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图解行程问题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图解行程问题

(2)成直角
(3)成平角
分层布置作业,使各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所巩固提高。
培养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板书
设计
图解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三个基本量及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四个数学思想:数学建模、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再发言交流,教师最后总结。
通过学生思考总结,养成概括、提炼和反思的习惯。
(六)
作业

课后
提升
作业:
必做题:课本98页——5、6
选做题:在2时和3时之间的哪个时刻,钟表上的时针与分针
(1)重合
相等关系:康帅路程-刘博路程=300
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体会环形跑道问题与直线型跑道问题之间的联系。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与问题(1)、(2)的区别之处。学生分析讲解。
用同学名字设置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例题的基础上,改变条件中的“直线型”为“环形”,使学生学会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解决新问题,同时揭示不同问题之间的本质联系。
1、相遇问题
问题1:若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
分析:
相等关系:慢车路程+快车路程=相距路程
问题2:若两车相向而行,慢车先开出30分钟,快车出发后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分析:
相等关系:
(慢车先行路程+慢车后行路程)+快车路程=相距路程
问题3:若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150千米?
《图解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教师:陈岩授课班级:245班时间:2016年12月8日
设计思想
行程问题是应用题的难点,关于行程问题,教材中只有一些零散的习题,不成系统。本节课力图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串,把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环形跑道问题、钟表问题四个相关问题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比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够更全面地从整体上把握问题,更清晰地认识到不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数与形的结合就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可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分析行程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经历不同的题目环境,进一步体会有关数量的意义。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感受数与形的联系,体会“形”诠释“数”的功用,使学生思维得以拓展。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想象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价值,为学生创造力得到发展奠定能力基础。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数学是源于生活的思想。
问题2:学生板演画线段图并列方程,教师适当点拨、补充。
问题3:学生表演题意,教师配合,启发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
问题4:教师动态演示行走过程。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渗透数学建模、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感受“形”诠释“数”的价值。
通过学生表演题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同时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速度×时间=路程
2、运动方向:同向而行;
相向而行;
相背而行.
师:提出问题。
生:思考回答。
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运动方向,为列方程作知识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
领悟学习源自例题:A、B两站间的路程为450千米,一辆慢车从A站开出,每小时行驶60千米,一辆快车从B站出发,每小时行驶90千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熟练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行程问题。
难点
数量之间的关系较复杂时,能通过一定的方式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
教学方法
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利用学生表演、多媒体课件演示辅助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1、三个基本量及关系:
知识背景
1、学生理解了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意义,知道三者之间的关系。
2、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一般,但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思维活跃,对行程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会用方程思想来分析解决相遇和追及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借助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相遇和追及问题的等量关系。
2、掌握运动中的物体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利用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建立方程模型,解决行程问题。
(3)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的后面,多少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对学困生给以适当的指导。
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查漏补缺,让老师了解学生,掌握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五)
小结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一种分析方法:线段图(图解法)
二个基本类型: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针对训练:龟兔准备进行第二次赛跑,兔子让乌龟先爬1000米后再跑,如果兔子每分钟跑35米,乌龟每分钟爬10米,兔子跑多少分钟后就能追上乌龟?
学生做题,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加深对追及问题的理解。
(三)




刘博和康帅在学校30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刘博每秒跑4米,康帅每秒跑6米。若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问:
分析:
第一种情况:
慢车路程+快车路程+相距150千米=相距路程
第二种情况:
慢车路程+快车路程-相距150千米=相距路程
2、追及问题
问题4: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的后面,多少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
分析:
相等关系:快车路程-慢车路程=相距路程
问题1: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分析讲解行程问题线段图的画法。
在原题目的基础上,进行变式,改变问题,进一步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




甲、乙两站相距60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60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120千米。
(1)慢车先开出1小时,快车再开。两车相向而行。问快车开出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
(2)两车同时开出,相背而行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960千米?
(1)若两人同时同地反向出发,多长时间两人首次相遇?
分析:
相等关系:刘博路程+康帅路程= 300
(2)若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多长时间两人首次相遇?
分析:
相等关系:康帅路程-刘博路程=300
变式:经过多长的时间后两人首次相遇?
分析:
第一种情况:反向
相等关系:刘博路程+康帅路程= 300
第二种情况:同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