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自庄子

出自庄子

出自《庄子》及其注解的成语有:扶摇直上、鹏程万里——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御风而行——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大相迳庭、不近人情——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肌肤胜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形如槁木——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大言炎炎——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朝三暮四——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四。

』众狙皆怒。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

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旁门左道——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盗亦有道——故跖之徒问跖曰:「盗亦有道乎?」唇亡齿寒——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人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独来独往——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善始善终——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莫逆之交——四人相视而笑,莫逆於心,遂相与为友。

唯命之从——父母於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冥冥之中——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勃然作色——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虚与委蛇——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不徐不疾、得心应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应於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於其间。

相濡以沫——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吐故纳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见笑大方——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

井蛙之见——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

夜以继日——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望洋兴叹——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何罪之有——然且不免於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君子之交淡若水——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亦步亦趋——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哀莫大於心死——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失之交臂——吾终身与女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不知天高地厚——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化腐朽为神奇——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无所不在——庄子曰:「无所不在。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捉襟见肘——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分庭抗礼——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

变化无常——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大同小异——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

出自《庄子》及其注解的成语有:扶摇直上、鹏程万里——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御风而行——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大相迳庭、不近人情——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肌肤胜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形如槁木——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大言炎炎——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朝三暮四——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四。

』众狙皆怒。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

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旁门左道——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盗亦有道——故跖之徒问跖曰:「盗亦有道乎?」唇亡齿寒——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人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独来独往——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善始善终——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莫逆之交——四人相视而笑,莫逆於心,遂相与为友。

唯命之从——父母於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冥冥之中——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勃然作色——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虚与委蛇——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不徐不疾、得心应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应於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於其间。

相濡以沫——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吐故纳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见笑大方——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

井蛙之见——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

夜以继日——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望洋兴叹——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何罪之有——然且不免於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君子之交淡若水——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亦步亦趋——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哀莫大於心死——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失之交臂——吾终身与女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不知天高地厚——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化腐朽为神奇——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无所不在——庄子曰:「无所不在。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捉襟见肘——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分庭抗礼——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

变化无常——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大同小异——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之好龙,雕文画之,天龙闻而示之,窥头于匾,施尾于堂,叶公见之,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其似龙非龙也。

对牛弹琴——庄子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

”能者多劳——巧者劳而智者忧。

螳臂挡车——女不知夫螳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小巫见大巫——小巫见大巫,拔茅而起,此其终身弗如也。

支离破碎——夫支离其形者。

每况愈下——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也,每下愈况。

沉鱼落雁——毛嫱丽姬,人自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之好龙,雕文画之,天龙闻而示之,窥头于匾,施尾于堂,叶公见之,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其似龙非龙也。

对牛弹琴——庄子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

”能者多劳——巧者劳而智者忧。

螳臂挡车——女不知夫螳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小巫见大巫——小巫见大巫,拔茅而起,此其终身弗如也。

支离破碎——夫支离其形者。

每况愈下——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也,每下愈况。

沉鱼落雁——毛嫱丽姬,人自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一部《庄子》留下170条成语先秦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而庄子又是这个轴心时代的主要人物之一。

我们平时脱口而出的很多成语其实都出自《庄子》,如“朝三暮四、不近人情、害群之马、独来独往、分庭抗礼……”等等。

《庄子》中的成语究竟有多少呢?经笔者仔细核对,发现被中华书局《古今成语词典》收录的就达170条之多!庄子是个贫民哲学家,一生贫困。

史料记载他住的是残破的屋子,曾一度在陋巷里靠编织草鞋为生。

他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去见魏王的时候穿的就是一身破烂衣衫,脱帮的鞋子用带子绑了。

因而他作品中就有“桑枢瓮牖”、“上漏下湿”,“数米而炊”,“捉襟见肘”、“踵决肘见”、“纳屦踵决”等寒碜相,外出时也不像做宰相的老友惠施那样车声隆隆从者数百,而是“栉风沐雨”、“百舍重茧”。

除了和贫困有关的成语外,《庄子》中还有许多与水和鱼有关的成语,这和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庄子比较吻合。

庄子常去钓鱼,但他钓鱼是为了改善生活。

对于一个热爱思考又常去钓鱼的人来说,作品中出现很多与鱼和水有关的比喻也就不难理解了,譬如“涸辙之鲋”、“得鱼忘筌”、“吞舟之鱼”、“不系之舟”、“沉鱼落雁”、“望洋兴叹”、“交淡若水”、“管窥蠡测”等。

《庄子》的成语中出现最多的,是有关山上的树木鸟兽,著名的“螳螂捕蝉”就是他在弹鸟时的发现。

此外他还当过一阵漆树管理员,在树林子里呆久了,有关的成语必然很多,譬如“山木自寇”、“螳臂当车”、“椿萱并茂”、“才大难用”、“巢林一枝”、“莽眇之鸟”、“满谷满坑”、“其应若响”、“以珠弹雀”、“断鹤继凫”、“一饮一啄”、“枯槁之士”、“鸱鸦耆鼠”等。

行贿之事古已有之,早在战国时期的庄子就写下“苞苴竿牍”一词,也就是指送礼之人附上书信要求办事,这一现象于今已愈演愈烈。

哲人的睿智常能看透人性的弱点,也正因为如此,哲人生前大多都生活在痛苦之中,好在庄子虽然生前贫穷痛苦,他的思想和成语却得以薪尽火传,成为民族语言和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鲁迅先生曾以“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来评价《庄子》,时至今日,照样无人能先,这正是《庄子》的魅力所在。

《庄子》流传至今的成语精粹朝三暮四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

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三颗,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

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

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除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

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

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

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业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成者英雄败者贼这个故事出于《庄子*盗跖》。

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小的盗贼被抓起来,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

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

对这样的人,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

齐国的大臣田常杀死了齐王,窃取了齐国,自己当了齐王。

对这样的窃国大盗,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

要是议论起来,这种事情真是让人不足挂齿,可是连圣贤都对他们没有非议。

其实这事有什么奇怪呢?《尚书》上说:‚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