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_居住区规划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02
第二节
2) 识别与归属的要求
居住区规划设计
识别性与归属感是人对居住环境的社会心理需要,它反映出人对居住环境所体现 的自身的社会地位、价值观念的需求。场所与特征是居住环境具备识别性与归属感的 两个重要因素。 —场所 指特定的人或事占有的环境的特定部分,与居住环境的心理归属感具有 密切的关系。场所不仅是一种空间,它的存在在于人们赋予这一空间在社会生活中的 意义,是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特征 具有识别性的基本条件之一,与居住环境的形象识别性、社会归属性有 着直接的联系。可以考虑的要素有:建筑的风格,空间的尺度,绿化的配置,街道的 线型,空间的格局,环境的氛围等。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02
点及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 路﹑建筑物与构筑物。
4) 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 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5)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高条件。 6)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规模:人口 7000~15000人, 户数 2000~4000户, 用地 10~35公顷。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02
(3)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 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 本单位。 规模:人口 1000~3000人, 户数 300~700户, 用地 4~6公顷。
指居住区内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安排有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绿 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02
2、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户数:10000~15000; 人口:30000~50000. 小 区—户数: 2000~ 4000; 人口: 7000~15000. 组 团—户数: 300~ 700; 人口: 1000~ 3000.
人口(人)
30000~50000
10000~ 1000~3000 15000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02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居住小区 居住组团
居住区
一、以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规划结构方式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 组成,每个居住小区由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 活组织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居住区的规划结构 方式也会相应的变化。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02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02
居住区规模的影响因素
1) 设置居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 步行距离,一般为800~1000m,在地形起伏地区还应适当减少。 2) 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 城市干道的合理间距一般应在600~1000m之间,城市干道间用地一般 在36~100ha左右。 3) 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
2011.02
第二节
1) 适居性的要求
居住区规划设计
三、 居住区规划的要求
2) 识别与归属的要求 3) 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 共享的要求 5) 经济要求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02
第二节
1) 适居性的要求
居住区规划设计
卫生、安全、便利和舒适是居住区适居性的基本物质性内容。 ①卫生要求——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环境卫生,二是生理健康卫生。 ②安全要求——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防火,为保证一旦发生火灾时 居民的安全,防止火灾的蔓延,建筑物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除此之外还要考 虑防震灾、交通安全、防盗等。 ③便利要求——为居民创造一个生活方便的居住环境,这是居住区规划设计最基 本的要求。 ④舒适要求——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既有与物质因素相关的生理性方面的内容, 也有既与物质因素又与非物质的社会因素相关的心理性方面的内容。广义的舒适可以 包含卫生、安全和方便在内的与物质因素相关的内容,同时还应包括居住密度、住房 标准、绿地指标、设施标准、设计水平、施工质量以及人性化空间和私密性等内容。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指居住区级、小区级或街坊内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筑物基底占有的用的及其 四周的用的,包括道路、场地和绿化用地。
3)道路用地
指居住区内各级道路的用地,包括道路、回车场和停车场用地。居住区级道 路是划分小区或街坊的道路,小区级道路是小区内部干道,居住组团道路是连接 住宅的道路。
4)公共绿地
街道办事处管辖的人口一般以5万人为宜,少则3万人左右。
综合以上分析,居住区作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有其合理的规 模。这个合理的规模应符合功能、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人口一般 以3~5万人为宜,其用地规模应在50~100ha左右。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02
三、 居住区类型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02
第二节
3) 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居住区规划设计
可持续发展——在不损害将来人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利益的基础上,能满足 现代人需要的发展。 目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将破坏性开发转变为非破坏性开发。这一转变不止是 节约和再利用,更包含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再认识和再构成,这样,自然、他人、自 身将会在新的和谐中共存。 居住区中的应用——通过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充分合理地利用和营造 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住宅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实现住宅区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减 少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综合考虑交通与停车系统、供水系统、排水系统、供热取暖 系统、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营造生态是现代住宅 区规划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要求。
建设条件:新建居住区;旧居住区 所处位置:市内居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居住区 住宅层数:低层;多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02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02
四、居住区规划结构
居住区 户数(户) 10000~16000
小区 3000~5000
组团 300~1000
第七章 居住区规划
内容提要
•居住区的组成与规划结构 •居住区道路设计 •居住区公共设施配置
第一节
居住区类型与规模 (1) 居住区
一、
居住区基本知识
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 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 服务的社区。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鲁迅《华盖集.北京通信》 倘若一定要问我青年应 当向怎样的目标,那么,我 只可以说出我为别人设计的 话,就是: 一要生存 二要温饱 三要发展 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 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 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02
居住区--居住组团
居住区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三、以居住组团为 基本单位为基本单 位组织居住区
以这种组织方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居住区直接由若干个居住组团组 成,也可以说是一种扩大小区的形式。 其规划结构的方式为居住区――居住组团。居住组团相当于一个居委会的规 模,一般为300-800户。1000-3000人。居住组团一般应设有居委会办公室、卫生 站、青少年校外活动站、老年人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托儿所、儿童或成年 人活动休息场地、小块绿地等。其他一些基层公共建筑则根据不同的特点按服务 半径在居住范围统一考虑,均衡灵活布置。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02
第二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02
1 居住区规划应该考虑什么?
环境:自然- 社会- 城市- 形态:空间布局 路网结构 群体风格 建筑:住宅- 配套- 舒适:生理- 心理- 工程:建设 安装 防灾 经济:城市 开发
2011.02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墨子:
人的 需求层级
规模:人口 30000~50000人, 户数 10000~15000户, 用地 50~100公顷。
(2) 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 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 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居住区 户数(户) 人口(人) 10000~16000 30000~50000 小区 3000~5000 10000~15000 组团 300~1000 1000~3000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02
邻里单位——1929年 美国 佩里(C.Perry) 1)控制规模 以一个小学合理规模控制邻里单位人口规模(约1000户),四周交 通道路为界,不被穿越,内部设置公用设施,日照通风良好。
居住区--居住小区
居住区
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
二、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居住小区的规模主要根据基层公共建筑成套配置的经济合理性、居民使用的安 全和方便、城市道路交通以及自然地形条件、住宅层数和人口密度等综合考虑。 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而小区公 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通常其人口规模为7000-15000 人,用地规模为17-35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