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学欣赏复习试题一、影视的主要镜头与景别景别可具体划分为大全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六种。
1、大全景一般用来表现远离摄影机的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的空间环境,自然景色和群众活动大场面的镜头画面。
2、全景用来表现场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动作,在电视剧中用于表现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全景画面,主要表现人物全身,活动范围较大,体型、衣着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较清楚,环境、道具看的明白,通常在拍内景时,作为摄像的总角度的景别。
3、画框下边卡在膝盖左右部位或场景局部的画面成为中景画面4、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的局部成为近景。
近景的屏幕形象是近距离观察人物的体现,所以近景能清楚地看清人物细微动作。
也是人物之间进行感情交流的景别。
近景着重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是刻画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别。
5、画面的下边框在成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其他被摄对象的局部称为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被摄对象充满画面,比近景更加接近观众。
特写镜头提示信息,营造悬念,能细微地表现人物面部表情,刻画人物,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见的特殊的视觉感受。
主要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背景处于次要地位,甚至消失。
6、大特写仅仅在景框中包含人物面部的局部,或突出某一拍摄对象的局部。
一个人的头部充满银幕的镜头就被成为特写镜头,如果把摄影机推的更近,让演员的眼睛就充满银幕的镜头就成为大特写镜头。
大特写的作用和特写镜头是相同的,只不过在艺术效果上更加强烈。
在一些惊愫片中比较常见。
二、电影《藤条》韩国感人亲情电影《藤条》(又名《回初礼》)拍摄于2011年,讲述了一个不良老爸和模范女儿之间的温馨故事,电影中既有大人与孩子间的斗智斗勇,又有传统礼仪与现代思想间的冲突较量,更有父女之间的那种难以割舍的亲情与感动。
三、影视的画面处理技巧淡入:又称渐显。
指下一段戏的第一个镜头光度由零度逐渐增至正常的强度,有如舞台的“幕启”。
淡出:又称渐隐。
指上一段戏的最后一个镜头由正常的光度,逐渐变暗到零度,有如舞台的“幕落”。
化:又称“溶”,是指前一个画面刚刚消失,第二个画面又同时涌现,二者是在“溶”的状态下,完成画面内容的更替。
叠:又称“叠印”,是指前后画面各自并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银幕或荧屏上。
划:又称“划入划出”。
它不而是以线条或用几何图形,如圆、菱、帘、三角、多角等形状或方式,改变画面内容的一种技巧。
入画:指角色进入拍摄机器的取景画幅中,可以经由上、下、左、右等多个方向。
出画:指角色原在镜头中,由上、下、左、右离开拍摄画面。
定格:是指将电影胶片的某一格、电视画面的某一帧,通过技术手段,增加若干格、帧相同的胶片或画面,以达到影像处于静止状态的目的。
倒正画面:以银幕或荧屏的横向中心线为轴心,经过180°的翻转,使原来的画面,由倒到正,或由正到倒。
翻转画面:是以银幕或荧屏的竖向中心线为轴线,使画面经过180°的翻转而消失,引出下一个镜头。
起幅:指摄影、摄像机开拍的第一个画面。
落幅:指摄影、摄像机停机前的最后一个画面。
闪回:影视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
即突然以很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起伏,手法极其简洁明快。
“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出现的场景或已经发生的事情。
如用于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它同“闪回”统称为“闪念”。
蒙太奇: 指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
它大致可分为“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
剪辑:影视制作工序之一,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
影片、电视片拍摄完成后,依照剧情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将各个镜头的画面和声带,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然后按照蒙太奇原理和最富于艺术效果的顺序组接起来,成为一部内容完整、有艺术感染力的影视作品。
四、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是由Christophe Barratier导演的电影。
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一位评论家为该片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
这也创造了法国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
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成为了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
五、蒙太奇的概念和功能蒙太奇: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地拼贴剪辑手法。
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剪辑: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合成:制作这种组合方式的艺术或过程。
蒙太奇的功能主要有:1、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2、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
每个镜头虽然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组接一定顺序的镜头,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
3、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
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六、世界电影史与流派世界电影史分为三个阶段:电影的形成期(1895-1927)电影的成熟期(1927-1945)电影的发展期(1945—现在),代表人物有乔治·梅里爱、埃德温·鲍特、格里菲斯等。
主要的流派有:左岸派、印象派、先锋派等七、中国电影史回顾中国电影一个世纪的发展,不由使我们想起了一些具有全球意义的历史性事件。
一百多年前,1895年电影在西方发明。
这不仅是世界电影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而且也是清朝政府在战败之后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一年。
自从1895年以来,世界范围内视觉技术的发展与中国这个正在形成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国内政治事件的联系日趋紧密。
1896年8月,西洋影戏在上海的徐园上演。
接着来到上海的放映人是美国的利卡尔顿,1897年他带来爱迪生公司的电影在茶馆和游乐场所放映.此后直到1949年,中国放映的大多片子为外国电影,放映场所先是在茶馆后是在影戏院。
外国影片占据了中国电影市场的90%,居于主导地位。
人们不难料想,好莱坞电影是风头十足。
1905年,任景丰在他的北京的照相馆里拍摄了中国最早的电影《定军山》。
他拍摄的是著名演员谭鑫培所表演的京剧。
郑正秋于1913年拍摄的家庭短剧《难夫难妻》,被认为是最早的中国故事片。
同年,黎民伟与布拉斯基拍摄了香港的第一部电影《庄子试妻》。
它成为最早在国外放映的中国电影。
由此可见,中国电影从诞生之初便是跨国资本的产物。
在以后的岁月里,中国的民族电影是在引进的西方的电影技术、意识形态、艺术手段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壮大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民族电影变成为国有企业。
电影制片厂不再为私人所有。
它们经过重新组合之后形成一个新的国家电影工业。
整顿调整后形成的一些大制片厂有: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它们都受到文化部和宣传部的监控和领导。
国家对于电影的生产与销售拥有绝对的权利。
电影常常成为政治宣传与灌输意识形态的工具。
国内外影片都受到严格的审查。
允许中国观众观看的外国电影主要都来自于社会主义国家。
好莱坞电影实际上已从中国消失。
第五代导演在毫不留情的文化批评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种"自传民族志".中国的民族电影是民族的自我反观。
1988年,张艺谋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金熊奖。
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西方电影节上荣赝大奖,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与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一般来说,80年代的中国新电影基本上是一种民族电影,其主要内容之一是"文化批评"。
电影是那一时期席卷全国的知识话语与批判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9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因而要求有新的理论描述。
它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国际化过程,并且在全球资本主义所创造的条件下逐渐成为跨国电影。
八、电视的起源与发展九、电影与电视的功能主要有认识、教育和审美功能。
正确认识电影的群众性,是正确认识电影的社会功能的前提。
电影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三者是辩证统一的。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电影具有认识价值和教育作用,要用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培养一代新人,这是社会主义电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电影是一种直观现实,是一种生活观照,但这种现实和观照是通过一幅幅动态画面所构成的银幕形象表现出来的。
电影的真和善是与美结合在一起的。
电影是一种艺术美,人们通过欣赏来接受它。
片面强调电影的教育作用,忽视电影的娱乐作用和审美作用,片面强调电影的思想性,忽视电影的艺术性,本身就是没有群众观点的表现,也是违背艺术规律的。
十、卓别林的电影1、人物形象的塑造卓别林的影片中是突出了以电影的形式来创造富有人性的人物形象。
他以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作为影片创作的基础,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和杰出的电影喜剧观念,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有血有肉的银幕形象。
2、影片的结构观念;卓别林的影片中,特别是他那许多成功的长片创作中,情节只是作为一个编造的框架,影片动作的结构基础是那些寓意隽永,甚至可以独立存在的一个个插曲。
3、影片的空间观念;卓别林却是强调着单镜头的空间表现力,强调画面内部的场面调度的作用。
卓别林善于使用全景镜头,这是他的镜头特点之一。
卓别林的镜头特点之二,是借助全景镜头交代不同的与人物动作相适应的空间环境,无论环境之间相距多么遥远,观众都可以从镜头的空间环境中,从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中获得视觉效果。
镜头特点之三,是以长镜头的形式表现动作本身喜剧冲突的视觉效果和连贯性。
4、电影的时间观念;卓别林的叙事时间更注重具体动作的实际时间的表现,换言之,更注重叙事时间的瞬间效果的表现。
这种时间观念上的特点无疑是由于特定的喜剧形式迅速而又短促的噱头时间所决定的。
十一、好莱坞电影类型、代表、特点类型电影是好莱坞电影在其全盛时期所特有的一种创作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
人们通常根据影片的不同题材或技巧来归纳影片的类型,大的分类是故事片和非故事片两种。
在故事片项目下,比较成熟的类型有西部片、强盗片、歌舞片、喜剧片、恐怖片、科幻片、灾难片、战争片、体育片等;属于非故事片的类型则有广告片、新闻片、纪录片、科学片、教学片、风景片等。
一般认为,类型电影有三个基本元素:一是公式化的情节,如西部片里的铁骑劫美、英雄解围;强盗片里的抢劫成功、终落法网;科幻片里的怪物出世,为害一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