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市应急广播建设方案

某市应急广播建设方案

**市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指导方案杭州迈可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6月目录一、项目背景 (3)1.1项目需求 (3)1.2项目现状 (4)1.3项目预期 (5)二、项目目标 (5)2.1 建设目标 (5)2.2 建设原则 (6)2.3 建设规范 (7)三、建设方案 (8)3.1总体要求 (8)3.3.1基本要求 (8)3.2市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方案 (11)3.2.1平台总体架构 (11)3.2.2平台组网方案 (14)3.2.3平台功能说明 (24)3.2.4平台对接说明 (26)3.3县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方案 (28)3.3.1平台总体架构 (28)3.3.2平台组网方案 (32)3.3.3平台功能说明 (42)3.3.4平台对接说明 (43)3.4乡镇、社区、行政村播控平台及终端建设方案 (45)3.4.1 乡(镇)播控平台 (45)3.4.2 社区播控平台及广播终端 (47)3.4.3 行政村播控平台及终端 (49)3.4.4重要学校、园区、商场、广场等播控平台及终端建设方案 (54)3.5 与原有乡镇、社区、行政村应急广播系统对接方案 (55)3.6 与原有公共广播、园区、学校、村级等广播系统对接方案. 553.7与原有户外大屏系统对接方案 (56)3.8主要设备展示 (56)3.9市平台及六县区应急广播平台配置及预算 (61)一、项目背景1.1项目需求应急广播系统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舆论引导、政令传达、信息发布和应急广播的重要作用,是国家公共应急预警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

现有的应急广播作为**市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提升、完善和规范相应功能,以承载各级人民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的信息发布和传播能力,最大程度确保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2016年12月2日**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印发全省广播电视户户通扶贫工作推进方案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市、县级应急广播系统建设:(1)完成市级、县级应急广播信息制作播发和调度控制平台建设。

实现应急广播信息的接入、制作、播发、存储、传输覆盖资源和接收终端的管理等功能;同时与本级电台、电视台、传输覆盖网连接,按照信息内容和覆盖区域等发布需求,调度本辖区内应急广播传输覆盖资源,实现应急广播信息安全高效的分发传输。

(2)统筹运用多种传输手段,建设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络。

结合很多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调频广播等传输覆盖手段,建设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络,实现多种传输模式的兼容并存,确保在一种传输方式中断时,其他传输方式能后快速有效提供应急信息播出服务。

(3)合理配置应急广播接收终端。

整合原有大喇叭等广播接收设备,在城乡文化广场、集中居住区、集市、主要街道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区域,合理布置室外大喇叭、接收音柱、音箱等应急广播公共接收终端,与商城、车站、校园等现有广播系统对接,实现应急广播信息的全覆盖。

1.2项目现状面对国家惠民政策和其他重点工作的宣传落地慢、落地难、落地不到位的问题,政策宣传、应急指挥调度进基层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最后发现:广播作为一种传统的大众信息传播载体,具有形式灵活、收听面广、传递速度快、传递信息不受时空限制、投资成本低、宣传效果好等特点,尤其是作为偏远地区,有其他宣传工具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了解新政策、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和上传下达的便捷渠道。

传统的模拟调频广播系统无法实现全市应急广播系统的无缝连接,系统缺乏安全性;频点申请难、管理难;系统只能单向传输,频道数量有限;传输过程中信号衰减和噪声干扰问题严重;传输距离和接入的广播点数量受到限制;结构复杂,故障率高,工程施工量大,维护工作量大等。

造成了之前有些市在建设应急广播工程中,购置了很多村组一级的广播设备,建设了一批大喇叭,但往往由于技术落后、技术标准不统一、联网功能不强、扩容技术难度大、系统维护工作量大、运行机制本身不具有平台结合运营维护等原因,难以建成统一的应急广播系统。

1.3项目预期针对**市实际情况,为了更有效的利用资源、采用智能化、数字化、可管可控等方式是应急广播的发展趋势,结合**市现有的网络资源,总体思路采用以“有线网络传输为主(IP),无线广播覆盖、运营商无线网为辅(FM调频/短信广播、短信应急信息发布、APP移动播控)”的传输方案;利用现有的有线IP网络进行主通道调度、传输和覆盖,无线调频广播网、运营商无线网作为备份使用,当因不可预因素导致有线线路破坏时,可以启动无线调频网、运营商无线网(短信广播、短信应急信息发布、APP移动播控)达到应急广播目的,实现每个行政村通广播,实现全市应急广播全覆盖,并建立和完善适应城乡需要的广播网长期运行保障机制,确保应急广播系统天天响,天天有人听,应急见实效。

二、项目目标2.1 建设目标充分利用全市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覆盖资源,建立市-县/区-乡镇-村贯通的全市应急广播系统。

项目实现**全市范围内1个市级平台、6个区县级平台,40个乡镇平台,2000个行政村以及人口密集的公共区域、企业、旅游景点、商城、车站、校园等应急广播全覆盖的建设任务。

系统建成后,将实现全市/县/乡镇/社区/村/人口密集区域的应急预警信息快速传送到目标群众;为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提供全市范围内的预警信息发布和处理能力,实现应急信息接入、应急广播资源调度控制、应急广播资源管理、应急广播发布流程控制、应急广播消息分发传输、系统运行监控等主要功能。

本次全市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根据各区县情况,确定试点区县;按照建设规范,建设试点区县应急广播平台、各级播控平台及广播终端。

系统建设采用统一规划,统一编制并预留后期扩容空间,保证系统前后的一致性,避免重复投资。

在试点区县应急广播建设完成后,有序完成六区县应急广播平台、乡镇/社区/行政村分控平台及广播终端的建设,实现应急广播全覆盖。

第二阶段:搭建市级应急广播平台,完成平行职能部门对接,建设全市网管平台,实现多级联动,将应急广播上层框架设备搭建完毕。

第三阶段:全市内部系统搭建完毕后,完成与省级应急广播平台对接。

同时完成与现有已建设完成的村村响、商城、车站、校园、企业、旅游景点等广播系统对接,实现应急广播信息的全覆盖。

2.2 建设原则数字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平战结合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即可以作为日常新闻播报、对农广播节目发布渠道,同时也是应急广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及时发布应急信息,切实做到日常广播、三农服务与应急信息播发相结合。

➢灵活联动全市应急广播体系与省应急广播系统实现无缝有效衔接,统一联动,实现国家、省、市、县、乡镇、村六级应急广播联动。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网络传输覆盖资源,业务与技术模式要紧密结合本地信息发布需求和本地的传输覆盖网络条件。

➢开放性和安全性统筹兼顾既要确保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又要确保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保证应急广播信息播发的权威性、严肃性。

2.3 建设规范1)GD/J 079-2018《应急广播系统总体技术规范》2)GD/J 080-2018《应急广播系统资源分类及编码规范》3)GD/J 081-2018《应急广播安全保护技术规范数字签名》4)GD/J 082-2018《应急广播消息格式规范》5)GD/J 083-2018《应急广播平台接口规范》6)GD/J 084-2018《中波调幅广播应急广播技术规范》7)GD/J 085-2018《模拟调频应急广播技术规范》8)GD/J 086-2018《有线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9)GD/J 087-2018《地面数字电视应急广播技术规范》10)GD/J 088-2018《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11)GD/J 089-2018《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技术规范》12)GY/T 220.4-2007《移动多媒体广播紧急广播发生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13)GY/T 023-2008《移动多媒体广播》14)GD/J 051-2014《卫星直播应急广播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三、建设方案3.1总体要求按照国家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以满足基层党政组织日常宣传、应急信息快速发布为主要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预防与处置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四大类突发事件的不同特点,构建市、县、乡镇、村四级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应急广播体系,有效提升政府应急管理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公共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为加快建设富裕美好新**提供有力保障。

3.3.1基本要求➢市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基本要求能够与市应急管理平台、市网络公司视频监控平台、市级运营商短信发布平台、市级调频发射机、市级有线电视平台、市级运营商公网等相关需求系统平台适配对接和联动;能够与省级应急广播平台对接;能够满足本级应急广播播控中心、公安、气象、地震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应急信息播发要求;能够与下级六县区应急广播平台无缝对接,实现多级联动;平台建设满足以“有线网络传输为主(IP),无线广播覆盖、运营商无线网为辅(FM调频/短信广播、短信应急信息发布、APP移动播控)”的传输方案,通过有线网络传输,实现市、县、乡镇、社区/行政村对应急广播终端的日常广播和应急广播,当因不可预因素导致有线线路破坏时,市、县应急广播平台可调度启用无线调频网、运营商无线网对应急广播终端实施RDS调频或短信广播,应急广播终端将自动切换接收到RDS调频或短信广播,应急广播终端将自动切换接收到RDS调频或短信广播,正在接收的收音机用户即可收到调频应急广播,全市或全县的手机用户将收到应急短信信息,正在收看的有线电视用户将收看到应急消息,确保应急消息多通道发布和多方式接收;平台满足及时性、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要求;平台建设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县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基本要求能够与县区级调频发射机、县区级网络公司视频监控平台、县区级有线电视平台、县区级运营商短信发布平台、户外大屏系统等相关需求系统平台适配对接和联动;能够与市级应急广播平台对接;能够满足本级应急广播播控中心、公安、气象、地震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应急信息播发要求;能实现与乡镇、社区、行政村大喇叭广播系统的多级联动及广播终端的可管可控;平台建设充分考虑与原有广播系统对接;能够与户外大屏对接;能够与户外一键报警终端对接,实现一键报警对讲;平台建设满足以“有线网络传输为主(IP),无线广播覆盖、运营商无线网为辅(FM调频/短信广播、短信应急信息发布、APP移动播控)”的传输方案,通过有线网络传输,实现市、县、乡镇、社区/行政村对应急广播终端的日常广播和应急广播,当因不可预因素导致有线线路破坏时,市、县应急广播平台可调度启用无线调频网、运营商无线网对应急广播终端实施RDS调频或短信广播,应急广播终端将自动切换接收到RDS调频或短信广播,正在接收的收音机用户可收到调频应急广播,全市或全县的手机用户将收到应急短信信息,正在收看的有线电视用户将收看到应急消息,确保应急消息多通道发布和多方式接收;平台满足及时性、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要求;平台建设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