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七章测试题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七章测试题

初一生物下学期第六、七章质量检测题2011.5.22班级姓名考号分数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0分)1、给小孩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A、天花B、结核C、百白破D、霍乱2、人体的免疫功能,可清除自身的损伤细胞,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损伤的细胞属于()A、病原体B、抗体C、抗原性物质D、自身物质3、下列医疗措施,使人体产生抗体,获得免疫的是()A、服用阿司匹林B、注射抗生素C、注射疫苗D、注射胰岛素4、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其中免疫细胞主要是()A、淋巴细胞B、吞噬细胞C、红细胞D、腺细胞5、各学校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保护水源、消毒餐具等有利于预防()A、消化道传染病B、呼吸道传染病C、血液传染病D、体表传染病6、下面对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的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它们对淋巴细胞的产生和分化有重要作用B、它们对淋巴细胞的成熟有着重要的作用C、脾脏和淋巴结有清除病原体等物质的作用D、它们的分泌物有杀菌和清除异物的作用7、勤洗手,勤换衣,不随地吐痰等卫生习惯,可有效的预防传染病,这些行为属于()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杀死病原体8、目前,世界各地禽流感仍有发生,我省“飞禽馆”因此关闭,并在该馆门口挂上了“为防止传染禽流感,请不要靠近”的标志牌。

这种做法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A、消灭病原体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者9、2006年7月我国对某地区进行了乙肝疫苗免费接种,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其原因是( ) A、乙肝疫苗能直接杀死乙肝病毒B、全面增强易感人群的抵抗力C、使人在不生病的情况下产生抗肝炎病毒的抗体D、使人获得非特异性免疫10、体液中的溶菌酶和组织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免疫的()A 第一道防线B 第二道防线C 第三道防线D 第四道防线11、下列在生活中看到的几种现象中,哪一种不属于过敏反应?()A、有些人吃了虾后,会发生腹痛B、有些人皮肤接触了化纤后起红斑C、有些人吸入了花粉后,会发生哮喘D、皮肤接触了过热的水后,会起水疱12、目前“非典型肺炎”病毒灭活疫苗已经研制成功,正对志愿者进行接种实验。

这种疫苗和志愿者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类型分别是()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C、抗原,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13、下列除哪项外,都是安全用药所必须做到的()A、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恰当的好处B、用药量大用药多,疗效既好C、中药和西药一般不能同时服用D、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和危害。

14、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在各医院都是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属于预防措施中的()A、控制传染源B、保护易感者C、切断传播途径D、使用方便15、防御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A、传染病人要及时隔离B、病死的动物要深埋C、按时做好预接种D、生吃瓜果要洗净16、关于狂犬病的预防中,狂犬病传染类型、给人注射的物质、给狗注射的物质、对狗的预防措施、对患者的措施依次是()A、体表传染病、抗原、抗体、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B、体表传染病、抗体、抗原、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C、接触传染病、抗体、抗原、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D、血液传染病、抗体、抗原、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7、从去年开始,我市各学校相继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型H1N1流感疫苗属于抗体B、从传染病防治措施讲,注射疫苗属于控制传染源C、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D、有严重过敏反应的同学,也可以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18、时下,饲养狗、猫的宠物成为时尚,同时也带来了狂犬病传播的隐患。

人一旦被狗、猫咬伤,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

那么、所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A、抗原,保护易感人群B、抗原、控制传染源C、抗体,保护易感人群D、抗体、切断传播途径19、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中,不确的是()A、抗体是人体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B、感染SARS康复后的患者体内可能存在SARS 病毒抗体C、一种抗体可以针对多种抗原发挥特异性免疫作用D、抗体是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20、下列哪项措施与保护易感人群没有直接的关系()A、讲究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B、给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C、对空气进行消毒,使室内通风透气D、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有针对性的给易感人群服用预防药21、在流行性感冒流行期间,班上不少同学患病,为了防止其他同学被传染,老师每天用醋熏蒸教室。

这种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都不是22、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这种免疫属于同种类型的是()A、青霉素过敏反应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C、白细胞清除病原体D、得过麻疹不再患病23、药物使用说明中哪些项目对于安全用药十分重要?()A 作用与用途B 用法与用量C 注意事项D 以上三者皆是24、关于服药的方法,下列哪一种是正确的()A、感冒症状减轻时,就可立即停药B、以茶配药可以协助药物的吸收C、一般的药丸不要干吞,要配开水服用D、感冒糖浆很甜,可以多喝25、勤洗手、勤换衣、不随地吐痰等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这些行为属于()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 D杀死病原体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下面的答题栏内,否则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1、免疫的主要功能是、和。

2、根据传播途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和四大类。

3、有的人不能注射青霉素或对某些食品过敏,这都与人的有关。

胃酸分泌、痰的形成属于防线;泪水、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都有并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叫。

免疫器官主要有,免疫细胞是。

从免疫学分析:腮腺炎病毒是,它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叫。

二者结合从而促进的吞噬作用,将抗原及时清除。

这种免疫只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叫。

当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时就会出现反应。

移植器官不易成活、监视异常细胞这与免疫的功能有关,患者移植器官时除要找到相匹配的器官外,还要长期服用。

用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叫。

4、(1)艾滋病是一种病,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它直接攻击和破坏人体的细胞,致使体内的缺损。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除母婴传播外,其核心是通过和传播,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爱滋病。

(3)由于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染人群。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加强保护措施,做好预防?5、在流行性感冒发生期,流感病毒是,流感患者是,传播途径是,婴幼儿是。

对“非典”病人及时隔离的预防措施是,对病人的用具要消毒是为了,保护易感者最佳的措施是。

6、下列有关炭疽病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7分)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牛、马、羊等草食牲畜最易得此病,主要症状为高热、黏膜紫黑、呼吸困难等,常常来不及医治而死。

尸体应烧毁或深埋。

健畜每年接种减毒的炭疽杆菌菌苗。

由于接触病畜的皮毛或进食未煮熟的病畜肉类可引起人类炭疽病,以皮肤炭疽最为常见。

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对炭疽病进行过深入研究,发明了制造疫苗的方法和预防接种,从而使免疫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病原体毒性降低,称为,它不具备感染性,经注射、口服、鼻吸等方法进入健畜体内,使健康牲畜体内产生相应的,从而获得免疫,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2)带菌的牛、羊等对健康人来说是,健康人可以称为,病畜尸体烧毁或深埋属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3)按传播途径分,炭疽病是一种传染病。

7、据新华社电北京市卫生局2006年9月29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北京市发生福寿螺事件以来,共接到临床诊断报告160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其中重症病倒25例,中重症患者53例,无一例死亡,所有患者全部得到治愈。

广州管圆线虫的成虫寄生在鼠类的肺动脉内,雌虫产卵,孵化为第一期幼虫,幼虫到达气管时,通过鼠的吞咽动作进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出体外。

在自然界中遇到某些陆生或水生螺则侵入或被吞食进入螺体。

进入螺体后逐渐蜕变为第三期幼虫并可长期存在于螺体内。

人如果吃了生的或不熟的螺肉可感染该病。

鱼、虾、蟹、蛙等吞食了带有第三期幼虫的螺类,幼虫可在其体内长期存在,人吃了这样的鱼、虾等也可感染该病。

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1)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传染病。

它的传播途径是。

(2)在传染病基本环节中,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属于,福寿螺等水生动物既是又是。

(3)在对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对患者的生活垃圾进行消毒等特殊处理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人食用鱼虾等水产品时要煮熟的目的是。

附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C A A C B B C B D C B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C C B C C C C B C D C B二、非选择题1、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视2、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3、免疫、第一道、第二道、非特异性免疫、脾脏、淋巴结、胸腺淋巴细胞、抗原、蛋白质抗体、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过敏、免疫监视、药物、疫苗4、传染HIV、免疫免疫功能血液传播性传播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阻断传播途径5、病原体传染源空气飞沫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注射疫苗6、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传染源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接触或体表7、消化道食物饮水传染源传染源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