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AFP的比较

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AFP的比较

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AFP的比较发表时间:2013-05-09T17:14:22.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黄海深陈志通唐光定江伟河[导读]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结果的稳定性,灵敏度,精密度均优于酶联免疫法黄海深陈志通唐光定江伟河(广东省阳山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513100)【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125-02 【摘要】目的对甲胎蛋白(AFP)试验进行方法学探讨。

方法①对比实验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同时测定88例临床送检血清标本甲胎蛋白(AFP)的含量。

②线性实验将标准液按不同的浓度稀释后做线性实验。

③精密度实验用两法对低、中、高值质控品分别进行精密度实验。

结果①结果表明,两法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系数r=0.995,提示两法呈良好相关性。

②线性实验显示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在5~400 ng/ml和2~9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③精密度实验表明化学发光重复性好于酶联免疫法,特别是病理高值化学发光明显优于酶联免疫法。

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均优于酶联免疫法。

【关键词】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甲胎蛋白比较【Abstract】 Object: The methodology investigate of Alpha-fetoprotein (AFP) test. Methods: ①Comparative experiments: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e serum samples of 88 patients censorship alpha-fetoprotein (AFP) levels by ELISA and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②Linear experiments: the standard solution is diluted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then doing linear experiments.③Precision experiments: Doing precision experiments on low, medium and high-value quality control materials with the two methods. Results: ①The results show tha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wo methods(P>0.05).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r = 0.995, these two methods showed a good correlation. ②The linear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showe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nge in 5~400ng/ml and 2~900ng/ml.③Precis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repeatability of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is better than th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specifically at the pathological high value. Conclusion: The precision and accuracy of the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are better than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Key words】 ELISA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Alpha-fetoprotein Comparison 甲胎蛋白(AFP)是哺乳动物胚胎期肝脏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是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常用的检测指标。

临床上检测AFP的方法主要有放射免疫法(RIA)、酶免疫法(EIA)、酶联免疫法(ELISA)、荧光免疫法(FIA)、化学发光分析法(ECLIA)等,而近年发展起来的化学发光免疫法因其快速、精确、重现性好及试剂安全无毒的特点,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1]。

酶联免疫法定性检测AFP以其快速、简便、实效的优势在各级医院应用较广。

这两种方法临床常用,为进一步了解化学发光免疫法的特点,本文报告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对比检测88例临床血清标本中AFP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8例临床送检血清标本。

1.1.2仪器: 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RT6100酶标仪,郑州安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LUMO化学发光仪。

1.1.3试剂:①郑州安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甲胎蛋白(AFP)测定试剂盒(酶联免疫法)②郑州安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甲胎蛋白(AFP)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法)1.2方法1.2.1酶联免疫法测定甲胎蛋白(AFP)的操作方法见试剂说明书。

1.2.2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甲胎蛋白(AFP)的操作方法见试剂说明书。

2 结果2.1 线性实验将标准液按不同的浓度稀释后做线性实验,结果显示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在5~400ng/mL和2~900ng/mL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2.2 对比实验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同时对受检血清标本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两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0.995)。

表1 两种方法变异系数比较CV%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受检血清标本 14.27 14.202.3 精密度实验用两法对低、中、高值质控品分别进行精密度实验。

表2表明化学发光重复性好于酶联免疫法,特别是病理高值化学发光明显优于酶联免疫法。

表2 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对比批内CV% 批间CV%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低值 5.38 3.30 5.68 4.55中值 6.40 4.95 6.15 5.82高值 12.49 6.50 13.50 6.883 讨论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肝癌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而且死亡率高,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我国已成为肝癌第一大国[2]。

和其他肿瘤普查一样,肝癌防治主要在于"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的检测是一项非侵袭性检查方法,日益受到医学界广泛重视,成为肿瘤患者早期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故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对肿瘤的筛查和诊断至关重要。

甲胎蛋白是1956年由Bergstrandh和Czar在人胎儿血清中发现的一种甲种球蛋白,是胚胎发育早期的一种主要血清蛋白,分子量约70000,含糖40g/L,由96%蛋白质和4%的碳水化合物组成,正常人血清中AFP含量在2-8g/L之间,AFP正常值一般低于20g/L,AFP是诊断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是目前最好的可实际用于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指标,可在症状出现前6-12月作出诊断。

临床上检测AFP的方法主要有放射免疫法(RIA)、酶免疫法(EIA)、酶联免疫法(ELISA)、荧光免疫法(FIA)、化学发光分析法(ECLIA)等,目前较常用的测定方法主要是酶联免疫法[3-4],该法操作简便,但是检测甲胎蛋白灵敏度很低,线性较窄,高浓度AFP出现“钩状效应”,如不预先稀释,常出现假阴性结果,很容易造成漏诊。

在人体正常值参考范围内AFP的检测,酶联免疫法具有快速、简便、成本低廉的优点,在健康体检,人群普查,良性肝病患者定期检查中起到很好筛查作用。

对一时难以购买化学发光仪器的基层医疗机构, 酶联免疫法也是一个很好而实用的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法以快速、简便实效的优势在基层广泛应用。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既具有发光检测的高度敏感性,又具有免疫分析的高度特异性[5]。

是公认快速、精确、重复性好且安全无毒的现代免疫学定量分析的理想方法。

本文检测AFP结果表明: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好(r=0.995)。

但两种方法相比较,化学发光免疫法有如下优点。

①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结果的稳定性,灵敏度,精密度均优于酶联免疫法。

②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的线性范围更宽。

③试剂稳定性好,有效期长。

由于标记物在自然环境下很稳定,因此用它标记的试剂也非常稳定,而酶联免疫法采用酶作为标记物,通过显色强度反映待测物质的浓度,而影响酶和底物活性的因素有很多,因而试剂的稳定性和灵敏度略显不足。

因此本文认为,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AFP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1]陶义训主编.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4 [2] Han YF, Zhao J,MaLY,et al,Factors predicting occurrence and prognosis of hepatits-B-Viru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1,17(38):4258-4270.[3]网江平,李炎萍,张明辉,等.甲胎蛋白定量与肝脏疾病的关系.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13(3):167-168. [4]郑玲,邓文余,姚履枫.310例HBV感染者甲胎蛋白临床意义的评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1:118-119. [5]张丽民.化学发光标记及发光免疫分析.基础医学与临床.1995;15(4)∶24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