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外用剂型的使用方法总结一、定量喷雾剂(MDI)1.先确定铁药管是否正确的放置入了塑料外壳内。
2.去掉口盖,上下摇晃喷雾剂约10次,确保药物在喷雾剂药管中平均分散。
3.如果是首次使用,或者超过一周未使用该喷雾剂,需要先预喷4次,确保喷雾剂使用时药品的正确剂量。
4.垂直摆放喷雾剂, 防止喷雾剂外漏。
病人应在坐立或站立状态使用喷雾剂,确保正确剂量的药品到达肺腔内。
5.向上看头向后仰,确保药品雾剂能有一个较直的通道直达肺腔内部。
6.为了保证吸入时缓慢而深入,先正常呼气。
7.然后用嘴唇包紧喷头,喷头应处于舌头上,通过牙床后的位置。
如此可预防喷雾药品外泻而达不到药品剂量。
8.缓慢的深吸气,约3-5秒后,释放喷雾剂。
如果吸气过快,则大部分药品无法达到肺腔内部。
9.喷雾完后,建议屏息10秒,为确保喷雾后呼气不会将吸入药物呼出。
10.如果需要,建议等待30秒后,再使用第二次。
(使药管内压力平衡)*使用前应检查喷口内是否有异物。
*如药管内已无药品,晃动喷雾剂时无声响。
*取出铁药管,用肥皂水一周清洗塑料外壳一次,风干,不要清洗铁药管。
优点:1.便携2.轻便3.可多次使用4.耐潮缺点:1.不易使用2.需要计算使用次数3.每次预喷都会浪费药品常见使用方法问题:1.使用前忘记摇晃喷雾剂2.喷雾剂上下拿反3.喷雾与吸入时配合不好4.因用口吸气,不能用鼻吸气5.吸入时速度太快6.吸入后没有屏息10秒7.药品喷入口腔后,没有吸入肺内8.忘了去掉口盖9.牙齿,舌头,嘴唇阻挡喷出药品10.雾喷到喉咙有感觉后,就停止吸气11.多次喷雾,但只吸入一次12.使用已用完的喷雾剂二、旋转式定量干粉吸入剂(Turbuhaler)1.旋松并拔出瓶盖。
2.拿直药瓶,吸嘴向上。
3.握住底部红色部分和药瓶中间部分,先向右旋转底部红色部分,当转到不能再转时原路返回,当听到“咔嗒”一声时,表明一次剂量的药物已装好。
4.尽力呼气, 但切忌不可对吸嘴内呼气, 因为湿气会使干粉集结, 使药品不能平均分配。
5.将吸嘴平置于齿间,用双唇包住吸嘴,用力快速深吸气,可以重复多次吸气,确保装置内已上好的药品全部被吸入。
6.吸气后尽力屏息10秒。
7.需吸入二次时,中间不需要等待,可直接重复步骤3上一次药,再次吸入。
8.吸入时,因为药品的干粉粒非常微小,所以没有任何感觉和味道。
9.上药后, 吸嘴不可朝下, 装置本身不能倒转, 因为药品会被倒出, 如果一但出现倒转或者吸嘴向下的情况, 须重新按步骤3上药。
10.清洁此类装置时不能用水清洗,直接用干纸巾擦拭瓶盖即可。
*装置上有计数器,可看到已使用次数。
*装置因存放在干燥处。
优点:1.病人可以自己控制吸气。
2.只有少量的药品会在吸入时附和在口咽腔内,口腔内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降低。
3.不需要配合喷雾动作和吸气过程。
4.病人可以多次吸气,从而确保所有药品都被吸入。
5.便携缺点:1.无味,感觉不到是否已吸入药品。
2.干粉可能对某些病人有刺激性。
3.需要用力深呼吸,不是所有病人都能达到要求的吸气量。
(如幼年儿童,和严重COPD或哮喘病人)常见使用方法问题1.忘记拔掉瓶盖。
2.只向一个方向旋转了,没有听到“咔嗒”声。
3.上药时,装置非直立状态,有倾斜或倒转。
4.吸入前没有全力呼气。
5.咬住吸嘴时,位置或方向错误。
6.吸入时速度过慢。
7.吸入已经用完的装置。
8.不确定是否需要剂量已全被吸入。
三、圆盘式定量干粉吸入剂(Diskus)1.缺口朝上时,手指放在缺口处旋转至露出吸嘴,再无法转动。
2.吸嘴朝上,将露出的滑竿推到底,此时药品已经装好。
3.尽力呼气, 但切忌不可对吸嘴内呼气, 因为湿气会使干粉集结, 使药品不能平均分配。
4.将吸嘴平置于齿间,用双唇包住吸嘴,用力快速深吸气,可以重复多次吸气,确保装置内已上好的药品全部被吸入。
5.吸气后尽力屏息10秒。
6.需吸入二次时,中间不需要等待,可直接重复步骤3上一次药,再次吸入。
7.吸入时,因为药品的干粉粒非常微小,所以没有任何感觉和味道。
8.上药后, 吸嘴不可朝下, 装置本身不能倒转, 因为药品会被倒出, 如果一但出现倒转或者吸嘴向下的情况, 须重新按步骤3上药。
9.清洁此类装置时不能用水清洗,直接用干纸巾擦拭瓶盖即可。
10.旋转将装置关好。
*装置上有计数器,可看到已使用次数。
*装置因存放在干燥处。
优点、缺点与旋转式定量干粉吸入剂相同。
常见使用方法问题:1.上药时,装置非直立状态,有倾斜或倒转, 或滑竿没有推到底。
2.吸入前没有全力呼气。
3.吸入时速度过慢。
4.吸入已经用完的装置。
5.不确定是否需要剂量已全被吸入。
四、鼻喷剂(Nasal Spray)1.在使用前应先洗手。
2.使劲摇晃喷雾装置(确保药品均匀分布),拔掉瓶盖。
3.如果是首次使用,需要先预喷2-3次,直到所喷出细雾,这样是为了确保喷雾剂使用时药品的正确剂量。
预喷的时候不要对着自己或者他人。
4.使用鼻喷前,需要先擤一下鼻子,清除鼻腔内的异物。
5.头部微向前倾,用手指按住不使用鼻喷一边的鼻孔,保持鼻喷直立将喷嘴部轻插入鼻孔,喷嘴指向外眼角,确保药品进入鼻腔,防止药品通过泪腺通道进入眼睛。
6.向下压按喷射器,用鼻腔吸气(同时吸入药品),用口腔呼气。
7.在另一鼻孔内重复5, 6 两步。
8.每次使用完后洗手,然后用纸巾擦拭鼻喷嘴,盖好瓶盖。
建议不要和他人共同使用同一个鼻喷装置。
9.建议记录鼻喷已使用次数。
五、滴鼻剂 (Nasal Drop)1.在使用前应先洗手。
2.使用鼻滴前,需要先擤一下鼻子,清除鼻腔内的异物。
3.取掉瓶盖。
4.头向后仰,将鼻滴嘴轻置于一边鼻孔处,尽量不要触碰鼻腔内部,轻挤出所需滴数。
5.在另一鼻孔内重复第4步。
6.最少保持头向后仰的姿势2分钟,增加鼻滴的吸收时间。
7.每次使用完后洗手,然后用纸巾擦拭鼻滴嘴,盖好瓶盖。
建议不要和他人共同使用同一个鼻滴。
六、滴耳剂(Ear Drop)1.在使用前应先洗手。
2.在手中轻握耳滴瓶几分钟,使耳滴液温度升至大约体温度。
3.如果耳滴是混悬液, 使用前应轻摇耳滴瓶。
4.取掉瓶盖。
5.侧头或侧躺,需要点滴的耳朵向上。
6.如使用耳滴者年龄超过三岁,则向上,向外,拉耳朵顶部。
这样可以使耳道成为一条直线,有益于耳滴直接点滴到鼓膜上。
7.轻挤出所需滴数,不要将耳滴嘴插入耳道中,这样容易擦伤耳道壁,或鼓膜。
8.轻按耳屏遮盖耳道口,这样可以排出耳中气泡,还可将滴液更深的推入耳道。
9.为了确保滴液能流入耳道深处,需保持10-15分钟侧躺或侧头的姿势。
10.盖好瓶盖。
11.如有任何多余的滴液没有流入耳道内,可用手指拨掉。
12.使用完后洗手。
*小于三岁的小孩,点滴前应向下,向外轻拉耳朵底部。
*如果需要同时点滴双耳,滴完一边后,需等待5-10分钟后,再点滴另外一只耳朵。
*使用耳滴后不建议在耳中放置棉花,因为棉花会吸收药物。
*一般耳滴都含有抑菌剂,但一般建议扔掉已经被打开超过一个月的耳滴。
七、眼膏剂(Eye Ointment)1.在使用前应先洗手。
2.在手中轻握眼膏管几分钟,使眼膏温度升至大约体温度。
3.取掉盖子,放置在一个干净的纸巾上。
4.如果是首次使用该眼膏,应先挤出0.25厘米丢弃。
(这部分眼膏可能非常干燥)5.躺下或头向后仰,睁开眼睛,轻拉下眼皮形成一个小眼袋。
6.平拿眼膏管,从侧面靠近下眼皮形成的小眼袋,这样可以防止眼膏管嘴戳到眼睛。
7.眼球转动向上看,这样可以把眼球中心从挤入眼膏的地方挪开,防止挤入眼膏的时候不停的眨眼。
8.将0.6-1.25 厘米的眼膏挤入下眼皮的眼袋中,注意眼膏嘴不应触碰眼皮以及眼睫毛,防止有细菌在这些部位,从而引起眼睛感染。
9.轻轻闭上眼睛约1-2分钟,闭眼后眼球应全方向转动。
10.盖好盖子。
11.须注意,使用眼膏后,眼睛暂时变花,数分钟后恢复正常。
12.用干净的纸巾擦掉已挤出的多余的眼膏。
13.使用完后洗手。
*如果眼膏和眼滴需要同时使用,先使用眼滴,用完眼滴5分钟后再使用眼膏。
*如果同时使用两种眼膏,一种用完后,需等待10分钟后再使用另一种眼膏。
*一般眼膏都含有抑菌剂,但一般建议扔掉已经被打开超过一个月的眼膏。
八、滴眼剂(Eye Drops)1.在使用前应先洗手。
2.取掉盖子,放置在一个干净的纸巾上。
3.如果眼滴是混悬液, 使用前应轻摇眼滴瓶。
4.躺下或头向后仰,睁开眼睛,轻拉下眼皮形成一个小眼袋。
5.平拿眼滴瓶,从侧面靠近下眼皮形成的小眼袋,这样可以防止眼滴嘴戳到眼睛。
6.眼球转动向上看,这样可以把眼球中心从滴入眼滴的地方挪开,防止滴入眼滴的时候不停的眨眼。
7.在眼滴嘴离下眼皮小眼袋1.5-2厘米时,轻挤一滴眼液到小眼袋。
8.眼球转动向下看几秒钟,然后松开下眼皮,这样可以增多药品与眼睛中心的接触时间,提高效果。
9.轻轻闭上眼睛约30秒。
10.用大拇指和时指轻轻挤压鼻梁两边,防止药品流入泪腺通道到达鼻腔。
11.在睁开眼睛前,擦掉多余的眼液,不要揉眼睛,尽量少眨眼睛。
12.盖好瓶盖。
13.如果需要点多余一滴眼液,在点完一滴后,应等待3-5分钟后再点第二滴,确保第一滴不会被冲走,以及第二滴不会被第一滴稀释。
14.如果同时需要使用两种不同的眼滴液,滴完一滴后,应等待5-10分钟后,再点滴第二种不同的眼滴液。
15.使用完后洗手。
*眼滴在冰箱中冷藏后,更易感到药品是否接触了眼球表面。
*如果滴完后有眩晕或失去平衡的表现,建议坐下或躺下预防摔倒。
*一般眼滴都含有抑菌剂,但一般建议扔掉已经被打开超过一个月的眼滴。
儿童眼药水的使用1.让小孩平躺下,闭上眼睛。
2.轻点眼滴到内眼角的眼皮上,孩子睁开眼睛后,药品因为万有引力的原因自己流到眼睛上。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