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XXXXXXX(XX)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学习中心:XXXXXX年级专业:函授XXX 专升本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指导教师:X X X职称:副教授导师单位:威海职业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论文完成时间:2012 年 6 月30 日XXXXXXX(XX)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发给学员xxx 1.设计(论文)题目:浅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2.学生完成设计(论文)期限:2012 年 1 月30 日至2012 年6 月30 日3.设计(论文)课题要求:1)、重点论述提高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2)、论文字数不少于6000字。
3)、论文要求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论据缺凿,论点明确,有说服力。
4)、要从安全角度分析,从各个方面去论述。
5)、针对论文所重点阐述的内容,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为论文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有力的证据。
4.实验(上机、调研)部分要求内容:如果条件具备,可深入企业进行实际调研,写出调研报告,为论文写作提供充分的素材5.文献查阅要求:广泛查阅与本文相关的文献材料,为论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通知注意文献材料的真实性。
6.发出日期:2012 年 1 月30 日7.学员完成日期:2012 年 6 月30 日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摘要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
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通过从混凝土的渗透破坏、冻融破坏、侵蚀性介质的腐蚀、碱骨料反应、碳化和钢筋锈蚀六个方面论述了混凝土发生耐久性失效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最终提出从混凝土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和质量的生产控制三方面进行提高混土耐久性的处理措施。
混凝土结构以其整体性好、耐久性好、可塑性强、维修费用少等优点广泛使用,随着混凝土结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大量的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提前失效,达不到预定的服役年限,混凝土耐久性发生失效现象日趋严重。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措施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二章绪论 (2)2.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提出 22.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概念 2第三章混凝土发生耐久性失效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4)3.1 混凝土渗透破坏 43.2 混凝土冻融破坏 63.3 碱骨料反应 73.4 混凝土的碳化 83.5 钢筋锈蚀 83.6 侵蚀性介质的腐蚀 9第四章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10)4.1 合理选择混凝土材料和配合比 104.2 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构造设计 104.3 加强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 114.4 结构的日常维护 12第五章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质量控制实例 (13)5.1 使用环氧树脂涂层钢筋 135.2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135.3 防腐涂料外涂层保护 155.4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155.5 工程实践总结 16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17)参考文献 (18)致谢……………………………………………………………………………………………第1章前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国的产业竞争力是一国经济竞争力乃至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它决定了该国国际竞争力的强弱。
而企业是产业经济、国民经济的基本承担者和具体参与者,因此一国的企业竞争力集合决定了该国的产业竞争力,进而最终决定了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强弱,所以企业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基础,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归根结底是各国产业或同类企业之间相互比较的生产力。
同时,企业竞争力最终表现为产品和服务竞争力。
我们刚刚一起经过了一个非常严峻的经济危机,2010年外贸出口量增加,2011年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面对着层出不穷的困难,如何稳住阵脚,发展壮大,成为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当今必须面对的严峻形势。
目前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自身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出口企业要想有大的发展,就必须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基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结构升级为基本路径,同时积极运用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各项权利,依法维护国内产业的合法权益,才能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
第2章绪论我国目前正处在土建高峰时期,为了规避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问题,因结构耐久性不足而不得不投入句子进行建筑物修缮的局面,亟待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以能够形成完善的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体系。
2.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提出混凝土一直被认为是坚硬、密实、能够长期使用的浇筑石体,其强碱性环境使内部钢筋处于保护状态下而不会发生锈蚀,因此,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期望值很高,忽略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导致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相对滞后,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2.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研究现状结构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设计要求的目标使用期内,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的能力。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是在考虑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内外因素下,将结构的可靠性问题沿时间坐标轴展开,使新设计的结构可靠性在规定的目标使用期内不低于规范要求,即无需花费大量的资金维修与加固。
1989年规范尽在构造措施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方面考虑了机构的耐久性并且没有规定目标设计耐久性年限。
2002规范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方法采用极限状态方法,这是由于条件还不成熟,对于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各种因素及规定研究还欠深入,难以达到进行定量设计的程度。
目前工程设计人员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意识不强的情况在国内外普遍存在。
最早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卓越的法国工程师维卡为了探索当时的码头被海水破环的原因,对水硬性石灰及石灰和火山灰制成的砂浆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结论。
我国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的钢筋锈蚀研究,而对于混凝土结构碳化和钢筋腐蚀等耐久性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
2.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概念混凝土结构耐久性【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在预定作用和预期的维护与使用条件下,结构及其部件能在预定的期限内维持其所需的最低性能要求的能力。
在房屋结构中,混凝土耐久性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综合问题,我国规范增加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有关规定.1、设计使用年限要求2、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要求3、保护层厚度要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不仅关系到构件的承载力和适用性,而且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有绝对的影响.因此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4、水灰比,水泥用量的按耐久性的要求应符合相关规定。
第3章混凝土发生耐久性失效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根据1985年对我国大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水闸、水坝的调查:全部32座大坝都存在裂缝及渗漏病害;68.7%的建筑物存在空蚀和冲刷磨损破坏;18.8%的建筑物存在冻融破坏;36.2%的建筑物存在水质侵蚀;40.6%的建筑物存在因钢筋锈蚀引起的混凝土顺筋胀裂。
46座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中,有顺筋胀裂的占47.5%。
这些情况之所以存在,主要是由于没有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要求正确选择原材料的品种,施工中不遵循规章,水灰比失控及振捣、养护欠妥导致的。
也不可否认,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人员偏重于从结构的承载力角度考虑问题,缺乏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充分认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1 混凝土渗透破坏目前,混凝土材料和结构的设计方法正处在由强度设计向耐久性设计过渡的阶段。
已有的研究表明,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各种破坏过程几乎都与其孔隙组成有密切关系,根本上取决于混凝土的渗透性,因此获得高耐久性与长寿命的混凝土关键是提高抗渗性。
同样,混凝土的抗腐蚀性能取决于本身微观结构,尤其是浆体的孔隙率。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孔结构和孔隙率较普通混凝土有明显改善,因此与浆体中水或侵蚀介质侵入过程中有关的物理和化学侵蚀作用就会削弱。
所以高性能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更耐久,更能抵抗环境腐蚀介质的破坏。
但高性能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本身内部也存在许多微裂缝,这些裂缝提供了环境中的侵蚀性组分进入其块体的通道,加之混凝土承受外界负荷的作用,使其内部孔结构发生变化,产生疲劳损伤,导致外界腐蚀介质容易进入内部,使其抗腐蚀性能有所降低,因此,研究混凝土交变荷载与腐蚀介质耦合即腐蚀疲劳作用下的渗透性极其破坏机理,对建立混凝土的寿命预测模型及提高其耐久性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林汉川.《中小企业存在与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 史忠良在《小企业发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3] Eric W.K.Tsang,Internationalizing the Family Firm:A Case Study of a Chinese Family Business.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1 [4]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 21世纪发展主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财政部统计评价司.《二00二年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6] 赵彦云.《2001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6期[7] 金碚.《经济学对竞争力的解释》.《经济管理》2002年第22期[8] 吴迪.中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整张的协整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9] 王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转型[J].商业时代,2007致谢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贾涛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贾涛老师。
贾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
除了敬佩贾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毕业设计的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给予我很多帮助和鼓励,激励我不断前进,顺利完成学业。
在衷心感谢他们的同时,我将百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分和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