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於潜小城市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征迁办:王建富(2013年4月28日)[内容摘要]笔者从於潜镇经济发展成就和优势及问题的现状分析入手,立足于於潜小城镇建设要镇情,既要注重“三农”和工业发展,但更应注意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入手,按照“南工北城”建设规划来搞好於潜小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到了加快於潜小城镇建设应采取“三农”稳定、工业强镇、城市靓镇三个方面对策。
[关键词]发展现状问题南工北城小城市思路对策一、於潜镇经济发展成就和优势及问题的现状分析(一)主要成就2012年年1月,经过第四次乡镇撤扩并,於潜镇由原6个乡镇合并而成,镇域面积达261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
於潜交通便捷,位置优越,杭徽高速、临金高速、02省道、16省道、四通八达,是浙西的交通枢纽。
於潜地位重要,是浙江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省的200个中心镇之一,是杭州市重点培育中心镇和临安的副中心城市。
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不停步,咬定目标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2011年,全镇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3.3亿元,农业总产值4.32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7.97亿元,财政总收入676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054元。
取得了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浙江省生态镇、文明镇和杭州市工业重点镇等“金名片”。
据调查得知於潜镇现任党委书记黄国林同志在开发区工作了十年,比较习惯按公司治理制运作。
从公司治理制的模式来讲,今天参会的是董事会成员,57000名於潜人民是股东,他们台上15名班子成员和全体镇机关干部是管理层、是执行董事会决策的。
为了充分了解於潜人民对於潜发展的所想、所急、所盼。
3月29日和30日,镇党委、政府集中了两天时间,分片、分线组织了全镇30个村的书记、村长,15家规模企业的企业主,老干部和全体机关干部开展了“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发展於潜大讨论”活动。
两天的大讨论,时间虽短,但气氛十分热烈,全镇干部群众想发展、盼发展的想法十分迫切,带着对加快於潜发展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座谈和讨论中踊跃发言、各抒已见,讲出了心里话。
笔者坚信,有全镇57000名干部群众想发展、盼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实际行动,於潜发展大有可为。
(二)六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
当前,省委、省政府已出台“建立和完善中心镇财政体制,实施规费优惠政策,加大对中心镇的投入,加大用地支持力度,扩大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共十项重要扶持政策和改革措施。
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先后出台了6个政策意见,由下城区重点支持於潜发展,并制定了五年行动计划。
将连续五年每年安排约1500万元协作资金重点支持於潜产业集聚平台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临安市委、市政府于2009年出台《关于加快於潜副中心城市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一是一级市场土地净出让金提取8%,留于於潜用于新农村建设,二级市场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等全额补助副中心城市,并从2010年起,连续3年,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二是实行灵活的用地政策。
三是加大项目推进的政策扶持力度。
黄书记来於潜工作前,邵毅书记找他谈话,明确指出市委将全力以赴支持於潜发展,这比100亿更宝贵。
最近一段时间,张振丰市长、吴苗强主任、张金良主席也纷纷表示要全力以赴支持於潜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於潜已被列入浙江省临安经济开发区的拓展区块,这为於潜工业的腾飞带来了极大的政策优势和资金、土地要素保障。
二是队伍优势。
有一支想干事、肯干事、而且能干成事的村干部队伍。
黄书记到於潜后,首先集中三天半时间,分片跑了30个村。
跑了以后,最直接的一个感受是:於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愿望很强、战斗力很强,盼发展心切、慢发展心急。
虽然大部分村是集体经济“空壳村”,但村里上项目、办实事的劲头都很足,这在“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创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想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的责任心强,利用亲朋好友私人关系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不计较个人得失。
有些村干部为了体现个人社会价值,宁愿厂不管、生意不做也要为村里办事。
我们的村干部当家理财的能力强,无钱能办事、而且能办成事,这确实让我感触很深。
镇机关干部也一样,绝大多数机关干部工作勤勤恳恳、能吃苦耐劳,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执行力比较强。
特别是机关退休老干部和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同志,退下来后没有怨言,工作尽心尽责、不辞辛苦,不是不肯做,而是担心做不好影响工作。
有这样的镇、村干部队伍就是重振於潜雄风的有力保障。
三是交通优势。
於潜将拥有两条高速、一条国道、两条省道和一个高速互通及服务区,是浙西重要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四是副中心城市群众归属感的优势。
於潜镇曾为於潜县的县城所在地,具有2100多年的历史,曾是浙西边贸和商贸重镇。
市属部门派驻我镇机构齐全,职能又可扩权。
并拥有比较完备的教育、医疗、金融等公共服务设施,是中部地区群众公认的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人口集聚、产业集聚的潜在优势,利于小城市建设。
五是空间优势。
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上有较大的自然发展空间。
城市规划区范围65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仅2.35平方公里。
可利用土地空间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六是全镇上下想发展、盼发展的共识进一步形成,发展的信心、决心不断增强的优势。
特别是通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於潜已经处在蓄势待发的新起点上,实现发展新跨越正当其时。
(三)六大问题在看到成绩和优势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劣势和问题。
通过於潜发展大讨论活动,认真整理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梳理出於潜当前加快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1.“三农”方面的问题。
一是村集体经济薄弱。
绝大多数的村是空壳村,主要依靠项目来支撑村里的各项事业发展,个别村甚至依靠项目资金来维持村务正常运转。
村集体经济发展没有走上良性轨道,缺乏发展后劲。
二是部分村村务运作欠规范。
主要是村财务管理欠规范。
个别村干部为争取项目、争取资金,造成开支过大,不敢入账,怕财务公开,所以巧立名目入账、支出,授人以柄。
还有的村认为,项目资金是我争取来的,不是村里的钱,不按村财务制度和决策程序来管理,忘记了资金入账就是村集体资金。
三是个别村干部闹不团结。
主要有:1、竞选村干部的动机不纯。
2、因为换届选举结怨。
3利益分配不公。
今天明确一条,今后村干部闹矛盾,主要责任在书面。
四是个别村干部大局意识不强。
主要有1、眼光不够长远,顾小家不顾大家。
2、没有落实分级负责,应该村里解决的矛盾上交镇里,导致於潜上访多,投资环境差,上级对於潜影响差。
2.工业经济方面的问题。
一是总量不大、优势不明。
2011年全镇工业销售产值43.3亿元、规上企业产值仅8.7亿元、工业性投入2.4亿元、国地两税6768万元,於潜工业产业集中度不高,有造纸、五金工具、农产品加工等6个产业,都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门槛低,均无行业龙头企业,带动性不强,优势不明显,没有形成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
二是平台建设小而散。
现有4加1工业平台,没有整合形成集聚,更无配套优势和产业优势,业态零散,缺少大好高项目。
与於潜—省级中心镇、杭州市工业重点镇以及临安副中心城市的地位还很不够相称。
三是规模企业比重小,产值、税收亩产值低。
从规模企业占比情况来看,全镇共有大小企业273家,规上企业只有15家,占比仅为5.5%,产值仅占比为20.6%,税收(3107万元)占全部税收的43.2%。
於潜的工业企业的结构存在“一多三少”的现象非常突出,即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多,年亩产税收超15万元的企业少,产业链短,科技型高附加值的企业少,规模型优质大企业更少。
四是环境制约大。
於潜作为省级中心镇和临安副中心城市,承担着对接杭州等大都市产业西进的历史使命,但同时於潜又是钱塘江水系源头区域,工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挑战大。
3.城市建设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我们在城市建设想尽了一切办法,付出了巨大努力,想把城市建设搞上去,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不少精力和财力,但受客观条件制约,推进较缓、较难。
城区建设投入不足,城市框架较小,相对于城镇化进度和培育小城市的要求,城市功能还不完善,与副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称。
4.发展要素制约的问题。
於潜加快发展面临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明显。
一是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存在矛盾。
一些重点项目由于受农保率的限制难以实施,建设用地空间和征地难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二是融资功能薄弱。
缺少投融资渠道。
随着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增加,负债也逐年增加,吃饭财政难以承担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支出,更不用说工业平台建设投入。
三是专业人才支撑力较弱。
专业人才缺乏成为突出问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不足,制约着产业的提升;5.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业务不够精。
镇村帐代理中心,承担了於潜30个村的村账镇代理任务,工作面广量大事繁,同志们虽然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但在一些工作中,中心一方面业务不熟、不精,另一方面又不敢得罪村干部,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使村级财务支出科目混乱、报销把关不严,最终导致村干部受到伤害。
这里,有村干部的主观原因,也有村帐代理中心业务不精,原则性不强原因。
今天,党委给村帐代理中心一个特权,中心在规范、审核村级财务过程中必须坚持原则,任何人不得干扰中心正常工作的开展,村干部必须理解支持。
二是工作压力不够大。
我们的镇机关干部队伍是一支大队伍,172个干部中,在编有114人。
人多了,工作量不均,一部分同志忙忙碌碌,一部分同志比较空闲。
空闲的同志有空也不去学习,宁可去串办公室、聊天。
同时,对一些上访事件解决办法不多、汇报了事、拖而不决、矛盾上交,分散了领导的工作精力。
6.信访方面的问题。
主要是越级访比较多。
关于信访问题,今天会议上重申一个原则“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今后信访村主要干部要负主责,要与村主要干部考核挂钩,要与项目支持挂钩。
二、於潜镇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及对策(一)咬定目标,坚持於潜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不动摇黄国林书记到了任后,他仔细查了市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对於潜的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市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到於潜有“六句话111个字”:“突出於潜、昌化两大副中心城市发展,加大财政、土地、金融、产业等扶持力度,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力争五年内於潜、昌化建成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左右,集聚常住人口3万人以上,实现城镇面貌大变样、服务功能大完善、辐射带动力大提升。
”从这一要求看,镇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镇发展总体思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工业强镇、项目活镇、农业稳镇、商贸旺镇、统筹兴镇、民生安镇”六大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强化统筹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着力营造发展环境,加快於潜发展步伐,建设工贸型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生态小城市,实现发展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