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州城市建设的“软肋”以及解决对策

温州城市建设的“软肋”以及解决对策

温州城市建设的“软肋”以及解决对策——以07年黄龙住宅区内涝为例气象之窗社团指导师谢芳(本文获温州市第六届普通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一等奖)摘要:近年来,温州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使得温州成为了气象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

课题以2007年黄龙住宅区的内涝为例,结合课本所学的地理知识,从气候、地形、城市下垫面硬化、排水设施情况和环保意识这五个方面对内涝的原因展开了详细的调查分析,介绍了内涝的危害,并针对温州城市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温州黄龙内涝原因危害治理1 温州城市建设的概况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全市辖三区两市六县,总面积11784平方公里,人口750多万,其中市区人口190多万,是浙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全国首批1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是全国18个港口城市之一,是中国综合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也是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试点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曾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温州城市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以建设国际性轻工城为目标,构建山水温州。

建成区面积从1998年的68平方公里扩大到2002年的125平方公里。

在旧城出现一个功能齐全、辐射全市、面向21世纪的繁华商业中心区。

新建各类房屋1600万平方米,市区人均住房面积从1979年的3.87平方米提高到2002年的20.7平方米。

其他如城市供水、供电、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也不断完善。

城市建设已由过去追求量的扩张转变为致力质的提高的发展新阶段。

虽然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温州以山地为主,地势高低起伏的地形特征和多台风暴雨、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显著的气候特点,使得温州成为了浙江省气象灾害危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这就对我们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

2 黄龙住宅区概况及内涝情况课题选择的研究对象——黄龙住宅区(图1)就是一个基础设施较差,受暴雨影响较严重的地区。

黄龙住宅区地处温州市鹿城区西向,交通便利,人口较多,外来人口比重大,国道104从住宅区北面穿过,附近又有许多鞋业制造厂和学校(温州第二高级中学、黄龙一小、黄龙二小、幼儿园、温州第二十三中学等),然而每年一到夏秋季节,受台风、暴雨的影响,面对暴雨带来的积水,由于多种原因,无法及时排水泄洪,常常出现内涝,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图1 调查区域——黄龙住宅区 2007年受台风韦帕和罗莎的袭击,温州地区暴雨如注,黄龙住宅区先后于年9月18日和10月8日出现了二次严重的内涝,行人和车辆因积水出行困难,道路堵塞,居民上班不便,学生停课,污水四溢,垃圾到处漂浮,给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图2)。

现如今,许多居民,只要天气一变脸,他们就心惊胆战,几乎是“谈雨色变”。

图2 黄龙住宅区“水漫金山”3 黄龙住宅区内涝的原因3.1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台风带来大暴雨气候因素是导致黄龙住宅区内涝的根本原因之一。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了夏秋季节,全年平均降雨量达到了1922毫米。

由图3的雨带移动可以看出,我市6~7月主要受江淮梅雨影响,降水较多,而8、9月份又有台风登陆。

表1统计了07年影响温州的主要台风,9月和10月影响温州的台风“韦帕”和“罗莎”,它们带来的降水量分别达到了141.1mm和230.0mm,比同年度其它台风要大得多。

台风带来的暴雨强度高,降水时间集中,频发性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黄龙内涝的发生。

图 3 我国雨带移动图表1 2005-2007影响温州的台风3.2地势偏低,排水不畅温州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梯形倾斜,西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低山丘陵盆地区,东部平原滩涂区和沿海岛屿区,地势高低起伏,平原地区容易因排水不畅而出现内涝。

黄龙背靠君子峰,君子峰面向黄龙的一面植被覆盖率低,山体裸露,水土保持能力差,加大了径流量,而整个住宅区位于山脚地势低洼出,这样一来住宅区也变成了一个集水区。

图4 裸露的君子峰3.3 城市化建设导致城市下垫面硬化温州城市发展快,绿地面积少,城市下垫面硬化,是我市城市建设的一大软肋,也是导致黄龙住宅区,甚至是整个市区内涝多发的人为因素之一。

地表径流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很大的相关性。

城市化首先造成了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的改变。

原本是农田或者果园、湿地的下垫面,现在成为铺装地面、柏油马路以及各种建筑墙面。

“现在按计算,降雨量达1个毫米就可以形成水流,过去山地、植被、农田都能起到蓄水的作用,现在就不行了,最重要是湿地减少了。

”我们采访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

当一座城市失去了对雨水进行涵养和调节的能力,不管多少降雨量都要通过下水道排出时,不仅给城市的排水系统增加了压力。

反过来,遭到破坏的大自然当然会惩罚人类。

随着温州城市的发展,硬化路面和建筑物面积不断增加,雨水易下渗的面积越来越小。

现在城区广场、道路用的都是不透水的地板砖、瓷砖等材料,当遇到短时间内集中降雨时,雨水只能通过排水设施排入河流,加重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

而且市区建设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柏油马路、城市广场、立交桥、停车场等等,导致裸露的土地越来越少,雨水很难渗入地下。

遇到大雨、暴雨,雨水来不及通过下水道流走,就形成径流,汇积成了了积水,特别是在市区内地势比较低的地区。

3.4 城市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下降排水设施落后于城市发展,是温州城市建设的软肋,是导致黄龙内涝频频发生的又一人为因素。

由于修建时间早,规划不完善,黄龙的排水系统存在着“先天不足”的问题,难以容纳突如其来的大暴雨。

许多下水管道修建得早,都是是根据当时的城市规模修建的,管径普遍很小。

可如今的黄龙居住人口增加,日常生产生活所排放的废水就够多的了,因此每逢下雨,雨水污水一起排放时,就算下水管道撑破肚皮,也无法满足现状。

除了“先天不足”,对于排水设施的“后天保养”工作也不够。

黄龙的很多排水设施已经运行多年,“疲态”尽显。

许多下水管道久未清理,淤积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据我们观察,有一部分下水道已经被堵死,无论大雨还是小雨,都排水不畅。

排水是个系统工程,一旦局部受阻,就可能造成全局瘫痪。

3.5 居民环保意识较低,垃圾堵塞河道和管道口黄龙经常性的内涝积水,与降雨的大小自然密切相关,可排水的不畅才是我们真正所要寻找的原因。

之前,我们也分析了地下排水管道的老化、排水不畅是一方面的原因,可事实上,人们环保意识低所造成的破坏更为严重。

饮食店和一些流动的小摊贩经常把垃圾随意堆弃在路边或者下水道口,建筑工地将垃圾排入下水道或丰门河,黄龙的下水道本来排水能力就不高,而这些不合理的行为更是降低了排水效果。

图5 丰门河现状4 黄龙住宅区内涝的影响4.1 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内涝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

很多小区一楼的楼梯口内都是积水,内涝造成的积水甚至浸入低层居民家。

由于积水造成的路阻,使得车辆不能流畅出入,堵车现象严重。

行人路过时,也会给车辆的积水溅得满身都是。

学生上学困难,大人上班堵车。

4.2 影响工厂、服务部门的正常运作黄龙是我市西向较大的人口聚集地,区域内不仅有住宅楼,还有许多学校、医院、企业工厂等。

在内涝期间,处于低洼地带的康宁医院和温州第二高级中学受灾严重,水位最高时没过甚至膝盖,这就给医院救护工作和学校的正常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而且,内涝期间正值学生新学期开学,学生多如山的行李只能靠车辆接送,而积水又造成了学生返校的两条路通行困难,学生只得靠乘三轮或者赤脚淌过,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附近的工厂生产也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4.3诱发疾病,影响人体健康黄龙一带生产生活垃圾较多,夏季蚊蝇孳生繁殖,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

加上有些居民环保意识薄弱,垃圾乱扔,内涝期间这些垃圾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居民在污染的水里行走,皮肤与污水直接接触,极易导致皮肤病出现。

据悉,在许多地方洪涝灾害后易发生如伤寒、病毒性肝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及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

5 治理黄龙内涝的对策我们学校就位于黄龙住宅区内,内涝给我们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不便,针对黄龙内涝发生的原因和危害,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希望能够。

5.1 多植树种草,保留一块绿地比多建设一块水泥地更加实际植被不仅养人眼,它还是一个天然的蓄水池,每逢降雨,就把充足的雨水吸收到土壤里。

如今,随着温州城市建设规模逐年扩大,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抢占了原有山体的一席之地,城市的绿地面积正在悄悄“缩水”。

黄龙一带绿化面积小,一个小区二十多幢楼房,才拥有二个小草坪。

要解决城区道路积水问题,要在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上下功夫,结合创建园林城市,建设城市森林、公园绿地,在市区大力推广透水地面,提高提高绿化率。

5.2 积极开展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我们要积极开展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鼓励工厂建立屋面雨水集蓄系统,把积蓄下来的雨水作为工业冷却循环用水.动员机关、学校及市民,兴建容量不等的集水池贮存雨水,作清洁、绿化之用。

这样既节能、环保、减轻内涝,也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3 及时更换老化的排水设施,对原有排水设施进行疏通对排水设施进行完善需要抓紧时间对雨水口进行扩建改造,把里面的污泥全部清理出来,全部把里面打宽。

另外,二中门口和黄龙四区与六区的十字路口这二个地方积水十分严重,所以有必要新增排水管,增大短时间内的排水量。

温州将来在城市建设中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城市防涝规划,要根据我市的水文气象特征和现有防洪设施的布局、抗洪能力,河道的演变情况,城市排水设施现状,人口、街道的分布及今后发展规模等各种指标,综合分析研究,然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5.4 加强对丰门河的整治流经市区的河流,在多雨季节能够容纳很大一部分地表径流,从而起到减少路面积水,减轻内涝的作用。

然而,盛锦路附近的丰门河缺适得其反,由于污染严重,河道内到处是垃圾,夏天的时候,河水发出阵阵恶臭。

一旦遇到暴雨,浑浊的河流四溢,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排涝作用,反而使增加了积水中的细菌,所以我们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加强对丰门河的疏浚和治理。

其实,像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丰门河,在我市其它地方也屡见不鲜。

我们温州河网密集,全市有大小河道1104条,河网长度达5652.34公里。

如此密集的河网对于城市的防涝本该是件可喜的事情,然而这些市区内很多河道却因为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居民生活的随意丢弃而变成“露天污水管道”,有些河道泥沙淤积,已经失去了调蓄径流的能力。

及时疏浚河道,治理水污染的问题已经十分迫切!5.5 制定法规,加大环保的宣传力度工厂企业和居民环保意识薄弱,对于内涝不能及时排除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黄龙周边企业的管理力度,尤其是建筑单位,通过街道居委会的宣传,让居民树立环保意识,把垃圾都扔入垃圾桶,不随意把垃圾扔在路上,及时清理路面垃圾,防治下水管道堵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