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漫画对浮世绘的继承与发展摘要:日本漫画种类繁多,几乎囊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日本漫画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国际上也有众多拥趸。
日本漫画细腻的画风,流畅多变的线条,以及通过对亚洲人的五官特点进行夸张美化的人物造型,都对亚洲其他国家漫画的审美与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追根溯源,通过对日本漫画历史的研究,发现日本人对漫画的天赋与热爱是有历史渊源的。
而日本漫画的根源,就是浮世绘。
本文将通过对比与分析浮世绘和日本漫画的历史、审美与风格来说明两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日本漫画;浮世绘;风格;历史;审美
中图分类号:j21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099-02
一
浮世绘起源于德川幕府建立时的江户时代,没落于德川幕府的衰败。
因此浮世绘也可称之为江户时代的艺术。
它扎个于民间,主要表现江户时代的人情风物,生活习俗以及大众情趣。
因此浮世绘相当于当时的流行文化。
浮世绘画家多表现当时歌舞伎,酒楼茶馆等声色犬马的娱乐场所,作品透露出一种玩世不恭、及时行乐的情绪。
反应了17世纪江户时代流行的思想和情调。
因此用当时的时髦词汇“浮世”名命这种艺术作品。
浮世绘一词,由此诞生。
日本漫画的开山鼻祖被认为是日本绘卷戏画的大师鸟羽僧正。
他的《鸟兽戏画》被日本政府列为四大国宝绘卷。
这部绘卷用动物拟人化的表现手法,间接讽刺当时的社会现象。
与现今的报纸漫画如出一撤。
因此其作品被视为日本漫画的原型。
漫画的流行也是在江户时代,主要是因为浮世绘的盛行。
浮世绘中有一部分称为“大津绘”,是漫画的别名,也就是现代日本漫画的前身。
由此可见,江户时代的漫画和浮世绘的界限并不分明,很多画家既创作浮世绘,也画漫画。
而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画家葛饰北斋。
葛饰北斋的艺术成就极高,在当时是最受大众欢迎的画家。
他尝试把西方绘画中的透视,光影效果和人体结构的绘画技巧融入浮世绘,既强调浮世绘的装饰效果,又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给浮世绘带来新的面貌。
直到19世纪末,大量浮世绘作品传到法国。
震动了当时巴黎的画家。
尤其是葛饰北斋作品对印象派的画家们启发很大。
马奈就曾认真研究临摹过葛饰北斋的著名画册《北斋漫画》。
《北斋漫画》是葛饰北斋最著名的绘画书。
他在书中用简练的线条描绘了日常生活中人物的各种动态、姿势、表情和使用工具时的动作。
还包括花鸟鱼种和山川草木。
北斋起初是打算将它当做工具书使用,结果因为其生动有趣无所不包的绘画内容而大受欢迎。
因此接连出版了十五卷,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杂志”。
这也是“漫画”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出版物上。
“漫画”因此被大众所了解和接受。
随着德川幕府时代的终结,浮世绘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时间移至20世纪初期,当古老的浮世绘在法国引发震动的时候,西方
的铜版画和漫画杂志也对日本的漫画产生影响。
日本有了属于自己的漫画杂志。
也涌现出一批畅销作家。
但现代意义上的日本漫画真正成型,是“二战”之后。
被誉为“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发明了多种漫画表现手法,并首次将电影的美术设计和镜头语言融入漫画当中。
同时在故事题材上也借鉴电影类型片的概念。
手冢治虫的作品几乎囊括了从科幻、恐怖到政治、爱情等所有题材的漫画。
手冢治虫与葛饰北斋遥相呼应,成为漫画史上两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二
浮世绘与漫画的审美是一脉相承的。
在浮世绘盛行的年代,最受一般民众喜爱的类型就是“美人图”。
这种类型的作品多以年轻貌美的女子为描绘对象,展现其生活中的各种姿态。
美人图可分为江户初期与中期之后两大阶段。
初期以民间风俗为主的美人图注重表现生命活力,中期之后的美人图多表现艺妓舞女的各种姿态与生活细节,为浮世绘曾添了一抹香艳与情色。
由此可见浮世绘的审美是世俗的、浮华、艳丽的。
它不是象牙塔上的美学,让人高不可攀,而是作为通俗文化被一般民众接受。
所以浮世绘所描绘的人物符合一般大众的审美要求。
当代的日本漫画也是如此。
作为流行文化必然要服务大众,因此广大读者的审美需求必然会影响漫画家的创作方向。
虽然历经百年变迁,现代人的审美与江户时代的审美已经有了很大差别,但是现代漫画中对于女子的描绘与浮世绘的美人图依然共同分享着几个关键词:华丽、性
感、细腻、纤细。
从绘画风格的角度看,更能发现浮世绘与现代漫画一脉相承的特点。
从构图上看,上面两幅图都是从上到下,从后到前安排人物的位置。
忽略现实中的空间感和人物的站位对人物姿势和透视的影响。
这种风格的构图方式在日本漫画和浮世绘中极为常见。
从造型上看,浮世绘与日本现代漫画最大的共同点是人物造型的程式化。
如《宽政三美人》中,三为女性角色的五官基本相似,都是月牙形的眉毛;细长的眼睛;长而细的鼻子和樱桃小嘴。
发型与脸型也基本相同。
又如安达充的作品,里面的人物造型大同小异,都有圆而大的双眼;又尖又小的鼻子;小嘴巴与尖下颌。
区分人物的方法大多通过发型、身高、外轮廓和服装。
这种程式化的画法是日本漫画的最大特征,但也时常被人认为是日本漫画的局限性。
因为这种程式化的造型方式限制了漫画家在设计人物时的自由度和想象力。
使得人物形象雷同。
降低了作品的丰富性。
而这种程式化画法的成因,与其审美是分不开的。
作家为迎合读者的口味绘图,使得自己的作品大受欢迎,从而让更多的作家跟随这种风格。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逐渐形成了一种主流的审美标准。
这在浮世绘时代就是喜多川歌磨式的美人图,在现代就是大眼睛尖下巴的美少女。
在这种审美环境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下一代画家,自然也会遵守这个标准。
即便每个画家都有自
己的风格,但总体还会趋于雷同。
这既是日本漫画在商业上的强大之处,也是其在艺术创造上的一个弊端。
漫画是线条的艺术。
使用各种线条组织造型,塑造人物形象,是每个漫画家都必须具备的技巧。
而拥有浮世绘的日本人,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为在所有传统的美术门类中,浮世绘是最为依赖线条的艺术形式。
用细腻,圆滑的线条描绘女性五官,用抑扬顿挫的线条表现多变的衣纹和动感的姿态。
用粗狂的线条描绘凶恶的人物和厉鬼。
用工整均匀的线条描绘景物与建筑。
浮世绘对后世艺术的贡献之一就在其线条的运用上。
日本漫画在线条的使用上继承了浮世绘的优良传统,并且扩展出更多的可能性。
这主要是因为绘画工具的变化。
浮世绘的线条使用毛笔绘制。
线条柔软多变。
而现代漫画的绘画工具则不拘一格,像主流的蘸水笔,画出的线条更具弹性,力度也容易控制。
针管笔的粗细均等,适合刻画细节与规则图形。
而铅笔与马克笔也扩展了漫画表达的可能性。
在构图与色彩方面,浮世绘具有鲜明的视觉特征。
明快大胆的平涂色块,配合流畅的线条,再加上设计感强烈的构图,使得浮世绘的视觉效果独树一帜。
如《江户日本桥》,整幅画用线条勾勒和色块平涂完成。
近景中的船只人物细腻写实,线条密度极大。
房屋造型工整,并具备一定的透视感。
远处环绕富士山的云雾则大胆的概括出简洁的几何图形,为画面曾加了设计感。
富士山与树木都概
括的十分传神。
在岸本齐史所画的这幅图与江户日本桥对照,不难看出相似之处。
可以说,这幅画在构图和色彩上直接借鉴了《富越三十六景》。
对于建筑物的处理,在线条上的运用、远景中对于云彩的描画和雪山的造型,都十分相似。
当然,在继承其特点的同时,对于绘画技艺的钻研,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比如造型更加严谨,透视也更为准确。
绘画密度加大,配色和构图都更加大胆。
由此可见,日本漫画在继承浮世绘的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绘画中人体结构与透视的技巧。
同时也将现代的设计理念融入绘画之中。
更有许多漫画家开始使用电脑绘图,追求画面的精度,密度与写实程度。
而另有一些漫画家,则吸收欧美漫画的造型技巧,力图摆脱程式化的人物形象。
还有的漫画家追求简单的表达,返璞归真。
不过漫画家的追求为何,漫画与与浮世绘一样,最终都是用通俗的画面去表现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世事无常。
参考文献:
[1]顾申.浮世绘.青岛出版社,2011年版.
[2]古斯.日本江户时代的艺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3]麦克劳德.理解漫画.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