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第一部分、综合布线的起源与发展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 T&T)的公司贝尔(Bell)实验室的专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末率先推出SYSTIMAX 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建筑与建筑群结构化布线系统,即布线系统的原型。

后来发展为结构化布线系统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311-2000将系统正式命名为综合布线系统Generic Cabling System。

ANSI制定的ANSI/TIA/EIA 568-A《商业建筑通信布线标准》、ANSI/TIA/EIA 569《商用建筑标准通信路径和间隔标准》是综合布线工程的纲领性奠基文件。

第二部分、综合布线标准化组织在查看数据布线文档时,用户会看到很多标准化组织的首字母缩写或名称缩写。

如果想更多了解特定的规范,就需要熟悉特定规范的组织。

一、国外标准化组织国际和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是由各个参与国委派的代表组成,一般由参与国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中挑选人员参加。

以下介绍几个对布线行业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准化组织: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1947年2月23日告正式成立,前身是国际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

它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当今世界上两个最大、最有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专门机构。

ISO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甲级咨询组织和贸发理事会综合级(最高级)咨询组织。

其主要活动是制定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的标准化工作。

ISO的工作语言是英语、法语和俄语,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现有成员143个。

1978年9月1日,我国以中国标准化协会(CAS)的名义重新进入ISO。

后改为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局(SAC)的名义参加ISO的工作。

2、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于1906年,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负责有关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IEC标准的权威性是世界公认的。

截止到2001年12月底,IEC已制定了5098个国际标准。

我国1957年参加IEC,现在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局(SAC)的名义参加ISO的工作。

3、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I)1918年,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AIEE)等组织,共同成立了美国工程标准委员会(AESC)。

1928年,美国工程标准委员会改组为美国标准协会(ASA)。

为致力于国际标准化事业和消费品方面的标准化,1966年8月,又改组为美利坚合众国标准学会(USASI)。

1969年10月6日改成现名: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同时也是一些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主要成员,如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和国际电子工程委员会(IEC)。

4、通信工业协会(TIA)TIA是1988年由“美国通信厂商协会(USTSA)”与EIA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组”合并而成,总部在华盛顿阿林顿EIA总部大楼中(占了两层)。

EIA会员包括广泛的厂家,从半导体、元器件到家用电器。

是一个由1100多个会员组成的贸易组织。

TIA及EIA帮助开发了ANSI/TIA/EIA-568商业建筑通信布线标准。

5、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EIA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成立于1924年,当时名为“无线电制造商协会(Radio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RMA)”。

EIA广泛代表了设计生产电子元部件、通信系统和设备的制造商及工业界、政府和用户的利益。

EIA(及TIA)是ANSI/TIA/EIA568B商业建筑通信布线标准的推动者。

6、CSA国际(CSA)加拿大标准协会的前身为加拿大工程标准协会(Canadian Engineer Standards Association),成立于1919年,现为加拿大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标准和认证组织。

CSA为非政府机构,即独立的非盈利的私营机构。

在北美市场上销售的电子、电器等产品都需要取得安全方面的认证。

目前CSA是加拿大最大的安全认证机构,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安全认证机构之一。

它能对机械、电器、环保、运动及娱乐等方面的所有类型的产品提供安全认证。

7、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是一个由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组成的一个专业认证机构,在全球150个国家拥有超过35万会员,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接受美国国家标准组织的赞助。

IEEE在计算器工程、生物医疗科技、电讯、电力、航空和电子消费品等方面,都是领导性的权威。

IEEE历史悠久,其前身早于1884年已经成立。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主要任务在制定电机电子业相关标准,它也订立许多局域网络的标准。

8、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与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欧洲的标准制定机构中最主要的是CENELEC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法文名缩写CENELEC)1976年成立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它的宗旨是协调欧洲有关国家的标准机构所颁布的电工标准和消除贸易上的技术障碍。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法文名称缩写为CEN)建于1961年。

1971年起CEN迁至布鲁塞尔,后来它与CENELEC一起办公。

在业务范围上,CENELEC主管电工技术的全部领域,而CEN则管理其它领域。

其成员国与CENELEC的相同。

除卢森堡外,其它18国均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成员国。

1988年1月,CEN/CENELEC通过了一个“标准化工作共同程序”,又把CEN/CENELEC 编制的标准出版物分为下列三类:EN(欧洲标准)、HD(协调文件)、ENV(欧洲预备标准)。

CEN/CENELEC规定:对于EN和ENV,采用同一种编号系统。

其中40000以下的编号属于CEN,50000以上的归CENELEC,介乎其中的属于CEN/CENELEC。

9、建筑工业顾问服务国际(BICSI)BICSI资助了一个名为RCDD(通信配线注册设计师)专业认证二、国内标准化组织1、通信技术标准基础国内综合布线相关标准制订来于通信技术标准和建设工程标准,通信技术标准和所有其他技术标准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统一管理。

其中通信行业工程建设标准,由建设部管理。

信息产业部内则由科技司主管基础技术标准,对口国家技术监督局综合规划司主管工程建设标准,对口建设部。

目前,一般有以下各类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此外,建设部规定由中国建设标准化协会编制推荐性标准,作为上述四类标准的补充。

一般“标准”皆有编号,如:GB……为国家标准;YD……为行业标准;Q……为企业标准,个别“标准”则无编号,如:《SDH光缆干线工程全程调测项目及指标》即无编号,为信息产业部“内部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批准。

2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是依法成立的全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者的全国性学术社团。

业务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协会的主要活动包括:学术任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干部培训;制定、修订标准规范;编制标准体系表;技术咨询服务。

地方标准化协会是根据各省、自治区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需要而建立的,现已在黑龙江、山东等省市设立了标准化协会。

第三部分、综合布线标准介绍下面将对综合布线涉及的相关标准的起源、制定时间、主要内容、适用范围等作摘要介绍。

尽管许多标准的版本号已更新,但仍然将其列出并加以对比说明,因为许多布线方案中还在引用旧的标准版本,也许这些方案设计人员还不知道该版本标准已被新的版本代替。

一、综合布线性能、设计标准1、国际标准ISO/IEC11801国际标准ISO/IEC11801(信息技术——用户布线系统)由工作组JTC1/SC25/WG3负责制定,定义了使用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和5万个用户的建筑和建筑群的通信布线,包括双绞线布线和光纤布线,于1995年发布。

标准定义到100MHz ,包括布线部件和系统的分类计划,确立了评估指标“类“Categories ””,而单一部件,如电缆或连接件必须符合相应的类别,这就是Cat3,Cat4,Cat5等。

并且,为了定义由某一类别部件所组成的整个系统(链路、信道)的性能等级,国际标准化组织建立了“级(classes)”,即Class A 、Class B 、Class C 、标准还定义了屏蔽和非屏蔽在内的多种电缆类型。

ISO/IEC11801第二版2002于2002年8月13日投票通过,2002年9月印刷出版成为正式标准。

这个新标准定义了6类、7类线缆的标准,给布线技术带来革命性影响。

第二版的ISO/IEC 11801规范把Cat5/Class D 的系统按照Cat5+重新定义。

2、北美标准ANSI/TIA/EIA568ANSI/TIA/EIA568-A标准的目的是提供商用建筑通信线缆和连接硬件设计和安装的通用准则。

568A是1991年首次公布的568标准的替代规程(568A是568的扩充版)。

TR-42.1委员会分会是负责建筑布线标准的委员会。

为了简化下一代的568-A标准,将568B分为3部分:①TIA/EIA568-B.1:总则,2001年4月1日发布,取代TIA/EIA568-A。

TIA/EIA568-B.1-1:总则附录1,2001年8月1日发布,这个附录对UTP和ScTP双绞线(四对线外用滤波层包裹,再用一层金属外网)的最小弯曲半径做出了规定。

②TIA/EIA568-B.2:第二部分,平衡双绞线布线系统,2001年4月1日发布。

这个标准着重于平衡双绞线电缆、跳线、连接硬件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规范,以及部件可靠性测试规范,现场测试仪性能规范,实验室与现场测试仪对比方法等内容。

TIA/EIA568-B.2-1-2002(ISO/IEC11801:2002与其对应)第二部分平衡双绞线布线系统的附录2,即6类布线标准。

③TIA/EIA568-B.3:第三部分,光纤布线标准。

TIA/EIA568-A标准的内容目前已全部包含在新的TIA/EIA568-B系列标准中,因此引用标准时直接引用TIA/EIA568-B标准即可。

总的来说568-B是自1991年公布ANSI/TIA/EIA568标准后的第三个版本。

和前一个版本相比在以下方面做了较大的变动:参数命名、测试模型的建立、类别的重新定义(去掉以前的4类和5类,代替以5e和6类)、新传输媒体和接口的引入(50/124微米的多模光纤、小型化光纤接口SFF)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