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区位因素

城市区位因素

【易错雷区,步步为赢】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1~2题。

时期(年)1985-19901990~2000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答案】 1.C 2.D下图为“我国长三角地区某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图”。

读图完成3~4题。

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地PM2.5的污染源主要有()A.汽车尾气,建设施工扬尘B.工业燃煤,土壤扬尘C.工业燃煤,汽车尾气D.生活燃煤,汽车尾气4.下列关于图中用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新技术开发区交通不便,布局不合理B.商贸区位于城市中心,占地广,交通便利C.重工业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小D.仓储区靠近港口和过境干线,便于货物集散【答案】 3.C 4.D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体现在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两个方面。

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图中曲线能表示城市地租由市中心向外变化特点的是()A.①B.②C.③D.④6.近年来,一些城市的大型综合商场从市中心向二环路以外迁移,主要原因是() A.二环路以外地租上升B.二环路以外人流量更大C.市中心人口不断减少D.城市交通网络不断完善【答案】 5.C 6.D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略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城市的主要地域形态是()A.组合式B.条带式C.集中式D.分散式8.该城市功能区()A.大型批发市场的建设符合交通最优原则B.商业园区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处C.造纸厂可以布局在F处工业区D.服装厂最适宜布局在E处【答案】7.C8.A【名师点睛,易错起源】易错起源1、城市功能区的区分方法及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例1.2013年,北京市在优先保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优势产业用地供应的原则下,制定了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1)~(2)题。

(1)商业服务用地较少的原因是()A.公用事业的发展B.该市服务范围覆盖全国C.金融业和工矿业的发展D.商业服务业高度集聚(2)该土地供应计划最有利于该市()A.改善人居环境B.促进工业发展C.调整产业结构D.推动科教事业【答案】(1)D (2)A【名师点睛】(一) 城市功能区的区分方法功能分区组成区位特征商业区各种商业街和大商场(或超级商场)多位于市中心和主干街道两侧建筑物以多层大厦为主,交通便捷,人口密集,交通流量大住宅区成片住宅楼及配套的服务性设施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往往相邻企业分布或多与之结合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外表景观是成片密集的楼房行政中心地区或城市的行交通方便及邻近服昼夜人口密度差异区政机构务对象较大文化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展览馆等文化机构和设施一般距工业区较远,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通信等条件文教机构众多,文化氛围浓厚(二)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1.影响因素影响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经济、社会、历史、行政等四方面的影响。

它们的影响如下图所示:2.各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1)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影响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距市中心的远近(见下面图表)字母距离地租功能区对应地租线成因A 近最高商业区陡距市中心的距离对商业影响最大,地租变化大B 中等中等住宅区较平稳距市中心的距离对住宅影响较小,地租变化较小C 远较低工业区最平稳距市中心的距离对工业影响最小②交通通达度城市内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的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区位通达度租金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 最高最高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的两边和公路的交会处较高较高远离公路的地区较低较低(2)社会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社会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住宅区的分化上。

(3)历史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①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

②城市的发展和更新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原有特色。

③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功能分区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

以市中心附近住宅的衰落为例:(4)行政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在有些城市,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中心商务区的四项主要特点特点原因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在交通通达度高的前提下,住宅区与上班的地点分开建筑物高大稠密因地价昂贵,为了分担成本,建筑物都设计为多层;因土地有限,充分利用土地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水平差异:最中心处以盈利高的零售活动为主;周围地区以商务机构为主。

垂直差异:低层以盈利高的零售活动为主;中间层以商业活动场所为主;高层以办公室为主易错起源2、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及如何合理规划城市例2.(2014·新课标Ⅱ)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答案】(1)D(2)B【名师点睛】(一)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1.影响因素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

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为动态因素。

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者可以称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称为微观因素。

2.下面以武汉市为例,分析评价武汉市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①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

②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③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①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有利于发展钢铁工业,便利的交通运输是钢铁工业选址在武汉而不在大冶的主要原因。

②武汉市交通发达,位于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同时京广铁路穿过武汉,带动了武汉的发展。

③武汉市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④近年来,武汉市发展高科技,拟建成我国的“光谷”之一,武汉市的旅游业日趋发达,为武汉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方式,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不断出现影响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新的区位因素。

除了科技、旅游等因素外,还有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环境保护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因素之一,那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将得到治理,城市的经济结构也会随之改革。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城市区位因素也在发展变化,有些因素的影响减弱,有些因素的影响增强。

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对城市区位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如何合理规划城市1.首先选择城市的布局形式是用集中紧凑式还是分散疏松式。

2.进行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其中,在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便利的交通。

②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第二,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第三,严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远离城市,并考虑盛行风向和水源地。

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③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3.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进行城市道路合理规划,修建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拥挤的状况;通过汽车尾气的达标排放和加强绿化,解决交通污染。

4.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一方面针对城市污染源,加大对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力度;另一方面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描述聚落分布特征的技巧(1)小尺度区域地图,常借助与熟悉地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描述,如沿河流分布、沿交通干线分布、位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等。

(2)大尺度区域地图,除了借助与熟悉的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外,还需使用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温度带位置、半球位置等进行描述。

易错起源3、城市化过程分析方法及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治理对策例3.(2014·山东)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1)~(2)题。

(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2)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答案】(1)B(2)A【名师点睛】(一)城市化过程分析方法1.世界城市发展过程及表现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世纪~20世纪20世纪50年代~70年代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人口由市区迁往人口由郊区迁往人口迁回市区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郊区农村和小城镇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二)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1.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地形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郊区水文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