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考民法笔记复习资料

法考民法笔记复习资料

第一章民事法律关系一、民法是什么(一)民法的内容1、民法是规定各种各样"民法规范"的部门法2、民法规范的逻辑结构分为"构成要件""法律效果"(二)民法的适用1、民法通过"涵摄过程"得以适用:指将特定案件事实(生活事实)至于法律规范的要件之下,以获致一定的结论2、涵摄表现是三段论演绎推理的过程(T大前提包涵多个构成要件(M),R为法律效果,S为案件事实抽象民法规范所需的构成要件M)民法规范与民法法条,民法法条是民法规范的载体之一,民法规范的载体还有习惯、法理等二、民法规范适用的结果:民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法规范通过涵摄之过程得到适用,将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成立)、变更、消灭的法律后果。

法律规范+法律事实(一)民法的渊源,指民法规范存在的形式渊源,包括直接法源(规范法源,对法官有直接约束力,民法总则第十条,应当依照法律"制定法",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和间接法源(社会学法源,法官可自由裁量是否援用)民法总则第十条所谓之法律包括"法律、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习惯作为民法直接渊源,适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制定法无规定2经法律共同体成员长期惯行之事实,对其已形成法律效力之确信3不违背公序良俗(二)民事法律事实依照民法规范,充足民法规范之事实构成要件,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一个或数个)客观情况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法律事实: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只要事实行为被认定,法律秩序均将之与特定法律效果联系起来"使该事实行为产生相应的法律效果"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行为均须表达一定的意思,均属于表意行为(表示行为),所以,关于准法律行为,可类推适用民法关于法律行为的规则。

(一般为事实的告知行为,无论表达的意思如何,民法均按照法律的规定的内容赋予相应的法律效果)3、下列不属于民事法律事实(1)好意施惠(情谊关系)"无偿约定"或者承诺为好意施惠关系:1搭乘便车、乘客叫醒另一乘客到站下车、顺路代为投递信件、代为购买零食、约定请人吃饭、相约参加宴会、为人指路、为倒车的人打手势效果:不产生合同关系,不排除侵权之债的成立不成立合同关系的学理基础:1约定本身不具有财产价值、不值得被评价为一种合同关系。

2增加社会交往成本,不利于社会和谐。

但是故意以悖于善良风俗之方式损害于他人,构成侵权。

就损失主张侵权责任。

合同界域之外的约定:该领域的合同不容合同法介入,即使当事人具有受约束的意思,也不成立合同合同成立之判断应当依照"合意+权利义务"公式进行判断,应当根据利益状态、诚实信用原则、交易习惯等综合若一方考虑到自己一旦违反约定没有购买彩票,将可能使自己承担危机生存的法律责任,那么当事人是不愿意受该约定所创设之义务(责任)约束的。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类型。

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并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四、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客体三个要素组成五、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一)支配权:指权利人直接支配权利客体,享有特定利益,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范围:物权、人格权、身份权、知识产权。

特征:义务主体不特定/内容:支配行、排他性、优先性、权利行使直接性、公示性/客体:特定的利益,至迟于支配权行使时。

/支配权不适用诉讼时效/人格权、身份权、所有权无存续期间限制P19(二)请求权特定人请求特定人为特定行为内容:1请求行2排他性3平等性(请求权之间原则上不享有对其他请求权的优先效力,但存在例外规定)4合作性5非公示性6基于一定基础权利产生请求权的客体:义务人为一定行为(作为与不作为)所有请求权都是行为请求权。

时间:支配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例外<民总>196条,基于未经登记的动产物权所生的原物返还请求权适用三年的普通短期诉讼时效)占有返还请求权适用一年的除斥期间原则上债权均适用诉讼时效期间。

债权的权能:请求权能、受领权能、代为权能、撤销权能、抵消权能、处分权能支配权请求权:指支配权遭受侵害后,为使支配权回复到不受侵害的圆满状态,支配权人请求特定人为特定行为的请求权。

支配权遭受侵害而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属于债权请求权,功能在于填补支配权人或特定人遭受的财产损失(损害)或者抚慰其遭受的精神痛苦特征:以加害人过错为要件、其成立,要求权利人受有损害、适用诉讼时效。

(三)抗辩权概念:抗辩权,指针对请求权人的请求,得以拒绝给付的权利。

范围:一时抗辩权(先诉抗辩、双务合同履行抗辩)永久抗辩(时效抗辩、自然债务抗辩)特征:抗辩权法定,限于法律的明确规定;约定的抗辩事由,不属于抗辩权作用:阻碍请求权的行使,一时阻碍,永久阻碍。

民法上的抗辩:抗辩权+狭义的抗辩(否认权)。

抗辩权在于阻碍请求权的行使,狭义的抗辩功能在于全部或部分否认对方的请求权的存在。

1212345 67891234123211322123316134 48549618144121223 1233045296331363637372139239123425123292271231214231347231091517 23121233122014212123456111侵权行为:①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②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八、精神损害赔偿1、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主张主体(受害人、近亲属),要求造成严重后果。

①一般人格权(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第一条②具体人格权: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荣誉权③亲权(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配偶权④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遗骨等人格利益被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之方式侵害⑤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毁损,因此遭受严重精神损害不能主张:①在侵权之诉中未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而另行起诉的。

②法人、其他组织人格权受到侵害③为造成严重后果个别案件,如果违约造成的严重精神损害符合"预期利益+可预见规则"并且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加害行为仅成立违约不构成独立的侵权之诉的可以允许在违约之诉中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实施加害行为致人死亡/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方式侵害死者的人格利益,死者近亲属以自己的名义主张精神损害赔偿顺序限制顺序①配偶、父母、子女(可共同原告)②没有第一顺序的近亲属时,第二顺序近亲属才有权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精神损害赔偿具有专属性,原则上不得让与或继承,以下为例外①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②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民总185条,侵害英雄烈士等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共同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英雄烈士及精神,获得全民族广泛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记忆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之一,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已经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一部分第三章法人一、法人的概念与特征有独立的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①社会组织;②目的性财产法人人格否认(一案一否定)民总83条,营利法人的出资人不得滥用法人独立地位和出资人有限责任,损害法人的债权人利益,滥用独立地位、出资人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法人债权人利益的,对法人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公司法63条,一人公司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与股东自己的,对公司债务连带责任二、法人的分类1、公法人与私法人2、社团法人(人的集合为基础,营利、公益、中间法人)与财团法人(一定目的财产为基础,只能是公益法人)①营利法人,营利并分配给其成员为设立目的的法人(公司、企业)②公益法人,以公益为设立目的(学校,医院,慈善机构)③中间法人,不纯以营利为目的,非纯公益性质(校友会,同乡会)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依法登记之日,无需登记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捐助法人,以登记之日取得法人资格特别法人,机关、法定机构成立之日,具有机关法人资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城镇合作经济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取8594951216162 61622117023417514212121383137123139121421621212345117234 2143545515214754121231123421491501121231511不知2知道合理信赖损害1461461代理人已追认,相对人不知情而催告的,"追认"失去效力,合同重归效力待定状态,法定代理人只能向相对人作出追人或者拒绝追人的表示,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2171过错承担责任228166123153154522324531561234512341223163175121703173174116841921683164169117117249121402240311962341752010412951901911861621121972231123922121731195101234123219 2392119412123134224424333424542445245 62541232422431245224534 341213116 12115639111463911141122116163116115115112342862511992392199187188323912199188791881234112235119335151234122412315212 123114633245 212712915819899224212262272283218818942462461225 32642787110110 291287282293029495183 3033112126219123801912315158383201286863854389单独所有权对共有部分的共有权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管理权1127421共有道路其他场地212112183无权提起诉讼(只能由受害业主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没有什么意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