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抗旱保育苗促移栽工作方案去冬今春以来,我州旱情持续加重,库塘蓄水严重不足,稳定烟叶生产规模、保持烟区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
为筑牢抗旱防灾保稳定思想防线,加强对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进一步提高抗旱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确保各项抗旱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确保今年烟叶生产任务目标完成,特制订大理州抗旱保育苗促移栽工作方案。
一、统一思想,认清烟叶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一)降雨少,蓄水严重不足。
根据大理州气象局和水利局提供的数据,2011年我州汛期降水少,雨季结束偏早,各县(市)平均降雨量为620.5毫米,比历年平均降雨量836.8毫米少216毫米,仅为历年的74%。
去冬今春以来全州降雨特少,11月全州各县(市)降雨量为2~25毫米,12月各县(市)降雨量为0~5毫米,2012年1月各县(市)平均降雨量仅为9.6毫米。
受三年连旱和秋冬春三季连旱影响,我州旱情突出,抗旱保生产任务异常艰巨。
目前,全州水利设施计划蓄水量53410.44万方,当前蓄水量仅为22439.32万方,蓄水率42.01%,其中大理、祥云、宾川三县蓄水率不到20%。
全州水库蓄水率41.83%,坝塘蓄水率41.63%,水池蓄水率27.55%,虽水窖蓄水率达到86.62%,但水窖蓄水量仅占全州蓄水总量的1%。
据气象部门预测2012年春季降水不多,雨季开始之前我州干旱将日趋严重。
(二)旱情重,移栽保苗压力大。
从全州旱情程度及气象部门对旱情分类上看,祥云、宾川、弥渡三县为特旱区,南涧、巍山、永平、漾濞四县为重旱区,大理、云龙、鹤庆三县为中旱区,洱源、剑川为轻旱区。
全州94个种烟乡镇有91个不同程度受旱灾影响,受旱面积为63.85万亩,占98.5%,其中:特旱乡镇34个、面积24.86万亩,重旱乡镇23个、面积19.56万亩,中旱乡镇19个、面积11.49万亩,轻旱乡镇15个、面积7.94万亩。
全州育苗点共有286个,其中,有水保证的育苗点228个,可供大田面积52.74万亩,占计划面积81%,抗旱育苗点57个,涉及大田面积12.06万亩,占计划面积19%。
全州规划种烟地块5401片,其中:有水源保障的2991片、33.16万亩占规划面积的51.2%;需拉水栽烟地块1803片、24.12万亩占规划面积的37.2%;无水栽烟地块607片、7.51万亩占规划面积的11.6%。
烟叶生产育苗、移栽保苗压力前所未有。
(三)困难多,抗旱保生产任务艰巨。
根据当前烟区水利设施蓄水情况和栽烟地块规划,为确保2012年烤烟育苗、大田移栽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抗旱保生产任务艰巨。
一是补水任务重。
全州水池、水窖计划补水总量为321.15万方,可供移栽面积32.58万亩,截止3月22日,全州水池水窖已补水180.04万方,尚需补水141.12万方,其中,水池需补水80.09万方,水窖需补水61.03万方;二是维修抢建抗旱设施任务重。
全州计划打1530眼机井,购置抽水机、发电机、水箱、水罐、水桶等抗旱器械,投入电、油、水管、电缆线等抗旱物资所需投入资金11056.16万元。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全州旱情的严重性,完成烟叶生产任务的艰巨性。
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好抗大旱、抗大灾的思想准备,认真贯彻落实省局(公司)抗旱保苗促移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做到思想不麻痹,行动不等靠,实现抗旱工作的常态化。
二、加强领导,为抗旱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成立领导组,切实加强对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
州局(公司)下发了《关于成立2012年烟叶生产抗旱工作领导组的通知》(大烟司〔2012〕34号),由公司经理、局长、书记樊在斗同志担任组长,副组长由李文璧、姜大康、马立军、李再光、曾尔庆同志等组成,领导组成员由州局(公司)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烟叶生产管理部,余世忠兼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落实抗旱工作的宣传报道、技术指导培训、检查考核和抗旱资金使用管理等。
(二)开展专题活动,深入一线靠前服务。
根据《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关于在专题教育活动中开展“树新风、走基层、促抗旱”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云烟办综〔2012〕30号)文件的相关要求,州局(公司)印发《中共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委员会关于开展“树新风、走基层、促抗旱”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专题实践活动分抗旱技术服务组、抗旱工作组和驻点联系组,分别从州局(公司)机关抽调干部职工组成。
要求工作组成员深入各县旱情最严重的烟区帮助基层群众抗旱,在基层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5天。
在抗旱工作重点环节期间,每组随时要有1人驻扎在联系点,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驻点抗旱时间为3个月。
抗旱工作组和专题活动组深入一线加强旱情调研,强化服务指导,及时把握灾情发展动态,提高工作预见性和有效性,为抗旱保生产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县市分公司相应成立领导组,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挂钩联系的工作制度,逐级落实包县、包乡、包村责任制,明确责任分解,严格责任考核,固定专人负责落实每周五统计旱情周报制度,确保数据及时准确上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三、多措并举,打赢抗旱灾夺丰收攻坚战(一)科学制定“一村一案”抗旱方案。
州公司于2月16日下发了以片区为单位制定抗旱移栽“一村一案”通知,要求各县(市)在摸清种烟片区水资源存量,分析旱情发展态势,全州于2月25日全面完成了抗旱移栽“一村一案”制定工作。
目前,全州94个种烟乡镇,共有615个村委会,3639个片区已制定“一村一案”,涉及种烟农户127499户,面积61.59万亩。
州局(公司)对重点干旱乡镇和片区作进一步的核实,做好抗旱资金和物资预算,确保方案针对性好,操作性强,把有限的抗旱资金和物资管好用好。
祥云县于3月5日制定《2012年烟叶生产抗旱保苗工作方案》,并绘制《烤烟抗旱移栽示意图》,在图中标注各栽烟村的种烟田块、种烟面积、水源条件、移栽计划时间、棚群供苗等情况,做到了一镇一方案、一村一对策,可行性、针对性、操作性强。
(二)筹措资金,做好挖潜、引水、蓄水工作。
抓紧目前尚有水可拉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现有烟水设施,组织群众加强引水蓄水工作,做到引、蓄、拉、提、截流并举,最大限度的将小水窖、水池蓄满水。
目前,全州烟草公司系统共落实抗旱资金2552万元。
其中,省公司捐赠省政府2500万元抗旱资金中安排给大理200万元,此外,大理州局(公司)按照“科学安排、突出重点、综合统筹、保障需要”的原则,分两批下达了抗旱专项预算资金,第一批下达972万元,主要用于抗旱保育苗工作,第二批下达1280万元,主要用于抗旱保移栽工作。
根据“一村一案”方案,围绕烟区水源挖潜,由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踏勘,提出抗旱设施施工方案,做好资金补贴及筹措办法,明确建设、使用和管护主体,加快建设一批投入低、效果好的抗旱应急工程,确保在4月20前完成施工,确保在今年抗旱移栽中发挥作用。
(三)优化布局,确保种植面积足,栽烟面积实。
面积足、面积实是完成收购任务的基础。
围绕合同签订,根据旱情实际进一步优化种植布局,采取措施,合理连片,把种烟面积落实到有水源保证的区域,尽量减少无水保障的栽烟面积。
在春耕备耕阶段,通过GPS定位对已经落实的田块和烟农进行拉网式排查,在移栽和还苗阶段,通过以株发苗方式和清塘点棵再次核实面积。
高度关注旱情发展和烟农情绪的变化,持续做好种植面积的核实和统计上报工作,要防止因抗旱压力增大,生产成本提高,烟农积极性下降、外出务工等引起的面积落实不足问题,又要防止水田改旱作盲目增加面积的倾向,确保栽足、栽实、确保烟叶生产平稳发展。
(四)科学应对,做好抗旱栽培技术落实1、培育足量高茎壮苗。
苗足苗壮是抵御旱灾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各县立足节令,结合旱情,合理制定育苗计划,分批次育好苗,育足苗。
做好抗旱育苗点的用水保障;关注基质升水特性、出苗情况和烟苗长势,加强对有隐患的地区和薄弱环节技术指导;严格执行漂浮育苗技术操作规程,抓好育苗核心技术的到位率,完善消毒和剪叶设施,严格消毒和卫生管理,做好漂浮育苗病毒病的快速检测工作;关注雨雪、低温、大风等灾害天气,做好育苗大棚维护与加固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做好育苗信息反馈和预警机制,确保育苗工作安全;做好抗旱防灾供苗保障预案,切实加强抗旱移栽苗的培育和管理。
2、做好田间根域集雨。
充分利用当前土壤耕性尚好、耕作成本低的特性,发动烟农尽开展预整地。
预整地原则要求4月20日前完成。
坝区加大机械深耕力度,增加土壤耕作层厚度,增强抗旱保墒能力,水源极为缺泛的地烟,实施免耕或少耕,等高线、低起垄,烟垄墒面成“槽形”,烟株移栽后,使用盖塘肥,再覆盖地膜,既可减少水分蒸发,又可蓄积零星少量降雨量,使烟株根系附近集结较多的雨水,增强烟株抗旱能力。
地烟全面执行等高线开墒,提高降雨利用率。
3、合理调整移栽期。
依据气象长期预报,结合旱情实际,各县制定移栽进度工作预案,原则要求有水保苗烟区能早栽的要早栽。
洱源、剑川、鹤庆县在5月5日前完成移栽,永平、漾濞、云龙及大理市在5月10前完成移栽,祥云、宾川、弥渡、巍山、南涧县在5月15日前完成大田移栽任务。
4、科学使用地膜。
100%先盖膜后栽烟。
提前预整地,如遇降雨适中,立即覆盖地膜备栽;若无降水,浇足底塘水、定根水,栽上烟后随即盖膜。
5、节约移栽用水。
积极协调库塘用水,田烟面积要实现先栽烟后栽秧,以水促栽,严禁走水栽烟,严禁先泡后栽或移栽结束泡后盖膜;地烟一次浇足移栽水,还苗期在保障烟苗成活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浇水次数,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6、合理调整基肥与追肥比例。
调整基追费比例,结合品种特性,水源较少的水浇地烟减少10-20%的基肥施用量。
追肥化水浇施,严禁干施,适当增施硼肥、锌肥和磷酸二氢钾,移栽后25-30天内完成追肥。
若受干旱期长,长势偏弱的烟田,在干旱解除后,烟株生长中期可适当增施5kg硝酸钾肥。
7、做好病虫害统防。
苗期加强已预防病毒病为主的消毒工作;移栽到还苗期要关注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统防工作;还苗到团棵期做好病毒病(尤其是花叶病、丛顶病)、两黑病统防工作;团棵期到平顶期重点抓好白粉病、炭疽病、赤星病为主预防防控工作。
8、开展人工增雨。
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实施开展人工增雨,缓解抗旱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