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解析版)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解析版)

2020年中考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文言文阅读)专题10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一、(2019·安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

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

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①染:熏陶,沾染。

②与:赞许。

③狎:亲昵,亲近。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此后汉所以..痛恨:..倾颓也所以: (2)未尝不叹息痛恨(3)愿.陛下亲之信之愿: (4)不私.于物私:(5)今则不然.然:【答案】13.(1)……的原因(这里表示原因)(2)痛心、遗憾(3)希望(4)偏爱(5)这样【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

(1)—(3)题为课内重点词语,结合日常积累联系上下句便可作答。

(4)(5)题为课外词语,解答时可结合上下文意,联系课内词语来判断。

(4)中的“私”,联系课内的“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便可知本题中的“私”是动词,“偏爱”的意思;(5)中的“然”,联系课内的“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便可知本题中的“然”是代词,“这样”的意思。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答案】14.(1)这(些)都是忠正贤明,(可以)为保全节操而死的人。

(2)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拒绝小人。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首先,判断句子是否属于特殊句式,注意(2)题是判断句。

其次,抓住对关键字词的理解,如(1)“悉”是“都”的意思,“贞良”指“忠正贤明”,“死节”指“为保全节操而死”,(2)“亲爱”指“亲近爱护”,“疏斥”指“疏远拒绝”,最后,逐字逐词翻译,语言要连贯。

15.【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答案】15.汉室之隆立身成败【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要填的内容都加了引号,说明要用原文填空。

结合【甲】文中的句子“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可知“亲贤臣,远小人”的目的是“汉室之隆”,乙文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文段首句“立身成败,在于所染”是这一段的中心所在,后文具体阐释对待君子小人的不同态度决定了“立身成败”。

16.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4分)【答案】16.①善人,指贤臣或君子。

②善行,指好的品行。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意。

从甲文来看,这种“善”结合句子“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可知这里的善表现为对国家忠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贤臣和君子;从乙文来看,这种“善”结合句子“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可知这里的“善”主要表现为有气节、讲名声的良好品行。

【参考译文】立身成败,在于受到什么熏陶濡染。

陛下在贞观初年,磨炼修养,讲究名声气节,不把私情用于外人外物,爱好的是善良。

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

今天却不是这样了,亲近狎亵小人,却从礼节角度心怀警戒地过于看重与君子的交往。

过于慎重地对待君子,于是敬而远之;过于随便地看轻与小人的交往,于是狎亵而亲近起来。

亲近起来就看不到他的错处了,敬而远之就看不到他的对处了。

二、(2019·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

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

”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

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

②奉思:思念。

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

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

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不知其旨.也旨:_______ (2)然后能自反.也反:_______(3)诚能如是.是:_______ (4)令心意不驰走.走:______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分)(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2分)9.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6.(1)味美(2)反思,反省(3)这,这样(4)跑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实词。

(1)和(2)为课内重点注释词语。

(3)“是”有“这”、“判断动词”等义,这里结合上下文是“这”可联系《河中石兽》中“如是再啮”的“是”,意思是“这样”。

(4)“走”可联系《木兰诗》中“双兔傍地走”的“走”,意思是“跑”。

【答案】7. 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读。

解答时可以根据语意来判断、也可根据语法结构帮判断,观察有没有特殊句式。

这句话的翻译是外甥聪明敏锐,一定能理解我所说的这些,因此我就详尽地介绍给你。

即可得知断句为B。

【答案】8.(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句翻译能力。

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至”最好的,“弗”,不;“善”,好处。

(2)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同时抓住重点词语“人事”人世间的俗事,“尽”全。

【答案】9.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甲文的观点“教学相长”即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所以虽谈到学习,但也更多地体现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

乙文“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即一定能摒弃人世间诸事的闲扰,专心治学。

所以乙文也谈到了学习,但“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侧重的是学习要独立思考。

【乙参考译文】师川外甥奉议:自从分别以来,我天天想念你。

春天到了,天气渐渐暖和,我想你在侍奉双亲之余,一定能摒弃人世间诸事的闲扰,专心治学。

你从前来信中写道:“当用十年的功夫,修养心性,探索道义法则。

”我很赞赏这句话,如果真正做到,则可以与古人媲美,可以洗刷前人羞愧之心。

学习要有正确方法,读书时必须力求对书中的一字一句进行钻研,以使自己能对书中所言有透彻的了解,这才真正是古人读书的用心之处。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收到效果,不至于自费力气。

如果还想深入进去,必须摒弃对学问以外的事物的追慕, 全身心投入。

古人说:“纵情于养心探道这一欲望之中的人,不论坏事或好事,都搁置在一边,那么这样就可以无事不明察了。

”读书时必须打扫干净书房,烧上香,使心思专一。

才能深入领会书中所言。

少年的性情往往气盛骄躁,如果能经常这么做,年纪不大,就可以事半功倍,大见成效。

外甥聪明敏锐,一定能理解我所说的这些,因此我就详尽地介绍给你。

夏初也许能见面。

因五舅行,草书于此。

三、(2019·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

(共10分)(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二)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①,未之有也。

盖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

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③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取。

言如蓍龟④,终身不易。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三代以降:夏商周三代以来。

②操心制行:思虑行动。

③孙氏:孙权。

④言如蓍(shī)龟:(这些)论断像蓍占、龟卜(一样准确)。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闻不求闻.达于诸候隔篁竹,闻.水声B.明明.灭可见以伤先帝之明.C.足兵甲已足.不足.为外人道也D.谋陛下亦宜自谋.肉食者谋.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项,“闻名”“听到,听见”;B项,“明亮”“贤明、英明”;C项,“充足”“值得”;D项,均为“谋划”。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答案】因此感奋激发(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注意关键词“感激”在此处意为“感奋激发”,“驱驰”意为“奔走效劳”。

17.语段(一)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分) 【答案】①对先帝的感激之情。

②对刘备父子的忠心。

③兴复汉室的决心。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段的情感理解。

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出山效命;在临危关头接受任命,患难与共;先帝临终托孤以来,他早晚忧叹,鞠躬尽瘁,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陛下的职责,充分体现了他对刘氏父子的忠诚之心,以及他兴复汉室的决心。

据此概括即可。

18.结合两个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