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法知识培训试题
选择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结构采取()治疗措施。
居家隔离 B.强制隔离 C.居家观察
3、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Ⅰ级响应代表什么含义()
A.特别重大
B.重大
C.较大
D.一般
4、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其他
5、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这类情形属于()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一
B.二
C.三
D.四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D.其他类
7、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
A.1989年2月21日B.2004年12月1日C.1989年3月21日
8、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A.预防B.控制C.治疗
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
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
10、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类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11、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
A.任何工作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C.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12、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
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B.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13、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
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 B.实行免费C.实行收费
14、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
A.甲类B.乙类C.丙类
15、标志着我国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C.《民法》
16、病原携带者是指()
A.恢复期传染病病人B.急性期传染病病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17、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传染病做到()、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A.早发现、早治疗 B.早隔离、早报告
C.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
18、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
A.就地隔离B.就地观察、就地治疗
C.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
19、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
A.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B.按常规死亡尸体处理
C.带回原籍处理
20、目前,我国7周岁及以下儿童应按程序接种的计划免疫范围内的疫苗有()A.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
B.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水痘
C.风疹、腮腺炎、麻疹
21、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A.传染源
B.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C.动物宿主和易感儿童
22、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有()
A.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B.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C.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23、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A.经血传播、围产期母婴传播
B.性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C.以上均包括
24、日常生活中那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
A.同桌进餐
B.静脉吸毒
C.共用剃须刀
25、肺结核病是由哪种途径传播的()
A.消化道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虫媒传播
答案:ABAAA,BBABB,CCBCB,CCCAA,BA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