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种植技术有什么方法
2.选地芦笋是多年生宿根作物,一般以土质肥沃、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具有保水保肥性的砂壤土或壤土为最适宜;避免
透气性差的重粘土、耕作层浅、底土坚硬、强酸性或碱性土壤及石
砾多的土地,前茬是番茄、甜菜、苜蓿的地块也不宜种植芦笋。
3.定植宜在春季定植。
绿芦笋栽植行距为135~150厘米,白芦
笋为取土方便,扩大行距为180厘米,株距均为30厘米,定植沟宽40厘米,沟深25~30厘米,沟内铺施基肥和复合肥,667平方米施
土杂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覆土4厘米。
将幼苗按
株距栽入沟内,覆土3~5厘米,浇透水,待一周缓苗后第二次覆土。
4.田管芦笋生长年限长,在第1~2年里应勤中耕、除草、加强
肥水,培育健壮植株,使之尽快进入盛产期。
①施肥芦笋对肥料的
需求量以氮肥最多,钾、磷、钙肥次之。
秋季或早春重施优质农家
肥1500~2000千克/667平方米;在嫩茎抽出4~5厘米高时,给予
足够的水分和养分,追催芽肥尿素7~10千克/667平方米;采收期
追肥2~3次,先重后轻,增施磷钾肥,配合灌水;采笋结束后每
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千克及尿素15千克,进行复壮;8月施人
粪尿;最后一次追肥在霜前2个月结束,以防秋季发新梢。
②灌水适
时灌水可提高芦笋产量、品质,采笋期保持土壤持水量为60%~70%,干旱时10~15天灌水一次,越冬前灌足封冻水。
③病虫害防治病害
有茎枯病、褐斑病、锈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针虫、蚜虫、红蜘蛛等。
防治方法:冬季加强清园、防涝,
防止株丛过密等;药剂防治可喷1∶1∶300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
多菌灵、敌锈钠、农抗等,7~10天一次,连续2~3次;虫害的防
治主要为诱杀成虫,可选用敌百虫、百菌清、溴氰菊酯、灭蚜松、
速灭杀丁等防治。
5.采收芦笋一般在栽植第3~4年才开始采收,采收期为60~80天。
绿芦笋幼茎在25厘米左右可采收,白芦笋幼茎在18厘米左右
采收。
每天早晨采收一次,气温高时每天早、晚各采收一次。
芦笋一般种后第二年可开始采收,每年两次,第一次在4-6月,第二次在9-11月,夏季天气炎热,芦笋质量低劣,产量也低,不适
采收。
栽培白芦笋,在采收前1-2周要进行培土。
春季要在地温升高以后但幼芽尚未出土前进行。
但也不能过早,过早土温上升缓慢会影
响幼芽生长。
培土时,土中不能存留未发酵的堆肥和前一年残留下
来的茎叶,否则容易使幼芽发生锈病。
所培的土要干燥疏松,使通
气良好。
不能用粘结成块的土壤进行培土,以免造成幼茎弯曲或因
透进光线而使芦笋变成绿色。
培土的高度依采收幼茎的规格而定,
如采收幼茎的长度需17厘米,培土垄的高度大约需22厘米。
整个
垄面做成偏平的半圆形。
为了不使芦笋露出地面而着色,收获期必须经常注意观察培土无缘无故面的细小龟裂(此小龟裂是由于幼芽从下面顶出来的)。
采收
的方法是:见到小龟裂后,用左手扒去一点土,见到幼茎的头部后,再扒去一点土,直至看到幼茎的生长方向。
然后将右手中的芦笋刀
向着幼茎基部所在的方位扎过去,将刀柄向下一撬,把幼茎撬出土。
要准确,不要切伤其它未出土的幼芽,也还要伤根,以防病菌侵入。
采收白芦笋时,不管幼茎多么细,只要是已破土而出的,就应采收。
采收之后,用手立即把土填入空洞整平。
收下的芦笋用清水充分清洗,挑除受病害的、弯曲的和畸形的幼芽,然后按标准分级,切成一定长度,每500克捆成一捆并用湿布
遮盖,防止照光着色和纤维化使品质变劣。
新鲜的芦笋非常容易腐烂,故采收之后设法置于6°C以下的条件进行冷藏,以免变坏,最
好立即送到工厂加工。
一、芦笋立枯病
1、症状。
此病又称枯萎病,是土传病害。
初见田内个别植株变
黄萎蔫,病情扩展后全株枯死,嫩茎染病,拟叶和茎变褐色或纵裂,
病株地下茎和根部可现褐色病斑,后期病部腐烂,产生白色至粉红
色霉状物,幼笋染病,茎细小或无法出土。
2、防治方法。
⑴育苗地不宜连作,实行3-4年轮作。
⑵施用充
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芦笋专用肥,注意防止烧根或沤根。
⑶加强
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雨后及时排水。
⑷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36%
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1:1:160
倍式波尔多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二、芦笋根腐病
1、症状。
主要危害茎基或根部,初发病部变褐色,皮层逐渐腐烂,仅残留表皮及维管束,表皮下有白色菌丝体,严重时小根全部
烂掉,根部溃烂,植株黄化,矮小或凋萎死亡,一般不落叶,此区
别于立枯病。
2、防治方法。
和芦笋立枯病相同。
三、芦笋炭疽病
1、症状。
主要危害茎,茎上病斑灰色至浅褐色,梭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
2、防治方法。
⑴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销毁。
⑵
施用腐熟的有机肥。
⑶发病期注意雨后排水,严防大水漫灌,浇水
应安排在上午,减少夜晚结露。
⑷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
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
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
7天停药。
四、芦笋茎腐病
1、症状。
主要危害幼笋,幼笋出土后受害,初期茎表出现水浸
状斑,逐渐扩大,后侵入茎秆,茎部组织腐烂,地上部呈枯萎状,
湿度大的在茎表组织出现白色菌丝体。
2、防治方法。
⑴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不宜过密。
⑵加强田管,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
⑶及时拔除病笋,集中深埋或烧毁,
减少菌源。
⑷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溉,严防大水漫灌。
⑸发病初期用75%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或浇灌,采收前3天停药。
五、芦笋病毒病
1、症状。
芦笋病毒病田间症状不明显,病株生长瘦弱、弯曲、
黄化,产量明显降低。
2、防治方法。
⑴收获时使用割刀,必要时进行割刀消毒,防汁
液传毒。
⑵为防种子传毒,应从无病株上采种,必要时可采用茎尖
脱毒技术进行脱毒。
⑶病初期喷洒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或0.5%抗毒剂Ⅰ号水剂300-350倍液,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20%病毒灵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
连喷3次,采收前3天停药。
看了“芦笋种植技术有什么方法”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