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原理》第五章 幼儿园游戏
《学前教育原理》第五章 幼儿园游戏
教学 教师利用游戏形式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 游戏 而编制的、用于作业教学的游戏。
区域游戏的特性
以自选活动为主 以自主活动为主 以小组活动为主 教师对幼儿行为以间接控制为主 教育价值主要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
教学游戏的特性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构成环节或组织形式而存在,是游 戏化的或具有某些游戏因素的教学活动。
(四)游戏与幼儿人格发展
1、游戏是幼儿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或方法。 2、游戏可以促进幼儿人格和谐,有利于幼儿积极情感、 意志品志、良好性格的发展,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
四、游戏的分类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角度分类 (二)帕 顿——社会性发展角度分类 (三)我国按游戏教育作用的分类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角度分类
教学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的特殊形式,可以使幼儿在非游 戏活动中产生一定程度的游戏体验,因此可以把它看作 是游戏活动的衍生物,归入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范畴。
幼儿园游戏兼具自然性和教育性
一方面,幼儿园游戏对于幼儿具有“自然性”活动; 另一方面,幼儿园游戏对于教育者又是具有“教育性” 的活动。
“自然性”和“教育性”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幼儿园游 戏是幼儿游戏的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
思考 什么是幼儿园游戏?它有什么特点?
幼儿园游戏
实际上幼儿园里的游戏可以分成两大类:
区域游戏:被幼儿称作“玩”的“游戏”
(幼儿的“创造”——侧重于幼儿的一般发展)
教学游戏:被教师称作“游戏”的教学
(教师的“创造”——侧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
幼儿园游戏
区域 游戏
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分为 角色、表演、美劳、建构、益智、运动 六大类。
二、游戏的特征 (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行为特征 (二)游戏的描述性特征 (三)游戏的本质性特征
(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行为特征 表情:是人们常用来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项外
部指标。 幼儿在游戏中的表情特征说明幼儿在游戏中身心总是处
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无所事事的典型表情特征 是茫然发呆,其消极被动的状态表明幼儿没有在游戏。
(二)帕 顿——社会性发展角度分类
(三)我国按游戏教育作用的分类
第五章 幼儿园游戏
第一节 幼儿园游戏概述 第二节 幼儿园游戏条件的创设 第三节 幼儿园游戏的指导
第二节 幼儿园游戏条件的创设
游戏 游戏 时间 场地
游戏玩具
一、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
关注幼儿自主游戏的价值
当前现状——“三轻三重四困惑”现象,即轻自主自发 生成重设计导演,轻自由表现重集中统一,轻游戏过程 重游戏结果,以及教师对什么是游戏的认识困惑,如何 指导的尺度困惑,游戏与发展的引导困惑和游戏评价的 标准困惑。
(二)室外游戏场地的创设
2、构成: 集体活动区、器械设备区、种植养殖区等。
3、创设: ① 场地的面积 ② 场地的器械设备
③ 场地的结构 ④ 绿化
三、准备玩具及游戏材料
(一)玩具在游戏中的作用 (二)玩具的种类 (三)选择玩具的标准 (四)玩具的管理与使用
(一)玩具在游戏中的作用 玩具激发儿童游戏的动机 支撑游戏的开展,促进游戏水平的提高 玩具为儿童提供练习能力的机会
(二)心理学角度
»发泄论
游戏为幼儿提供一条合理发泄情绪的安全途径
1.精神分析论
»角色扮演模式 »宣泄理论
幼儿对游戏角色的选择体现了他们最直接的情绪反应 游戏的益处在于帮助幼儿发泄焦虑情绪
»掌握理论 游戏具有降低焦虑、完善人格的作用
2.认知结构论 »游戏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3.学习论 »游戏是一种社会学习行为,受到社会环境和学习效果律的制约
游戏是无外在目的的活动,这一特征表明 ——游戏是一种内在动机性行为
游戏是游戏者自主的活动,这一特征表明 ——游戏是一种自由选择的活动
游戏是注重过程体验的活动,这一特征表明 ——游戏摆脱了用手段-目的的形式来考虑问题的束缚
(二)游戏的描述性特征
游戏是表现已有经验的活动,这一特征表明 ——游戏是对已有知识技能的练习和巩固
中班角色游戏的特点
1、逐渐会有意识地选择角色,安排情节。 2、游戏活动的兴趣集中在角色的分配上。 3、喜欢集体游戏。
第三节 幼儿园游戏的指导
角色游戏 • 角色游戏的特点 • 角色游戏的指导
结构游戏 • 结构游戏的特点 • 结构游戏的指导
表演游戏 • 表演游戏的特点 • 表演游戏的指导
规则性游戏
• 规则性游戏的结构 • 规则性游戏的指导
一、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 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 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 • 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
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 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游戏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教育作用 (一)游戏与幼儿生理发展 (二)游戏与幼儿认知发展 (三)游戏与幼儿社会化发展 (四)游戏与幼儿人格发展
(一)游戏与幼儿生理发展
1、游戏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2、游戏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 3、游戏促进大脑的发展。
(二)游戏与幼儿认知发展
1、游戏促进感知能力的提高。 2、游戏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3、游戏促进语言的发展。 4、游戏促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三)游戏与幼儿社会化发展
1、游戏促成幼儿的社会交往关系。 2、游戏提供幼儿社会实践的机会。 3、游戏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
8 电教类
根据各类园所的经济条件配备最基本的电化教学设备,共7种
9 劳动工具类
主要是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种植、观察、饲养等活动,共6种
(三)选择玩具的标准
教育性 操作性 符合卫生标准 经济实惠 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四)玩具的 管理 与使用 定期添置玩具 向所有幼儿开放 建立玩具使用常规 定期检修玩具
游戏是假想的非正式的活动,这一特征表明 ——游戏是脱离了真实情景通过想象进行的一种活动
游戏是体验积极情感的活动,这一特征表明 ——游戏是一种具有心理安全的轻松愉快的活动
(三)游戏的本质性特征
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 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主动性 游戏是一种假装的行为,具有虚构性 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具有有序性
一、有关游戏的理论 生物学角度 心理学角度 文化学角度
(一)生物学角度
理论 剩余精力说 松弛消遣说
复演说
生活预备说
倡导者
观点
席勒/斯宾塞 消耗过剩的精力
拉察鲁斯/帕 恢复在工作中消 特里克 耗的精力
游戏是精力调 节的一种手段
霍尔 消除原始的本能
格鲁斯
练习和加强未来 生存所需要的本 能
游戏是一种本 能
讨论
回忆小时候你喜欢的玩具有哪些? (思考: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
(二)玩具的种类
按玩具的材料分类 1.金属玩具 主要是铁制玩具、锌合金玩具、铜制玩具等。 2.非金属玩具 包括塑料玩具、毛绒玩具、布绒玩具、皮毛玩具、橡 胶玩具、竹木玩具、纸玩具、泥玩具、陶瓷玩具等。
(二)玩具的种类
按玩具的内部结构分类 1.静态玩具 包括填充玩具、充气玩具、模型玩具。 2.机动玩具 包括电动玩具、发条玩具、惯性玩具等。 3.电子玩具 包括电控类玩具、电声类玩具、电脑玩具、通讯玩具等。
(四)玩具的管理与 使用
玩具使用中,主要问题存在于幼儿之间由于玩具不够引 发的争夺,以及同一地点不同类型玩具引发的冲突。
因此在使用玩具时,要准备充足数量的玩具供幼儿选择 并帮助幼儿建立合理的规则意识,学会谦让、轮换、先 到先玩、不独占、不抢玩等等。
第五章 幼儿园游戏
第一节 幼儿园游戏概述 第二节 幼儿园游戏条件的创设 第三节 幼儿园游戏的指导
二、创设幼儿游戏场地
• 基本要求: 1. 确保幼儿的安全 2. 促进幼儿的发展 3. 培养幼儿自信心
(一)室内游戏场地的创设
必须保障足够的游戏空间,一般有下列游戏区: 积木区、美工区、角色游戏区、益智操作区、科学区等, 还可以设图书区、视听区、音乐区等。
(二)室外游戏场地的创设
1、意义: 促进幼儿身心多方面发展 提供了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促进幼儿教师之间接触的机会
4.活动论
»游戏是学前幼儿的主要活动 »游戏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而非本能
»成人教育尤为重要
(三)文化学角度
• 代表人物是荷兰著名的文化学家约翰·胡伊青加(Johan Huizinga)。
• 他认为整个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充满游戏精神的发展 史,游戏是生活中的一种文化符号,而文化则是在游戏 中并作为一种游戏形式产生而发展的。
(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行为特征 幼儿的游戏往往有言语相伴随。注意倾听幼儿的言语,
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
幼儿的游戏往往依赖于具体的游戏材料或玩具来进行。
幼儿年龄越小,对游戏材料的逼真性程度要求越高。有 无玩具或游戏材料也经常成为人们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 的一个指标。
(二)游戏的描述性特征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章 幼儿园的教育
第二十一条: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 于各项活动之中。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章 幼儿园的教育
第二十五条: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 • 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材
第五章 幼儿园游戏
第一节 幼儿园游戏概述 第二节 幼儿园游戏条件的创设 第三节 幼儿园游戏的指导
第一节 幼儿园游戏概述
一、有关游戏的理论 二、游戏的特征 三、游戏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教育作用 四、游戏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