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中考 上学期语文修改病句专项训练

初中中考 上学期语文修改病句专项训练

初中中考上学期语文修改病句专项训练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改病句1.指出下面病句的毛病并修改。

①中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②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③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④扬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鲜艳的地方色彩。

【答案】①“分享”与“苦恼”搭配不当,应改为“分担”;②“无时无刻”与“都”搭配不当,应将“都”改为“不”;③“生活水平”与“增强”搭配不当,应将“增强”改为“提高”;④“鲜艳”与“地方色彩”搭配不当,应改为“浓郁”。

【解析】【分析】本题是病句修改的考查。

首先要明白病句的类型有哪些,然后结合句子“诊断”出具体有什么语病,在此基础上来进行修改。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找出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先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本题是对搭配不当类型的考查。

【点评】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在结构(搭配、多余残缺、语序、杂糅)、语意(歧义、自相矛盾、指代不明、不合逻辑)上的常见语病类型。

2.某班级开展主题为“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1)有同学搜集了有关自强不息的几句名言,其中有一句不合适,请找出来。

()A.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就能取得胜利。

-----歌德B.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一一培根C.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要不断努力。

一一海伦・凯勒D.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2)请你从自己搜集的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中,选一个张贴在教室里。

故事:________(演讲:青春当自强)(3)某同学的一段演讲稿中,有几处语病,请你读后完成各题。

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像个无知者;但我不因无知而自矮三分。

芸芸众生中,我只是沧海一粟(A)但我又怎能不因渺小而妄自菲薄呢?忘记昨天的痛楚,珍惜今天的奋起,憧憬明天的美好。

不要让昨天成为绊脚石,而要让每一天成为垫脚石。

(B)矢志不移地奋斗,以自强来练就明日辉煌!(C)让我们像桑提亚哥那样呐喊吧:我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倒;();让我们像斯佳丽那样宣誓吧: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①画线句(A)表意不准确,应改为________②画线句子(B)用词不当,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③仿照(C)处画线句,在空格处写上与前后意思连贯的句子。

________【答案】(1)B(2)符合题意即可(要有人物及其事迹)(3)但我又怎能因渺小而妄自菲薄呢?;练就;铸就;符合题意即可(格式、意思符合即可)【解析】【分析】(1)B.“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论述的是读书的益处。

与“自强不息”无关。

故选B。

(2)本题考查补充事例的能力。

要紧扣题目要求中的“自强不息”,举出古今中外名人自强不息,成就人生的事例即可,如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的故事等;最后按照事例论述的格式“人+事”的形式概述即可。

(3)①否定词运用不当。

应为:但我又怎能因渺小而妄自菲薄呢?②用词不当,“练就”意思是练成,经过练习训练而取得某一成就。

“铸就”意思是指把熔化的金属倒入特制的模子里,也指塑造人的性格或脾气,多指有益的性格或脾气。

与“辉煌”搭配的应是“铸就”。

③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

仿句,要求有四,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四是写作手法或修辞方法相同。

分析例句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内容上,根据题意,围绕“自强不息”;形式上,仿照上下句的结构形式,要列举出人物及其名言,然后按照“让我们像……那样……吧:……”的格式仿写即可。

故答案为:⑴ B;⑵符合题意即可(要有人物及其事迹);⑶但我又怎能因渺小而妄自菲薄呢?;练就;铸就;符合题意即可(格式、意思符合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素材的选择与积累。

注意理解备选内容,找出与主题无关的一项即可;⑵本题考查判断论据和补充论据,答题时应注意,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观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⑶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3.某班级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活动,请你参与。

(1)以下是某同学演讲稿的部分片段,请按要求修改。

(A)“百善孝为先”,望文生义,就是在所有的美德中“孝”排在第一位。

木兰替父从军,白居易孝亲敬老,郑板桥责行孝道……(B)从这些历史典故中,我们领悟到秉承孝行的可贵和可敬的精神。

()C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孝行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全然遗忘甚至淡化。

(D)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

让我们用行动饯行孝义,让孝与和谐相伴,让孝与爱心同行。

①文段中有错别字,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A)句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

③(C)句画线处词序不当,应修改为________。

(2)请仿照例句写一句话体现你对“孝”的理解。

例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3)作为中学生的你,将如何用实际行动孝敬长辈?【答案】(1)饯行;践行;望文生义;顾名思义;我们的孝行却在不知不觉中淡化甚至被全然遗忘。

(2)孝是设身处地的理解,孝是嘘寒问暖的关爱。

孝是知恩顺义的回报,孝是春去秋来的坚持(3)尊重长辈,聆听他们的教诲,采纳他们的合理意见,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耐心的与长辈沟通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付出,让他们感受到晚辈的关心。

尽自己所能不给长辈添麻烦,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解析】【分析】(1)①“饯行”指亲朋好友欲远行,置办酒席,为其送行,以示祝福和惜别。

“践行”意思是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

此处应取“践行”之意。

②“望文生义”指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含贬义,不合语境。

此处应为“顾名思义”指看到一个事物的名字就会知道它的意思、意义等。

③“遗忘”与“淡化”顺序颠倒,改为“淡化甚至被全然遗忘”。

(2)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本句的例句由两分句构成,注意它们之间的意义关联,按照其主题内容即“孝是……”仿写即可。

如,孝是异地他乡的思念;孝是笔墨书信的倾诉;孝是煮汤熬药的焦虑;孝是身体安康的欣慰。

(3)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如体谅父母,不乱花父母的钱;不提无理的有求;不惹父母生气;父母生病时给与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星期天同父母看望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

故答案为:⑴① 饯行 - 践行;② 望文生义 - 顾名思义;③ 我们的孝行却在不知不觉中淡化甚至被全然遗忘。

⑵孝是设身处地的理解,孝是嘘寒问暖的关爱。

孝是知恩顺义的回报,孝是春去秋来的坚持⑶尊重长辈,聆听他们的教诲,采纳他们的合理意见,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耐心的与长辈沟通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付出,让他们感受到晚辈的关心。

尽自己所能不给长辈添麻烦,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点评】⑴①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注意同音字字形的区分。

②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运用是否得当。

③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语序是否得当。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

要注意要求仿写的内容和句式的结构和修辞特点。

⑶本题考查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没有固定答案。

学生解答时,注意要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解答。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用修改符号任选两处加以改正。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①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

②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③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答案】①处,杂糅,删去“的过程”。

②处,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在“养成”前添加“能否”;或将“能否”删去。

③处,语序不当,把“从小”调到“培养”前。

【解析】【分析】首先要分析病名原原因。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然后修改。

5.下面每句话中均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拙设施。

②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③我们要树立“虞城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参与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去。

【答案】①语序不当。

“不仅……而且……”的内容要互调。

应改为“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而且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②搭配不当。

删去“的高低”“的大小”或在“成功”后加上“与否”或将“成功”改为“成败”③赘余。

删去“投身”或改为“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去”。

【解析】【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语病修改的能力。

语病修改的内容,主要出现在语法、逻辑和修辞三个方面。

常有错误为搭配不当、自相矛盾、结构混乱、成分残缺等。

该题①,“不仅……而且内容颠倒了;②搭配不;③赘余,应删掉“投身”等。

【点评】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面一则征文启事在格式和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原文四处并加以改正。

征文启事为迎接九十周年校庆①,学校特举办校庆征文,面向全校师生征稿②。

征文内容要求反映学校的悠久历史和讴歌学校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③,反映师生的品质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情况④,文体不限,不超过1500字⑤。

校庆办将在征文中评出一、二、三等奖⑥,发给证书⑦,佳作将在《空间》上发表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