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提纲

文学理论教程提纲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五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这五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五个分支之一。

它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而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的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二)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文学活动的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信息学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一)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二)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二、中国特色三、当代性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第一节 文学活动及其构成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

一、世界主要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

文艺摹仿说:文艺起源于对宇宙事物或世界的摹仿。

二、作者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因此文学活动也是一种作者表现活动。

表现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三、作品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主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 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概念 美国新批评派 兰塞姆 “文学本质论” 20世纪60年代 结构主义思潮 四、读者20世纪60年代接受美学(斯):将文学接受活动作为研究的焦点,并对接受活动中读者的自主性加以积极认可和强调。

五、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第二节 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一、人类生活活动的性质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 二、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一)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的诗意情感关系 (二)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三)生活活动特性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三、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审美性或情感性的精神活动第三节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一)关于文学发生问题的几种学说 1、巫术仪式发生说 2、发生说 3、游戏发生说(二)文学发生根本原因的揭示——劳动说 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容 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一)文学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及前人有关认识文学..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它显得快些,有时慢些,有..............................时甚至同生产呈反方向的发展。

.............. 对此,马克思指出这是..........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 (二)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文学的发展是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进行的。

但物质生产或者说是经济是文学发展中起“最终的支配作用”的东西。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第一节 文学概念辨析 一、文学概念三义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等一般文化形态。

................狭义文学....才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

...................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之间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可以称为.................................折中义文学。

......三种文学观念:文化的文学观念(广义文学),审美的文学观念(狭义文学),惯例的文学观念(折中义文学)。

二、文学作为文化 三、文学作为审美 四、文学作为惯例惯例..,这里是指人们在使用文学概念时有意或无意地遵循或建立地某种未经...........................言明而又约定俗.......成地规...。

五、文学界定的困难及解决办法承认狭义文学和审美的文学观念的中心地位,吸收广义文学和文化的文学观念、折中义文学和惯例的文学观念的某些合理成分。

指出: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第二节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一、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社会结构....,这里指由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

两个基本层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

................上层建筑....就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各种制度及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

..........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治、法律制度,二是社会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部区别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如哲学、伦理学、、文学.......................及其他艺术等......。

文学的意识形态一般包括:(1)文学与话语、(2)文学与社会、(3)文学与反映。

二、文学与话语话语(discourse ):人们的说、写、听、读、思等活动及其产品,即具体语言活动和产品。

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五个要素:(1)说话人(2)受话人(3)本文(Text,或译为文本)(4)沟通 (5)语境(Context,或译上下文) 三、文学与社会文学是一种社会性话语活动,文学话语是社会的产物,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话语的社会性集中表现在,它或隐或显地代表着超个人的阶层、阶级、民族或人民的利益。

四、文学与反映文学作为反映,是受动反映和能动反映的统一。

文学反映的受动性:指文学依赖或受制于现实社会生活的根本性质。

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文学业反映外部客体世界,二是文学也反映在主体世界。

文学反映的能动性:指文学在反映现实过程中所具有的积极的选择或改造性质。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普遍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性话语活动。

..............第三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从目的看,审美是无功利的;从方式看,审美是形象的,从态度看,审美是情感的。

审美意识形态......,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

一、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文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在地..却又隐伏着某种功利性。

二、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形象,指审美形象,即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审美感性形态。

理性,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所构成的思维过程。

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但在深层次又是理性的。

文学是形象的,这是由文学的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文学又是理性的,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次的理性思考有关,这是由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的。

三、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情感,这里指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作家或读者的主体态度(好恶,喜怒,肯定与否定,欢乐与痛苦等)。

审美情感往往是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

认识,在这里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

在文学中,审美感情是直接的,理智认识是间接的。

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四、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文学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双重性质。

在文学中,双重性质总是存在于其特有的具体语言组织所形成的话语蕴藉(y ùn ji è)之中,并通过话语蕴藉显现出来。

第四节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一、 语话蕴藉蕴藉是指一种部包含或蕴含着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状况。

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 (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质(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 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语言“本文”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文本,即有待阅读的对象,是由话语系统(语词、句子、意象、音调、风格等的复合体)的蕴藉构成的。

但丁:文学四义——字面意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奥秘的意义。

(相当于话语蕴藉)文学的话语蕴藉的特点常常体现在两种典型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

含蓄,是指把无限的意味隐含或蕴藉在有限的话语中,是读者从中体味无限。

含混,有时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等,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却蕴蓄着多重而不确定的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