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文化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影响

茶文化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影响

海南大学2011——2012年第二学期《跨文化交际》课程论文题目:茶文化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影响姓名:***学号:**************学院:旅游学院班级:09级市场营销一班老师:杨红老师成绩:2012年06月18日【摘要】本文先是从中国茶种、茶文化的起源、发展说起,接着结合当前世界各地人民饮茶的现状,分析中国茶文化和饮茶的习惯,以及茶种的对外传播,对世界各地的文化、经济、政治的影响。

【关键词】茶文化茶道交流目录Contents引言 (1)1.茶的起源 (1)1.1饮茶的起源 (1)1.2 饮茶的起因 (2)1.3 茶树的发源地 (2)2.茶的对外传播 (2)2.1茶马古道 (2)2.2中国茶的外传史 (3)3世界各国的茶文化 (4)3.1亚洲国家 (4)3.1.1日本 (4)3.1.3其他亚洲国家 (5)3.2欧美国家 (5)3.2.1英国下午茶 (6)3.2.2美国茶文化 (6)4总结 (6)茶文化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影响引言“公元·二六七年,蒸青绿茶东渡日本;贞观十五年,红茶经茶马古道传往西域;十七世纪,中国乌龙风行英伦;传统的中国茶,神奇的东方树叶。

”这是一则农夫山泉出品的东方树叶茶饮品广告。

从短短不足百字的广告词中,我们就可以得知在很早之前,中国的茶文化就向世界各地传播了。

而当今,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其中有30个国家能稳定地输出茶叶,而进口茶叶的国家遍及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钟情于茶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茶叶的年消费量一直稳定在250万吨左右,人均年饮茶0.5公斤,日均消费茶近4亿杯。

茶已经成为了世界性饮料。

为此,对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推广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茶的精髓和内涵,并且从中得知茶对我们的生活文化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作用。

1.茶的起源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如今已成为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种茶。

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的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过去的。

1.1饮茶的起源据唐代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农氏。

”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氏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另有说法则是从音上加以附会,说神农有一个水晶的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胃肠洗涤的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而成为茶的起源。

在之后的西周、秦汉、六朝都有关于茶起源的记载。

西周的《华阳国志》中记载了那时就已经有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汉代时期,在王褒的《僮约》中记载了了当时是茶文化的发展状况,此文是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

在六朝时期,关于中国饮茶的说法,除了有“孙浩以茶代酒”和“王肃茗茶”这两种依据之外,“达摩禅定”的说法也在日本、印度广为流传着。

1.2 饮茶的起因关于人类最早为什么要饮茶、怎样形成饮茶习惯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

祭品说认为茶与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作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尝食后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同时也有人认为,人们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或烤煮的食料,后逐渐为药料饮用。

但是,也可以考证,茶在社会各阶层中被广泛普及品饮,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

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也就是,茶发明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1.3 茶树的发源地关于茶树的发源地,也有各种说法。

有四川说、云南说、川东鄂西说,最近还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

一般认为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

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正确性就较高了。

2.茶的对外传播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茶种、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我国向外传播出去的。

据推测,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而这其中对中国茶的流传起到至关重要的两条渠道:“茶马古道”和“海上丝绸之路”,它们不仅将中国的茶流传出去,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带向世界,将世界的文化带入了中国。

2.1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贸易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闽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6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要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地区和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

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悠久的历史。

历史上,普洱茶外销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条是从普洱出发至昆明、昭通,再到四川的泸州、叙府、成都、重庆至京城。

一条是普洱经过下关到丽江与西康西藏互市。

一条是有渤海至边境口岸打洛,再分二路:一路至缅甸、泰国;一路经过缅甸到印度、西藏。

还有一条是由勐腊的易武茶山开始,至老挝丰沙里,到河内再往南洋。

2.2中国茶的外传史约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我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

公元805、806,日本最澄、海空禅师来我国留学,归国时携回茶籽试种;宋朝时期荣西禅师又从我国带回茶籽种植。

日本茶业继承我国古代蒸青原理制作的碧绿溢翠的茶别具风格。

10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将砖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中亚一带。

15世纪初,葡萄牙商船来中国进行通商贸易,茶叶对西方的贸易开始出现。

而荷兰人约在公元1610年左右将茶叶带至了西欧,1650年后传至东欧,再传至俄、法等国。

17世纪时传至美洲。

印度尼西亚于1684年开始传入我国茶籽试种,以后又引入中国以及日本茶种试种。

1780年印度由英属东印度公司传入我国茶籽种植。

至19世纪后叶是“印度茶之名,充噪于世”。

今日的印度是世界上茶的生产、出口、消费大国。

17世纪开始,斯里兰卡从我国传入茶籽试种,复于1780试种,1824年以后又多次引入中国、印度茶种扩种和聘请技术人员。

所产红茶质量优异,为世界茶创汇大国。

1880年,我国出口至英国的茶叶多达145万担,占中国茶叶出口量的60%到70%。

1833年,欧洲开始从我国传入茶籽试种,1848年又从我国输入茶籽种植于黑海岸。

1893年聘请中国茶师刘俊周并带领一批技术工人赴格鲁吉亚传授种茶、制茶技术。

1924年南美洲的阿根廷由我国传入茶籽种植于北部地区,并相继扩种。

以后旅居的日本与苏联侨民也辟建茶园。

50年代以后茶园面积与产量不断提高,成为南美主要的茶生产、出口国。

1983年,我国向朝鲜提供茶种试种,并在黄海南道临近的西海岸的登岩里成功种植。

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国,种茶起源可以追溯到9世纪20年代,历经千年沧桑,如今茶叶生产初具规模。

目前,我国茶叶已行销世界五大洲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引种了中国的茶籽,茶树,茶园面积247万公顷,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

中国近年来的茶叶年产量达286多万吨,其中1/3以上用于出口。

3世界各国的茶文化3.1亚洲国家中国茶文化对世界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地理上与中国比较邻近的亚洲国家影响最甚。

3.1.1日本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

唐朝时,日本和尚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味县,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

南宋时期。

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

荣西禅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敬为茶祖。

南宋开庆年间,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回“茶道具”,“茶台子”,并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的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分、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

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凡此种种都要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3.1.2朝鲜朝鲜是与中国接壤的近邻,而且在历史上无论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深受中国的影响,这种影响在饮茶方面表现得也很突出,中国的茶和饮茶习惯传入朝鲜要早于日本。

朝鲜人用茶注重礼,这是受中国茶文化中儒家的“仁”、“礼”思想的影响,对茶中体现的礼的追求胜于对茶艺形式的追求。

茶在朝鲜最主要的应用范围就是宗教的祭祀仪式、宫廷的庆典仪式以及民间的婚丧嫁娶的仪式,茶在朝鲜成为一种礼仪的象征。

3.1.3其他亚洲国家印度、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目前都是世界上主要茶叶出产大国,而究其根源,它们的茶种无一不是从我国传入的,就目前所产茶的品种来看,也与我国的出产基本相同。

东南亚地区的越南等国家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我国的附庸国,其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极深,茶在汉代时已经传入这一地区,后又由此向周边扩散。

唐宋以来,我国海上对外交往,特别是对外贸易的频繁,使茶迅速传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而随着其后欧洲殖民者对这一地区的占领,又增加了一条通往欧洲的茶的传播途径。

3.2欧美国家在欧美国家,虽然茶传入的时间并不太长,但是茶已经成为最重要的饮料之一。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商品在唐代,也就是公元7世纪前后,已经传到今天的地中海沿岸,但是茶的贸易由于受到国家专卖的控制,一直规模不大,所以即使有不少量到欧洲,影响也不到。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中国回到欧洲,也带回了茶,这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有确切的记载,这是欧洲人认识茶的开始。

3.2.1英国下午茶在英国有喝下午茶的习惯,茶对于英国人是极好的兴奋剂、解渴的饮料。

英国人饮茶的时间,即所谓“茶时”,是早上醒来首先饮一杯,早餐时饮一杯,11点时一边工作一边饮茶或交谈,午餐时当然要饮一杯,16点时即使工作没有做完也要停下来饮一杯,并借此机会检查一天工作,谈谈明天的工作准备,最后临睡前还要喝一杯。

这样一天饮茶六七次,成了“日常茶饭”,因而英国人可以称得上是世界饮茶冠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