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地球化学新进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2、地球化学块体理论
在整个地球演化的漫长历史时期,运用地球化 学块体的概念和方法技术能够追踪地球形成时金属 供应量的分布、再分布和逐步浓集直至形成矿床的 过程,而且能够清晰地描绘出整个矿床形成阶段尤 其是“最后阶段”形成矿床的成矿物质供应源、浓 集的路径和成矿的场所。 地球化学块体概念和方法技术的研究将能够为 推动矿床学和区域成矿学的发展提供动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汇报结束
谢谢!
欢迎交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新疆东天山地区U、Mo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布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2、地球化学块体理论
这一理论,是基于我国20多年来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所取 得的海量水系沉积物元素分析数据提出的,并与板块构造模 式相吻合。 这种水系沉积物中的宽阔的地球化学模式是由岩石或土 壤中的金属元素在地表风化过程中迁移到河流中的,它们是 富含某种或某些金属元素的巨大岩块在地表的显示。如果假 定给出一个岩块的厚度,那么就能够计算出整个岩块中金属 的供应量,通过剖析它的内部结构就能够追踪金属聚集形成 矿床的踪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一、勘查地球化学领域的拓展
作为矿产资源勘查的主要方法之一,勘查地球化 学经历了六十余年的发展和应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 经验和一套较成熟的勘查方法,当我们更多地关注生 态、环境及农业等方面可持续发展问题时,勘查地球 化学自然地将自己融入其中,发挥出独特的优势,并 在新的应用领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1、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
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 (1)探测深度大,可达数百米; (2)所测量的主要是直接来自深部矿体的直接信 息; (3)这种信息极为微弱,往往在亿分之几至百亿分 之几; (4)但这种微弱信息反而更可靠,因为常规化探中 起干扰作用的物质发不出这种信息。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勘查地球化学工作者在国 家攀登项目“找寻难识别及隐伏的大矿、富矿的新 战略、新方法、新技术”基础性研究过程中,提出 了寻找隐伏矿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及 追踪巨型矿的谱系树方法和"地球化学块体"的新理 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2、地球化学块体理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2、地球化学块体理论
地球化学块体方法—谱系树法 用比例尺放大和提高异常下限的方法将巨型地 球化学块体分解成若干个巨大的子块体及更多个较 小的子块体。用一种谱系树图解方法来定量显示元 素的逐步浓集,在构建这种谱系树时采用一种特殊 的编码系统来标出不同浓度水平子块体,这样可以 一目了然地追索各个矿床及子块体在漫长地质历史 上演化与浓集的线索。
2、地球化学块体理论
在世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上,采用采集泛滥平原沉积物 的“极低密度”(1组合样 /1000-2000 km2)地球化学填图方法, 目的是圈定出地球化学域或地球化学巨省。在一些发展中国 家进行矿产勘查时,可以采用“超低密度”(1组合样/ 100400 km2)地球化学填图方法,圈定尺度为地球化学省或更大 范围的地球化学块体。进一步详细解剖勘查工作将在后续的 工作中进行,来逐步缩小勘查靶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地球化学块体方法应用实例
长江下游南京及武汉市沿江两岸 已圈出了非常明显的高Cd含量带。前 人根据有限资料研究认为异常源来自 汉水流域,或全为两市区工农业污染 造成。 现依据地球化学填图中全国Cd元 素分布图,可使研究者开阔眼界,看 到上游川滇黔桂约100万km2的巨大的 Cd的地球化学域的存在。这就给研究 者提供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包 括研究沿江各处每年沉积速率,下游 的Cd异常的自然与人为来源及各自所 占份额, Cd在整个地球化学生态系统 中的迁移转化,从而评估Cd对人类健 康的危害程度,制定如何部署减轻危 害或修复的方案等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1、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
深穿透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地震泵、大气压泵、 冬季呼气、CO2发生器等驱动活动态金属向上迁移的 理论、中国近年提出的地球气搬运活动态金属的理 论等,提出了一个新的以地球气为主的活动态元素 向上迁移的多营力接力搬运模型。 同时测试分析技术精度的不断提高(如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应用)、测试分析方法的不 断改进也为深穿透方法提供了技术保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一、勘查地球化学领域的拓展
4、多目标地球化学 依据国土资源部农业地质调查规划,将用大约10 年时间(1999~2010年) ,完成全国260万平方公里面积 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目前已完成约105万平 方公里。 测定54种元素指标及10余种有机地球化学指标, 编制区域地球化学图及其他研究图件。同时进行水 地球化学测量,测定21 种元素指标,编制水地球化 学图。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1、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
(Deep-penetrating Geochemistry)
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是指能够有效探索数百米 以下隐伏矿床的方法(如被冲积物、冰积物、风积 物及成矿后沉积的沉积岩或火山岩掩埋的矿床)。 这些方法包括瑞典Kristiansson与Malmqvist 首 先提出的地气方法,美国Clarke等人提出的酶提取 方法,前苏联的电地球化学方法、元素有机态法, 澳大利亚Mann 等人提出的活动金属离子法,以及 我国提出的金属活动态法。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进展
汇报人:张成学 2005年10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汇报内容: 汇报内容:
一、勘查地球化学领域的拓展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三、发展前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一、勘查地球化学领域的拓展
勘查地球化学作为区域基础地质调查方 法,与区域地质调查、航空物探一起为我国 及世界矿产资源勘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地球化学 家们在关注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研究的同 时,也把目光转向多方面的应用地球化学勘 查领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2、地球化学块体理论
基于地球化学块体的概念发展建立起来的新的 矿产勘查战略能够解决世界范围的矿产资源潜力评 价和矿产勘查问题,尤其是适合于在发展中国家进 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地球化学块体方法应用实例
已完成的《我国东部地区地球化学块体内矿产资源潜 力预测》和《中国中西部地区地球化学块体内矿产资源 潜力预测》项目圈定了一批具组合特征的金、银、铜、 铁、铅、锌、钨、锡、锑等14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块体, 编制了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金、银、铜、铅、锌、钨、 锡、锑、汞、铬等10种元素地球化学块体分布图(1:500 万)。圈定了主要成矿元素远景区及靶区,提出了矿产 资源勘查工作部署建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勘查地球化学领域的拓展
全国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规划示意图
地球物质学专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我国正在 实施的多目标 地球化学填图 项目是一项融 第四纪地质研 究、矿产资源 勘查、生态环 境质量评价、 土地利用、农 业产和医疗卫 生生服务为一 体的综合性调 查活动。
地球物质学专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2、地球化学块体理论
将面积大于和等于地球化学省的范围的巨大 岩块定名为地球化学块体(谢学锦)。 这种“地球化学块体”是原始地球的不均一 性以及地球从起始演化到现在的过程中元素的分 布再分配的最终结果的体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 二、勘查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方法
深穿透地球化学应用实例
目前我国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已经有规模地应用 于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中。 1)东天山战略性深穿透地球化学调查中,在吐哈 盆地圈出2个有可能发现大型隐伏铀矿的靶区,为我 国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提供了重要的找矿线索。 2)哈密金窝子金矿区深穿透地球化学详查实验, 柠檬酸铵盐酸氢胺提取 (FMM)和电提取在矿体上方都 有非常好的异常显示,异常值与背景值的比值可达5 倍以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物质学专题
三、勘查地球化学发展前景
1)立足于地球化学填图—区域性、国家性、全 球性的,随着新理论、新方法的不断发展,将使过去 从事应用地球化学研究的物理、化学、生物及地学出 身的工作者扩大眼界,发现更多研究局部难以发现的 问题; 2)需要多学科的融合,使多年从事地球化学填图 的勘查地球化学工作者得到其他应用地球化学工作者 的合作,使研究工作更加深入;
中国一、勘查地球化学领域的拓展
新的应用领域主要有: 1、生态地球化学 2、环境地球化学 3、农业地球化学 以浙江省农业地球化学调查为代表,全国 各省相继开展,规模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