坏疽。

F.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2;有下列指征时可考虑联合用药。

()
A.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B.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C.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D.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3;小儿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A.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类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

B.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该类药也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

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

C.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

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

D.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以下未成年人。

二、单选题;
1.在医院内感染中,术后伤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不包括:( )
A. 肠球菌
B. 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 铜绿假单孢菌
2.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
A. 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3.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

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 )
A. 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 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4.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 )
A. 尿路感染
B. 术后伤口感染
C. 肺部感染
D. 皮肤感染
5.不属于院内获得性肺炎常用的经验性治疗方案的是:( )
A. 半合成青霉素+氨基糖苷类
B. 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
C. 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
D. 头孢菌素+磺胺类
6.近年来医院内感染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黄杆菌等革兰阴性细菌和厌氧菌如难辩梭状芽胞杆菌的分离率显著增加,这些细菌常常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耐药株分离率按高低顺序依次为:()
A. ICU→普通临床科室→门诊
B. ICU→门诊→普通临床科室
C. 门诊→ICU→普通临床科室
D. 普通临床科室→门诊→ICU
7.﹍﹍是最易引起绿脓杆菌发生耐药的抗生素。

( )
A. 头孢拉定
B. 环丙沙星
C. 亚胺培南
D. 哌拉西林
8.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_________类抗生素。

( )
A. 碳青霉烯类
B. 氯霉素类
C. 大环内酯类
D. 氨基糖苷类
9.下列感染不属于医院内感染的是:( )
A. 住院病人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B. 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C. 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D.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10.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不包括 ( )
A.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B. 需要较长时间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
C. 合并病毒感染者
D. 联合用药以减少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
11.下列哪种抗菌药物的应用是正确的( )
A. 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B. 同类同代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C、使用制霉菌素口服治疗泌尿道霉菌感染
D. 儿童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12.联合用药的目的不包括 ( )
A. 增加抗菌效果
B. 增加药物剂量
C. 减缓细菌耐药性
D. 减少不良反应
13.抗菌药的使用过程中不需要 ( )
A. 密切观察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
B. 频繁更换抗菌药种类
C. 依据临床治疗效果和病原体检查与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D. 对于局灶感染,进行穿刺或手术引流,排出脓液
14.选用的抗菌药物时,下列哪种做法不正确 ( )
A. 了解所选抗菌药物的通用名及所属类别
B. 有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时,要优先使用敏感、窄谱、低毒性、价廉、半减期长的药物
C. 应避免商品名不同但通用名相同的药物联合使用
D. 外科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要选择3代、4代头胞菌素等高档抗菌药物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单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细菌药物
B. 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及时采取标本做病原学检查
C. 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不考虑预防用药的指征
D. 外科预防用药主要是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
防手术切口感染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口服不吸收药物可以用于胃肠外感染的治疗
B. 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应根据PK/PD特点,等
时分次给药
C. 所有青霉素类、头胞菌素类药物都对铜绿假单胞菌都
有抗菌作用
D. 治疗哺乳期妇女感染,应考虑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分
泌可能对婴儿造成的影响
三:问答题:
1;医疗机构应当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请你叙述抗菌药物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的具体内容。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该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加以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五年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2; 抗菌药联合使用的目的是什么?
抗菌药联合使用的目的是为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不增加疗效,反而可能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或增加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会,因此联合用药应予以严格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