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望海潮·东南形胜》(必修三)
《望海潮·东南形胜》(必修三)
三、柳词
1. 柳词内容
写歌妓及与歌妓的恋情。 自抒羁旅行役之苦和离别情绪。 写都市风光及替歌妓祝寿祝酒 之辞。
三、柳词
2. 柳词特点
善于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市民 情调。 能创造性地运用铺叙和白描的 艺术表现手法。 注重抒情的自我化。
三、柳词
3. 柳词的影响及柳永的贡献
大量创作慢词长调,大大扩充了 词的体制容量; 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望海潮· 东南形胜》
柳永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 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 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 欧诸公所不许也。
一、导语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 山喷雪来。(李白)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 声中。(潘阆)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 上看潮头。(白居易)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 蒙雨亦奇。(苏轼)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 花别样红。(杨万里)
二、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 。 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 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 这首词共117字,属于长 调、慢词 。
钓叟
莲娃
五、课文分析
结束语:“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
池夸”
写作动机与目的:赞美、祝愿、 应酬之意不着痕迹。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六、艺术特点
层层铺叙,情景交融;
白描写景,清新自然;
对仗工整,音律谐婉,刚柔相 济,语意妥帖。
三种境界的含义: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既表现出事业、学问上的渴望和期待,又表现出一种 开始探寻道路时的茫茫无绪之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了事业、学问上的崇高目标,为了获得成功,在前 进道路上,历经艰难困苦,仍不懈探索,执着追求。“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柳永其人
1. 生平
柳永,北宋词人,福建人,出身 于官宦门第,自幼受到了良好的 文化艺术熏陶,他们家三兄弟 (三复、三接、三变)都有文名, 时称“柳氏三绝“。 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 又叫柳七,柳永做过屯田员外郎 等小官,所以世称“柳屯田”。
二、柳永其人
2. 趣闻逸事
“奉旨填词柳三变”(《艺苑 雌黄》)。 “吊柳会” 。
江堤:“云树”(形容树多而高)、绕; 江面: “怒涛”(江水澎湃浩荡)、 “无 崖”。
云树饶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崖。
云树饶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崖。
五、课文分析
4、繁华之处:街市
“列”、“盈”、“竞”把经济繁 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五、课文分析
练习
——王国维(清)
三种境界的原本含义: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暮秋怀人之情。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怀人春愁,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
自怜幽独,别有怀抱。 共性: 都是怀人之作.
四、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003年秋,是赠 予当时两浙转运使孙何的。 孙何当时驻节杭州,门禁甚 严,柳永想谒见面而不能, 就作此词央求名妓“楚楚” 歌孙席前。孙问知是柳永所 作,赶快迎他入座。
五、诗歌赏
五、课文分析
上片:写杭州自然形 胜和城市的繁华。 1、概写:形胜、都会、繁 华。(总纲)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五、课文分析
2、都会印象
“烟柳画桥”——街巷河桥的美丽 “风帘翠幕”——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都市人口众多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都会印象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五、课文分析
3、“形胜”之地:钱塘江
在求索的道路上,不知走过多少弯路,经历多少挫折, 似乎已经无法可想,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了。但回头一看, 忽然发现自己离目标已经不远,胜利已经在望了。
三种境界的联系:
确立
志向和目标 努力
探索和追求 实现 理想和愿望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下片:重点写西湖的秀丽景色
重湖 叠巘
景美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
重湖叠巘清嘉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五、课文分析
人美
老百姓:详和快乐
”弄“:潇洒欢快 “泛”:轻盈愉悦
达官贵人:与民同乐
“拥”:气派威风
“听”:品酒赏乐
“嬉嬉”:怡然快乐
“吟”:吟诗作画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