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技术管理规定
(一)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建筑气候区划
Ⅰ Ⅱ Ⅲ Ⅳ气候区
大城市
中小城市
Ⅳ气候区
大城市
中小城市
Ⅴ Ⅵ气候区
日照标准日
大寒日
冬至日
日照时数(h)
≥2
≥3
≥1
有效日照时间带(h)
8-16
9-15
计算起点
底层窗台面
注:①底层窗台面是指距离室外地坪1.2m 高的外墙位置;
②安顺市属于第Ⅴ气候区。
3
用的广场、不收费公共停车场、屋顶平台、通道、绿地等公共开放 空间的,在满足规划要求及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容积 率,增加的建筑面积按下表控制。批准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原 建筑面积的 25%,已作为开放空间的不准改作它用,不得增加建筑 物。
提供开放公用空间增加建筑面积控制标准
容积率控制指标
4
(一)廊道的净宽度不大于 6m,廊道的净空高度不小于 5.5m; 但穿越宽度小于 16m 且不通行公交车辆的廊道净空高度不可小于 4.6m。
(二)廊道内不得设置商业设施。凡符合前款规定的廊道,其 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范围。
第四章 建筑间距
第十七条 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 光、通风、消防、卫生、环保、防震、管线埋设、避免视线干扰等 要求确定。
(五)高层建筑裙房与相邻住宅的间距按本规定第十七条执 行。
第二十一条 两幢高层建筑之间的正面间距,南北向平行布置 的,应满足日照分析的间距要求,并不得小于 24m;东西向平行布 置的,应满足日照分析的间距,并不得小于 20m。
第二十二条 住宅建筑的采光槽宽、深比按不小于 1∶2 控制。 第二十三条 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 定: (一)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南侧或东西侧的,其间距按第
8
其它非住宅建筑的间距及特殊地形、地段的建筑间距在符合交 通、消防、采光通风、城市景观的规定条件下,由城市规划行政主 管部门按有关规定确定。
第五章 建筑退让距离
第二十六条 建筑物沿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河道、排水干 线、人防设施、文物古迹、军事、航空港、气象台、电力保护区及 用地边界建设时,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规定。
卫生、体育、科研机构、工业厂房、仓库、军事设施以及为居住小 区、小区以下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指标, 按有关规定、规范执行。
第十一条 建设用地在 20000m²以上的成片开发地块,修建性 详细规划应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确定的建 筑容量控制指标执行。
<1.8 ≥1.8,<2.2 ≥2.2,<3.0 ≥3.0,<3.5
提供 1m²开放空间,允许增加的建筑面积(m²)
2 3 4 5
第十五条 建设用地内有不同性质建筑的,应分类划定建筑用 地范围,分别计算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属商业办公或商业住宅综合 楼的,建筑密度按附表(一)中公共建筑的指标执行,建筑容积率 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换算合成。商业面积或办公面积达不到该建 筑面积 10%,按住宅面积计算,建筑容积率按附表(一)中住宅的 指标执行。
(二)住宅正面间距,应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
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下表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
方位 0°-15°(含) 15°-30°(含) 30°-45°(含) 45°-60°(含) >62°
折减系数
1.0L
0.9L
0.8L
0.9L
0.95L
注:①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第八条 进入二级市场转让的土地,不改变规划明确的用地性 质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符合转让条件的,由国土部门办理转让手续 后,持国土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及用地红线图到城市规划 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改变用地性质和修 建性详规的,应向规划管理部门重新申报定点。
第三章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和规定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分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 划未覆盖的用地性质按城市总体规划执行。
第七条 对于不改变用地性质,确需增加部分其它性质的建 筑,应在确保原定用地性质前提下,以原定性质建筑为主,新增不 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比例不得高于 50%,并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 可证》时注明兼容性质及各类建筑面积比例。
第二十七条 建筑物沿用地边界修建,应按本规定第四章建筑 间距规定的一半和按相邻建筑的间距要求退让。不开窗的山墙沿用 地边界布置时,应按不少于 3m 和满足与相邻建筑的间距要求退让。
第二十八条 沿城市道路新建、改建建筑物,建筑退让距离按 下表执行:
路段上建筑物退让城市道路红线控制表
道路等级
W>40m
30m<w≤40m
第十六条 利用地形高差满铺处理,如消防车能直接进入的可 视作地面,其建筑密度不大于 45%。
原有建筑的建设密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已超出规定值的,不准 在原有建筑用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
建筑物之间因公共交通需要,架设穿越城市道路的空中人行廊 道的,应报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7
十七条至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控制; (二)非居住建筑(第二十四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外)位于
居住建筑北侧的,其建筑间距按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控制。 (三)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
制,但居住建筑山墙有居室窗户的,其山墙间距按第十七条、第十 八条、第二十条的有关规定控制。
第二十四条 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 儿所和大、中、小学教学楼与相邻建筑的间距,应保证被遮挡的上 述文教卫生建筑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 1.5h,在市区旧 城区进行改建的,其间距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 1h。
第二十五条 非居住建筑(第二十四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 外)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高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 1.南北向的,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 0.3 倍,且其最小值为 18m。 2.东西向的,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 0.25 倍,且其最小值为 13m。 (二)高层非居住建筑与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最 小值为 13m; (三)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最小值为 10m; (四)低层非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 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但最小值为 6m。
第九条 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建 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无详 细规划的,按分区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规定的用地性质和附表(一) 《建设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的规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
2
门审定。 第十条 附表(一)中未明确控制指标的行政、文化、教育、
第三十条 新建大型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后退道 路红线距离不小于 15m,并保证人流集散、绿化、停迴车等的需要。
22m<w≤30m
18m≤w≤22m
退让及出挑建 筑性质
退道路红 线(m)
允许出挑 (m)
退道路红 线(m)
允许出挑 (m)
退道路红 线(m)
允许出挑 (m)
退道路红 线(m)
允许出挑 (m)
高度24m 以
3
0
3
0
下公共建筑、
3
0
2
0
住宅
5
2
4
1.5
高度24m 以 上公共建筑、 ≥10
高层住宅
1.5 2.5
6
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高层建筑(含高层居住建筑)与小高层以下住宅的
间距,除符合日照、采光、消防和避免视线干扰及贵州省制定的间 距规定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住宅朝向为南北向的,面宽小于 50m 的高层建筑与北侧 住宅的间距不得小于 24m,面宽大于 50m 的高层建筑与北侧住宅的 间距应按日照分析的间距要求退让,但最小间距不小于 24m。
第二章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 本市城市建设用地按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
1
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进行分类。 第六条 具有兼容性的建设用地,其兼容的内容按批准的详细
规划执行。旧城改造中涉及多个单一性质地块的建设用地,具体包 含各性质的建筑面积比例按相应原控规性质、地块所占面积比例及 原定的容积率来界定。
≥10
1.5 2.5
8-10
1.5 2.0
8-10
1 2.0
高层公共建筑
和高层住宅的
裙楼(限高
5-82-35Fra bibliotek2.0
3
1.8
3
0
24m 以下)
注:①w 为道路宽度;
②在旧城区及新城区商业街按批准的详规执行。
9
道路交叉口的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距离在路段规定退让的基础 上再退让 5m。
第二十九条 沿小于 18m 规划道路红线两侧的建筑按国标《城 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的规定退让。
安顺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安顺市城市规划管理,使城市规划管理 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贵 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安顺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及有关法 律、法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十二条 建设用地在 20000m²以上的成片开发地块,修建性 详细规划应按附表(一)《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的规定执 行;多层住宅建设用地小于 600m²、高层住宅建设用地小于 2000m²、 高层公共建筑小于 3000 m²的,不得单独建设;建设用地未达到前 款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确实不妨碍城市规划实 施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予核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