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课件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课件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社会思潮的作用和影响
(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第一,社会思潮能够指导社会实践, 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第二,社会思潮能够促进理论创新。 第三,社会思潮能够促进社会治理的 完善。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社会思潮的作用和影响
(二)消极的作用和影响
第一,错误的社会思潮会误导和干扰社会发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我国对社会思潮不同的理解和界定
《辞海》:“(1)某一历史时期内反映一 定阶级或阶层利益和要求的思想倾向; (2)涌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社会思潮 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 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社会思潮的形成和传播
(二)社会思潮的传播
传播是社会思潮的特征之一,没有思想理 论的传播,社会思潮不能形成;没有传播,社 会思潮也很难发挥其作用;没有传播规模的扩 大就不会有思潮的发展;传播的停止就意味着 思潮的衰亡。因而,传播贯穿社会思潮的整个 活动过程,传播是社会思潮内在的运动形式。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社会思潮的形成和传播
(二)社会思潮的传播
社会思潮的传播,要具有传播者、传播媒 介、传播受众三个要素。 社会思潮的传播过程,就是传播者通过传 播媒介将社会思潮传播给受众,受众又将接收 的信息反馈给传播者这样一个过程。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社会思潮的形成和传播
(二)社会思潮的传播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我国对社会思潮不同的理解和界定
“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此其语最 妙于形容。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 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 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 然。……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 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 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 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二讲 “宗教热”思潮
一、宗教相关问题 二、山东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
三、山东高校大学生与全国高校大学
生宗教信仰状况比较
四、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引信原则和对策
建议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四讲 民族主义思潮
一、民族主义及其历史演变 二、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三、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现状
二、社会思潮的形成和传播
(一)社会思潮的产生
第四,社会思潮产生的国际环境 (1)国际格局或时代主题的重大变化的影响; (2)国际政治、经济或文化的重大事件的影 响; (3)国家间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相 互影响; (4)国际敌对势力通过输出某种思想意识形 态,以达到演变的目的; (5)国家间的战争或其他外来挑战的刺激。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社会思潮的形成和传播
客观条件 思潮产生的年代,必定是风云变幻、 大动荡、大变革的历史时期。 主观条件 思潮的发生,离不开精神领袖的作 用;社会思潮的形成也离不开群众的参 与。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社会思潮的形成和传播
(一)社会思潮的产生
第一,社会思潮产生的经济条件 主要是指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这是社会思潮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一)我国对社会思潮不同的理解和界定
朱士群:社会思潮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形 式,是一定历史时期在一定的社会阶级阶层中流行, 具有一定的理论作为主导,并通过一定的社会心态、 社会行为、观念文化和学术理论而得到显著表现的 社会思想潮流的总和”。 林泰: “社会思潮是在社会变革时代(在社会 心理演化的基础上),由一定思想理念引领的, 反映社会历史走向诉求的,影响面很广的思想观 念或倾向。”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成绩
期中论文20分,平时考勤成绩
20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由探讨
大家知道哪些思潮? 什么思潮对你影响最大?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一讲 导论
一、什么是社会思潮 二、社会思潮的形成和传播
三、社会思潮的特征
四、社会思潮的类型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社会思潮的类型和特征
(二)社会思潮的特征
第一,社会性和群体性 第二,理论性和理想性 第三,民族性和时代性 第四,现实性和实践性 第五,批判性和挑战性 第六,运动性和传播性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社会思潮的作用和影响
社会思潮是时代精神的指示器 社会思潮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 社会思潮是民族精神的度量衡 社会思潮是新意识形态的营养源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全面理解社会思潮的内涵
第一,社会思潮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社 会意识的表现。 第二,社会思潮是具有理论色彩的社 会意识运动。 第三,社会思潮的产生依赖于一定的 社会心理活动。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全面理解社会思潮的内涵
第四,社会思潮是一种围绕社 会重大议题而展开的群体社会意识 活动。 第五,社会思潮是表达社会群 体的愿望、要求或利益的社会意识 活动。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全面理解社会思潮的内涵
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结构中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
社 会 意 识
理论意识(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社会思潮 普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潜意识)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全面理解社会思潮的内涵
社会思潮在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社会心理尤其是社会潜意识需要 通过社会思潮的中介才能实现向意识形态的转 化; 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形态也需要社会思潮 的中介而熔铸、沉淀到社会心理特别是社会潜 意识之中。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我国对社会思潮不同的理解和界定百科 :“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的
社会历史背景下,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 础之上,具备某种相应的理论形态并在一定
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
思想趋势。”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通俗理解
社会思潮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 社会现实尤其是重大现实问题的反映, 是在社会和大众中广泛持久流行的、 对于人们的思想以及生活方式有重大 影响的思想潮流。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由思考
两种传播方式的关系如何? 哪种传播方式更重要?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两种传播方式的关系
人际传播在社会思潮早期传播中起着决定
性作用。
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之前,是大众传播的
基础。
大众传播集中体现传播的力度。 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互相促进。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社会思潮的形成和传播
五、社会思潮的作用和影响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由思考
社会思潮与社会心理、风尚潮流、 社会意识、社会热点以及学术派别、 理论体系等是不是一回事?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什么是社会思潮
社 会 思 潮 在 英 文 中 一 般 表 述 为 social thoughts 或social trend,意在表明社会思潮是 带有某种趋向性的思想体系。但对于究竟什 么是社会思潮,国外理论并没有给出明确定 义,无论是《不列颠百科全书》、《美国百 科全书》还是 17 卷本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 全书》,都没有社会思潮的条目。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学内容和安排
第一讲 导论
第二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青年信仰与宗教文化 民粹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自由主义 左派思潮 新权威主义 普世价值
马 莉
马 莉 莉
主讲
主讲 主讲 主讲 主讲 主讲 主讲 主讲
第三讲 民族主义思潮


莉 主讲
陈士军 陈士军 陈士军 陈士军 陈士军
社会思潮往往能刺激、诱发青年的 群体行为。反之,青年接受社会思潮的 影响后产生的反应,又会扩大该思潮的 影响范围和强化它的影响作用,二者之 间有着循环刺激的关系。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书目
1.林泰:《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 治教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2.朱汉国等:《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究》,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12年版; 3.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11年12月版; 4.余双好等:《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及对策研 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 5.冯宋彻著:《当代社会思潮名家讲座》,中国传媒大学 出版社2006年版; 6.牟钟鉴:《探索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 2009年第2次印刷; 7.吕大吉等:《当代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概说中国宗教 与传统文化》第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展的正确方向,阻碍或迟滞社会的发展进程。
第二,错误的社会思潮会消解和冲击主流的
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造成人们思想意识的 混乱。 第三,错误的社会思潮会造成社会的运筹甚 至危及国家的安全。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五、社会思潮与青年的关系
青年是各种社会思潮的最先反映者, 其中青年知识分子又是社会思潮的主力。
第三,社会思潮产生的文化条件
(1)既有的思想文化状况是民众社会心理的文化基 础; (2)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延续的努力,往往就形 成了一些社会思潮; (3)围绕现存意识形态的斗争直接影响社会思潮 的消长; (4)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动向和新因素,为社会思 潮的产生提供了土壤、营养和契机。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主持人 马莉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学目的和教学安排
教学目的:该课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选修
课之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世界范围的主要理论思潮和现实的 热点难点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主动研究问题 的意识。 教学方法:由主持人联系主讲人,采取专题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积极地研究社会思潮和现实问 题,帮助学生掌握社会思潮和现实问题,提高学生对社会思潮和现实问题 的认识、评价能力。要求学生主动研究问题并撰写文章。 具体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外,还要阅读一些各种思潮和理论热点相关的 论文和著作,准备课堂发言,并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期中论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